装配式钢梁接缝十字形混合连肢墙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403991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3:23
一种装配式钢梁接缝十字形混合连肢墙及其施工方法,装配式钢梁接缝十字形混合连肢墙包括相互垂直连接形成十字形的第一墙单元和第二墙单元,其中第一墙单元对称分布在第二墙单元的两侧,第一墙单元和第二墙单元均为预制构件,两者之间通过接缝后浇带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使用型钢柱替代边缘约束钢筋混凝土暗柱,使得混合连肢墙比传统连肢墙拥有更好的耗能能力和抗连续倒塌能力,而且工厂预制与现场安装同时进行,解决施工现场湿作业量大、建筑垃圾多的问题,简化装配工序;接缝短梁对接焊后,墙单元间已经形成较大刚度,有利于施工过程中墙体的稳定,省去了预制剪力墙做临时支撑的工序,保证了施工效率。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混合连肢墙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装配式钢梁接缝十字形混合连肢墙包括相互垂直连接形成十字形的第一墙单元和第二墙单元,其中第一墙单元对称分布在第二墙单元的两侧,第一墙单元和第二墙单元均为预制构件,两者之间通过接缝后浇带连接。本专利技术使用型钢柱替代边缘约束钢筋混凝土暗柱,使得混合连肢墙比传统连肢墙拥有更好的耗能能力和抗连续倒塌能力,而且工厂预制与现场安装同时进行,解决施工现场湿作业量大、建筑垃圾多的问题,简化装配工序;接缝短梁对接焊后,墙单元间已经形成较大刚度,有利于施工过程中墙体的稳定,省去了预制剪力墙做临时支撑的工序,保证了施工效率。可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混合连肢墙施工。【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的连肢墙及其施工方法,特别是一种装配式混合连肢墙及其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高层建筑结构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解决城镇人口不断增长与城市用地逐渐短缺矛盾的必然选择,而连肢墙结构体系是高层建筑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根据以往实测资料,连肢墙体系既继承了单纯剪力墙工程造价低廉、抗侧刚度大等优点,又体现出了在强震作用下连梁屈服耗能、减少大量裂缝集中于墙体底部,以降低震后修复成本的优点。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限于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传统混凝土连梁往往很难满足截面抗剪需求,给设计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困难。而项目施工过程中,现场施工作业量大、而且需要大量的模板和临时支撑,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还会产生大量的建筑垃圾,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要解决连肢墙施工作业量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并解决施工中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钢梁接缝十字形混合连肢墙,包括相互垂直连接形成十字形的第一墙单元和第二墙单元,其中第一墙单元对称分布在第二墙单元的两侧,所述第一墙单元和第二墙单元均为预制构件,两者之间通过接缝后浇带连接。所述第一墙单元包括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分别竖立于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内部两端的第一墙单元钢柱和第一墙单元接缝柱以及位于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内部的第一墙单元钢筋骨架;所述第一墙单元钢柱的上下两端均超出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位于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内的第一墙单元钢柱的上端沿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的长度方向连接有第一墙单元非消能短梁,所述第一墙单元非消能短梁的另一端超出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所述第一墙单元接缝柱的上下两端均超出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位于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中的第一墙单元接缝柱的上、中、下三部分分别沿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的长度方向连接有第一墙单元接缝短梁,所述第一墙单元接缝短梁的另一端均超出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所述第一墙单元钢柱、第一墙单元非消能短梁、第一墙单元接缝柱和第一墙单元接缝短梁上均固定有第一墙单元抗剪栓钉。所述第二墙单元包括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分别竖立于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内部两端的第二墙单元钢柱、居中竖立于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内部的第二墙单元接缝柱以及位于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内部的第二墙单元钢筋骨架;所述第二墙单元钢柱的上下两端均超出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位于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内的两根第二墙单元钢柱的上端沿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的长度方向分别背向连接有第二墙单元非消能短梁,所述第二墙单元非消能短梁的另一端超出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所述第二墙单元接缝柱的上下两端均超出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位于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中的第二墙单元接缝柱的上、中、下三部分沿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的宽度方向、分别向两侧连接有第二墙单元接缝短梁,所述第二墙单元接缝短梁的另一端均超出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所述第二墙单元钢柱、第二墙单元非消能短梁、第二墙单元接缝柱和第二墙单元接缝短梁上均固定有第二墙单元抗剪栓钉。所述第一墙单元接缝短梁和第二墙单元接缝短梁两者对接浇筑在接缝后浇带内部,所述接缝后浇带内部还设有接缝后浇带竖向钢筋和接缝后浇带箍筋。所述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上下左右四面中的一面或者多面为粗糙面或者在水平方向开有键槽。所述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上下左右四面中的一面或者多面为粗糙面或者在水平方向开有键槽。所述第一墙单元接缝短梁超出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边缘的长度范围是5厘米?10厘米。