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热杯并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03744 阅读:1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10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发热杯并联结构,包括母发热杯和多个子发热杯;所述母发热杯和子发热杯内均设置有发热棒;所述母发热杯的侧壁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与所述子发热杯数量对应的进水口,母发热杯的上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子发热杯上部设有出水接头,下部设有进水接头,所述出水接头固定连接所述母发热杯上的进水口,所述进水接头通过进水支管连接至进水总管,所述进水支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本发明专利技术出水管路简单,热量损耗小,增加了二次加热,提高出水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发热杯并联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加热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多发热杯并联结构,可用于供水供热的热水器、开水器等对液体加热的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电器工作效率要求也越来越高。即热热水器有着无需储水预热,即开即用,关水断电的强大优势,越来越受人们的喜爱。但是受到功率的限制,在需要大流量供热水的情况下,如给大浴缸或者旅馆、商业中心提供热水时,单发热杯的即热式热水器的温升时常无法满足要求。为解决该问题,申请人于2010年9月30日提出了名称为“一种发热杯独立控制的连体式即热热水器”的技术专利,并于2011年5月25日获得授权,该专利申请号为201020549343。在该专利中提到使用2个以上的并联加热机构(即发热杯),发热杯的进水端并联接进进水管,发热杯的出水口并联接入出水管中,在工作中数个发热杯同时对水流进行加热,以达到短时迅速获得大量热水的目的,如此整机加热功率不受单个发热杯的体积限制。但是该专利的方案中,系统的管路连接较复杂、成本高,特别是出水管路太长,在管路上容易造成热量损失,影响整机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效率高的多发热杯并联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多发热杯并联结构,包括母发热杯和多个子发热杯;所述母发热杯和子发热杯内均设置有发热棒;所述母发热杯的侧壁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与所述子发热杯数量对应的进水口,母发热杯的上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子发热杯上部设有出水接头,下部设有进水接头,所述出水接头固定连接所述母发热杯上的进水口,所述进水接头通过进水支管连接至进水总管,所述进水支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其中,所述出水接头设置于所述子发热杯的上端端盖,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进水口直接连接。其中,所述出水接头为螺纹接头,所述进水口为螺母接头,所述螺纹接头与螺母接头适配。其中,所述进水接头为螺母接头,所述进水支管的末端设有与所述进水螺母接头适配的螺纹接头。其中,所述出水接头焊接固定于所述母发热杯的进水口处。其中,所述子发热杯内的发热棒设置为多根,各发热棒固定于所述子发热杯的下端端盖上并伸入至子发热杯内。其中,所述母发热杯及子发热杯上分别设置有温控器,所述温控器靠近母发热杯/子发热杯的出水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的多发热杯结构中出水管路连接复杂热耗大,本专利技术的多发热杯并联结构中,多个并联设置的子发热杯的出水端连接母发热杯,从子发热杯中流出的水汇聚到母发热杯中被母发热杯中设置的发热棒进行二次加热后,而后热水直接从出水管中流出供使用,出水没有过多的管路,结构简单,并且减少了热量的损耗,母发热杯中提供的二次加热可以进一步提高水温,获得更大的温升。各子发热杯的进水接头前设置有流量调节阀,可以方便地调节进入各子发热杯的水流量,避免出现分流不均的情况。该结构中,根据水下进上出的原则设置进水管路和出水管的位置,保证发热杯中始终有水,避免出现干烧现象损坏发热器件。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多发热杯并联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多发热杯并联结构一实施例中母发热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多发热杯并联结构一实施例中子发热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多发热杯并联结构一实施例中进水管路的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0、母发热杯;11、母发热杯杯管;12、母发热杯上盖;13、母发热杯下盖;14、母发热杯发热棒;15、进水口;20、子发热杯;21、子发热杯杯管;22、子发热杯上盖;23、子发热杯下盖;24、子发热杯发热棒;25、进水接头;26、出水接头;30、出水管;41、进水总管;42、进水支管;43、流量调节阀;44、螺纹接头;50、温控器。