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98034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7 18:59
在压缩机的运转停止的情况下,抑制温度变化引起冷冻循环内的制冷剂移动而使压缩机内部的润滑油向压缩机外流出。压缩器具备:外壳、分隔形成于外壳的吸入区域(吸入用通路31)和排出区域(排出用通路33)、在外壳内能够旋转地被支撑的轴、基于轴的旋转运动将制冷剂从吸入区域吸入并将该制冷剂向排出区域排出的压缩机构,所述压缩器还具有连通吸入区域和排出区域的旁通通路(40)、能够从排出区域侧封闭旁通通路(40)的阀体(41)、对阀体(41)向排出区域侧(向开阀方向)施力的弹簧4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在车辆用空调装置等中使用的冷冻循环的压缩机,特别是涉及具备抑制压缩机停止时温度变化引起的冷冻循环内的制冷剂移动致使压缩机内部的润滑油向压缩机外流出的功能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在汽车用空调装置中使用的冷冻循环以分隔发动机室侧和车室侧的分隔壁(ファイヤフォール)为界,在车室侧配置有蒸发器,在发动机室侧配置有冷凝器和压缩机等。在这样的冷冻循环中压缩机的运转停止的状态下,如果因白天的日照而车辆变热,如图6所示,配置在由于日照照而容易变热的车室侧的蒸发器A的温度也上升,而配置在发动机室内的冷凝器B和压缩机C的温度不如蒸发器A那样上升。另外,由于热容大的压缩机C不容易变热,因此在冷冻循环中成为温度最低的部位,从而使制冷剂在压缩机内部冷凝。因此,油(润滑油)和液化的制冷剂引起在压缩机内滞留超过油储存容量的液体。与之相对,一到傍晚,日照对车辆的加热就消失,从而热容小的冷凝器的温度逐渐下降,蒸发器、压缩机及冷凝器各自的温度成为如下关系。蒸发器温度>压缩机温度>冷凝器温度因此,该温度差引起冷凝器的压力在冷冻循环中最低,从而产生来自蒸发器的压力使溶解有油的停留在压缩机内的制冷剂涌入冷凝器侧的现象。如果温度变化导致的这种现象反复发生,则保持在压缩机内的油逐渐被运出压缩机外,从而导致残存于压缩机内的油枯竭。因此,如果长时间不使用空调装置的状态持续后起动空调装置,则有可能由于润滑不好而导致压缩机烧结。为了解决这种不良现象,目前,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提出了如下结构:与冷冻循环中的压缩机的吸入口连结的低压配管和与排出口连结的高压配管之间由旁通管路连结,并且在该旁通管路中设置有止回阀,该止回阀在低压配管侧(蒸发器侧)的制冷剂压力比高压配管侧(冷凝器侧)的制冷剂压力高的情况下允许制冷剂的流通,在压缩机的运转停止时,在低压配管侧的制冷剂压力比高压配管侧的制冷剂压力高的情况下,利用该压力差使止回阀开放,使低压配管侧的制冷剂经由旁通管路流向高压配管侧,使制冷剂基本不流入压缩机内,防止油从压缩机流出。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1800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然而,上述专利文献1公开的止回阀构成为在构成该止回阀的阀体的高压配管侧配置有压缩螺旋弹簧,利用该压缩螺旋弹簧的作用力将阀体向封闭方向施力,因此只要低压配管侧(蒸发器侧)的制冷剂压力相比于高压配管侧(冷凝器侧)的制冷剂压力不超过与压缩线圈弹簧的弹簧力相当的量,就不会使旁通通路开放。因此,无论低压配管侧(蒸发器侧)的制冷剂压力是否比高压配管侧(冷凝器侧)的制冷剂压力高,在没有达到克服压缩线圈弹簧的弹簧力而推开阀体的压力的情况下,都会由于该压力差导致压缩机内的液体制冷剂与油一同涌向高压配管侧(冷凝器侧),从而依然存在导致压缩机内的油枯竭的可能性。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状况而提出,主要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压缩机的运转停止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抑制温度变化引起冷冻循环内的制冷剂移动致使压缩机内部的润滑油向压缩机外流出的压缩机。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为了达成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压缩机具备:外壳、分隔形成于所述外壳的吸入区域和排出区域、在所述外壳内能够旋转地被支撑的轴、基于所述轴的旋转运动将制冷剂从所述吸入区域吸入并将该制冷剂向所述排出区域排出的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具有:旁通通路,连通所述吸入区域和所述排出区域;阀体,能够从所述排出区域侧封闭所述旁通通路;弹簧,对所述阀体向所述排出区域侧(向开阀方向)施力。