所述第二墙单元接缝短梁超出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边缘的长度范围是5厘米?10厘米。所述第一墙单元钢筋骨架包括连接在第一墙单元钢柱和第一墙单元接缝柱之间的第一墙单元水平钢筋、与第一墙单元水平钢筋垂直连接的第一墙单元竖直钢筋和连接在第一墙单元竖直钢筋之间的第一墙单元拉结筋。所述第二墙单元钢筋骨架包括连接在第二墙单元钢柱和第二墙单元接缝柱之间的第二墙单元水平钢筋、与第二墙单元水平钢筋垂直连接的第二墙单元竖直钢筋和连接在第二墙单元竖直钢筋之间的第二墙单元拉结筋。所述第一墙单元钢筋骨架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墙单元钢柱四周的第一墙单元钢柱构造筋以及设置在第一墙单元接缝柱四周的第一墙单元接缝柱构造筋。所述第二墙单元钢筋骨架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墙单元钢柱四周的第二墙单元钢柱构造筋以及设置在第二墙单元接缝柱四周的第二墙单元接缝柱构造筋。所述第一墙单元钢柱、第一墙单元非消能短梁和第一墙单元接缝柱均为H型钢或组合工字钢,所述第一墙单元接缝短梁为H型钢、组合工字钢或者是钢板。所述第二墙单元钢柱、第二墙单元非消能短梁和第二墙单元接缝柱均为H型钢或组合工字钢,所述第二墙单元接缝短梁为H型钢、组合工字钢或者是钢板。一种所述的装配式钢梁接缝十字形混合连肢墙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墙单元和第二墙单元的预制工序: 步骤一,在第一墙单元钢柱、第一墙单元非消能短梁、第一墙单元接缝柱和第一墙单元接缝短梁上焊接固定第一墙单元抗剪栓钉。步骤二,将第一墙单元钢柱与第一墙单元非消能短梁焊接固定,第一墙单元接缝柱与第一墙单元接缝短梁焊接固定。步骤三,分别固定第一墙单元钢柱与第一墙单元接缝柱。步骤四,绑扎第一墙单元水平钢筋、第一墙单元竖直钢筋和第一墙单元拉结筋形成第一墙单元钢筋骨架。步骤五,在第一墙单元钢柱周围固定第一墙单元钢柱构造筋,在第一墙单元接缝柱周围固定第一墙单元接缝柱构造筋。步骤六,支设第一墙单元的模板,并在上下左右四个面进行水平键槽或者粗糙面处理。步骤七,浇筑第一墙单元的混凝土。步骤八,待浇筑成型和养护后,进行脱模,完成第一墙单元的预制工序,第二墙单元的预制工序与第一墙单元的相同,同时完成第二墙单元的预制工序。混合连肢墙的现场装配工序: 步骤一,将预制好的第一墙单元和第二墙单元运至施工现场,开始现场施工工序。步骤二,将第一墙单元的第一墙单元接缝短梁和第二墙单元的第二墙单元接缝短梁对应、并进行对接焊固定。步骤三,绑扎接缝后浇带竖向钢筋和接缝后浇带箍筋。步骤四,支设接缝后浇带的模板。步骤五,浇筑接缝后浇带的混凝土。 步骤六,进行养护,完成十字形混合连肢墙的现场装配施工。在所述的施工方法基础之上,继续多层装配式钢梁接缝十字形混合连肢墙的施工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将上层第一墙单元I起吊与下层第一墙单元I进行对接,将两层的第一墙单元钢柱和第一墙单元接缝柱对应点焊连接。步骤二,脱去吊钩,对两层第一墙单元对应的第一墙单元钢柱和第一墙单元接缝柱熔透焊接。步骤三,在双层第一墙单元的上下接缝部位设置钢筋骨架,并支设上下接缝部位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配式钢梁接缝十字形混合连肢墙,包括相互垂直连接形成十字形的第一墙单元(1)和第二墙单元(2),其中第一墙单元(1)对称分布在第二墙单元(2)的两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墙单元(1)和第二墙单元(2)均为预制构件,两者之间通过接缝后浇带(3)连接;所述第一墙单元(1)包括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1.1)、分别竖立于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1.1)内部两端的第一墙单元钢柱(1.2)和第一墙单元接缝柱(1.4)以及位于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1.1)内部的第一墙单元钢筋骨架(1.8);所述第一墙单元钢柱(1.2)的上下两端均超出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1.1),位于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1.1)内的第一墙单元钢柱(1.2)的上端沿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1.1)的长度方向连接有第一墙单元非消能短梁(1.3),所述第一墙单元非消能短梁(1.3)的另一端超出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1.1);所述第一墙单元接缝柱(1.4)的上下两端均超出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1.1),位于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1.1)中的第一墙单元接缝柱(1.4)的上、中、下三部分分别沿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1.1)的长度方向连接有第一墙单元接缝短梁(1.5),所述第一墙单元接缝短梁(1.5)的另一端均超出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1.1);所述第一墙单元钢柱(1.2)、第一墙单元非消能短梁(1.3)、第一墙单元接缝柱(1.4)和第一墙单元接缝短梁(1.5)上均固定有第一墙单元抗剪栓钉(1.6);所述第二墙单元(2)包括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2.1)、分别竖立于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2.1)内部两端的第二墙单元钢柱(2.2)、居中竖立于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2.1)内部的第二墙单元接缝柱(2.4)以及位于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2.1)内部的第二墙单元钢筋骨架(2.8);所述第二墙单元钢柱(2.2)的上下两端均超出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2.1),位于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2.1)内的两根第二墙单元钢柱(2.2)的上端沿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2.1)的长度方向分别背向连接有第二墙单元非消能短梁(2.3),所述第二墙单元非消能短梁(2.3)的另一端超出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2.1);所述第二墙单元接缝柱(2.4)的上下两端均超出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2.1),位于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2.1)中的第二墙单元接缝柱(2.4)的上、中、下三部分沿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2.1)的宽度方向、分别向两侧连接有第二墙单元接缝短梁(2.5),所述第二墙单元接缝短梁(2.5)的另一端均超出第二墙单元混凝土墙体(2.1);所述第二墙单元钢柱(2.2)、第二墙单元非消能短梁(2.3)、第二墙单元接缝柱(2.4)和第二墙单元接缝短梁(2.5)上均固定有第二墙单元抗剪栓钉(2.6);所述第一墙单元接缝短梁(1.5)和第二墙单元接缝短梁(2.5)两者对接浇筑在接缝后浇带(3)内部,所述接缝后浇带(3)内部还设有接缝后浇带竖向钢筋(3.1)和接缝后浇带箍筋(3.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海陆孙建运刘康杨晓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