具体实施方式为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多发热杯并联结构,包括母发热杯10和多个子发热杯20(图1中仅示意了三个子发热杯,可酌情增减)。母发热杯10包括母发热杯杯管11和分别固定于母发热杯杯管11两端的母发热杯上盖12和母发热杯下盖13,母发热杯下盖13上固定有母发热杯发热棒14,该母发热杯发热棒14伸入母发热杯杯管11内,用于对进入母发热杯10内的水加热,母发热杯杯管11的侧壁沿长度方向设置有子发热杯20数量对应的进水口15(图中示意为三个),其中,本实施例中,该进水口15设计为螺母接头的结构。母发热杯上盖12的上端设置有出水管30,其中母发热杯上盖12的“上端”是相对进水口15所在的高度而言,即母发热杯10上连接出水管30的位置高于进水口15的位置,这样保证母发热杯中水由下部进入再从上部流出。子发热杯20包括子发热杯杯管21和分别固定于子发热杯杯管21两端的子发热杯上盖22和子发热杯下盖23,子发热杯下盖23上固定有子发热杯发热棒24,该子发热杯发热棒24伸入子发热杯杯管21内,用于对进入子发热杯20内的水加热,为提高加热功率,子发热杯发热棒24设置有多根。子发热杯上盖22上设有出水接头26,该出水接头26为与母发热杯10上进水口15适配的螺纹接头,该出水接头26与进水口15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而使子发热杯20固定于母发热杯10上。子发热杯杯管21于靠近子发热杯下盖23处设置有进水接头25,该进水接头25通过进水支管42连接至进水总管41,进水支管42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43;其中,进水接头25为螺母接头,进水支管42的末端设有螺纹接头44,进水接头25与螺纹接头44之间螺纹连接固定。本实施例中,子发热杯与母发热杯之间、进水支管与子发热杯之间都采用螺纹连接,承压好,拆装方便,便于维修、更换损坏的发热杯元件;若螺纹连接方式改为焊接方式,同样可组装为多发热杯并联结构,采用焊接方式时,承压能力强,密闭性好,但不便于发热杯元件的维修,具体可根据需求的不同而进行取舍。进水接头25还可以是设置于子发热杯下盖23上,而出水接头26也可以是设置于子发热杯杯管21上,但最好应靠近子发热杯上盖22;本实施例中,将出水接头26设置于子发热杯上盖22上,且其与进水口15直接连接,可使子发热杯20中温度最高的水直接进入母发热杯10中,减少热量的损耗。进水总管41为整个多发热杯并联结构的总进水管,进水支管42数量对应于子发热杯20的数量而设置,分别将从进水总管41进入的冷水分散送至各子发热杯20中,而设置于各进水支管42上的流量调节阀43则用于调节进入子发热杯20的水流量。区别于现有的多发热杯结构中出水管路连接复杂热耗大,本专利技术的多发热杯并联结构中,多个并联设置的子发热杯的出水端连接母发热杯,从子发热杯中流出的水汇聚到母发热杯中被母发热杯中设置的发热棒进行二次加热后,而后热水直接从出水管中流出供使用,出水没有过多的管路,结构简单,并且减少了热量的损耗,母发热杯中提供的二次加热可以进一步提高水温,获得更大的温升。各子发热杯的进水接头前设置有流量调节阀,可以方便地调节进入各子发热杯的水流量,避免出现分流不均的情况。该结构中,根据水下进上出的原则设置进水管路和出水管的位置,保证发热杯中始终有水,避免出现干烧现象损坏发热器件。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本实施例中,母发热杯10和子发热杯20上均设置有温控器50,可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多发热杯并联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发热杯并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母发热杯和多个子发热杯;所述母发热杯和子发热杯内均设置有发热棒;所述母发热杯的侧壁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与所述子发热杯数量对应的进水口,母发热杯的上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子发热杯上部设有出水接头,下部设有进水接头,所述出水接头固定连接所述母发热杯上的进水口,所述进水接头通过进水支管连接至进水总管,所述进水支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发热杯并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母发热杯和多个子发热杯;所述母发热杯和子发热杯内均设置有发热棒;所述母发热杯的侧壁沿长度方向设置有与所述子发热杯数量对应的进水口,母发热杯的上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子发热杯上部设有出水接头,下部设有进水接头,所述出水接头固定连接所述母发热杯上的进水口,所述进水接头通过进水支管连接至进水总管,所述进水支管上设置有流量调节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发热杯并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接头设置于所述子发热杯的上端端盖,所述出水接头与所述进水口直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发热杯并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接头为螺纹接头,所述进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建亮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斯狄渢电热水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