因此,根据上述构成,在压缩机停止时,在外壳中隔出而形成的排出区域(高压配管侧)的制冷剂压力与吸入区域(低压配管侧)的制冷剂压力平衡时,旁通通路总是打开,因此即使由于温度变化导致吸入区域侧(低压配管侧)的制冷剂压力比排出区域侧(高压配管侧)的制冷剂压力稍高,吸入区域侧(低压配管侧)的制冷剂压力也能够经由旁通通路迅速地释放到排出区域侧(高压配管侧),从而残留在压缩机内的残留油不会与液制冷剂一同被携带到高压配管侧。在此,优选在旁通通路中直接或经由保持件地形成有:阀口,其形成为内径比所述阀体的外径小;阀收容孔,与该阀口相比,设置在靠近所述排出区域侧,形成为内径比所述阀体的外径大,所述阀体在所述阀收容孔内以沿所述阀收容孔的轴向能够移动的方式被收容。根据该构成,在压缩机开始运转时,收容在阀收容孔内的阀体迅速在阀收容孔内移动并且旁通通路被阀体封闭。该状态一直持续到压缩机再次停止,排出区域和吸入区域的压力差减小至利用弹簧的弹簧力使阀体向排出区域侧(向开阀方向)能够移动的程度。在压缩机开始运转时,如图7所示,假设阀体A位于排出区域开放的空间,从排出区域经由旁通通路B流入吸入区域的制冷剂气体不通过阀体A的侧方,而从阀体A与旁通通路B的开口端周缘之间穿过,从而直接流入吸入区域,导致阀体A不封闭旁通通路B,从排出区域向吸入区域吹入制冷剂气体的不良情况发生。然而,如果采用上述构成,要从排出区域侧流入吸入区域侧的制冷剂通过保持在阀收容孔内的阀体的侧面,之后通过阀口流出到吸入区域,因此制冷剂的流动与弹簧力相反地以将阀体推向阀口侧的方式施力,从而在该力的作用下,阀口迅速封闭。而且,一旦阀体堵塞阀口,就会在阀体的前后作用有排出压力和吸入压力,利用该压力差克服弹簧的弹簧力而维持封闭状态。另外,为了更有效地实现该作用,优选使所述阀体的外周面与所述阀收容孔的内周面之间的通路面积比所述阀口的面积小。由此,旁通通路中的从排出区域到吸入区域的压力降低不是发生在通过阀口的前后,而是优先地发生在通过阀体的前后,从而能够在阀体的上流和下流可靠地产生压力差,使阀体迅速地移动。另外,在所述外壳由沿轴的轴向一分为二的壳体部件构成,且所述排出区域和所述吸入区域分别分隔形成于各壳体部件,并且与所述排出区域连通的排出端口和与所述吸入区域连通的吸入端口形成在一个壳体部件上的压缩机中,为了使随着所述温度变化而移动的制冷剂尽量不通过压缩机的内部而流向高压配管侧,从而尽力阻止压缩机内部的油的流出,优选所述旁通通路设置在设置有排出端口和吸入端口的所述一个壳体部件上。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构成可以通过以下结构实现,即所述阀体由钢球实现,收容在所述阀口中的所述弹簧由压缩弹簧构成,在从所述阀口向阀收容孔过渡的部分具备供所述阀体落座的阀座面。专利技术效果如上所述,根据本专利技术,设置旁通通络连通在压缩机的外壳中隔出而形成的吸入区域和排出区域,在该旁通通路中设置能够从排出区域侧封闭的阀体和将阀体向排出区域侧(向开阀方向)施力的弹簧,因此即使吸入区域即低压配管侧(蒸发器侧)的制冷剂压力比排出区域即高压配管侧(冷凝器侧)的制冷剂压力稍高,吸入区域侧(低压配管侧)的制冷剂压力也能够经由旁通通路而迅速释放到排出区域侧(高压配管侧),从而不会导致在压缩机内停留的油与液制冷剂一同被携带到压缩机外。另外,在旁通通路中直接或经由保持件地形成有:阀口,其形成为内径比阀体的外径小;阀收容孔,与该阀口相比靠近排出区域侧,形成为内径比阀体的外径大;弹簧保持在阀口内,阀体以在阀收容孔内沿阀收容孔的轴向能够移动的方式被收容,从而在压缩机刚运转之后,在旁通通路中经由阀体的侧方流动的制冷剂使阀体克服弹簧的弹簧力而移动,从而能够使阀口迅速封闭,并且稳定地维持该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外壳、分隔形成于所述外壳的吸入区域和排出区域、在所述外壳内能够旋转地被支撑的轴、基于所述轴的旋转运动从所述吸入区域吸入制冷剂并将该制冷剂向所述排出区域排出的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具有:旁通通路,连通所述吸入区域和所述排出区域;阀体,能够从所述排出区域侧封闭所述旁通通路;弹簧,对所述阀体向所述排出区域侧施力。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2.16 JP 2011-2755301.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外壳、分隔形成于所述外壳的吸入区域和排出区域、在所述外壳内能够旋转地被支撑的轴、基于所述轴的旋转运动从所述吸入区域吸入制冷剂并将该制冷剂向所述排出区域排出的压缩机构;所述压缩机具有:旁通通路,连通所述吸入区域和所述排出区域;阀体,能够从所述排出区域侧封闭所述旁通通路;弹簧,与所述阀体抵接并对所述阀体向所述排出区域侧施力;所述外壳由沿轴的轴向一分为二的壳体部件构成,所述排出区域和所述吸入区域分别分隔形成于各壳体部件,与所述排出区域连通的排出端口和与所述吸入区域连通的吸入端口形成于一个壳体部件,所述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野三也金井塚实名古惠三白仓修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日本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