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管式交换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90679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6:10
直管式交换机,主要由壳体、位于壳体两侧的管箱、位于管箱与壳体之间的管板、以及安置在壳体内的换热管组成。在壳体下方设置鞍座,用于将直管式交换机固定在地面或其他设备上。壳体通常为圆柱形。通过间隔排列的圆形板及弓形板,强迫冷却液从圆形板周围的泄流孔流过后改向从弓形板的中心孔流过,延长了冷却液的流程,从而使换热管得到充分的冷却,避免冷却液从壳体一端直线型的流向另一端,对于换热管集中的中心位置冷却不足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直管式交换机,主要由壳体、位于壳体两侧的管箱、位于管箱与壳体之间的管板、以及安置在壳体内的换热管组成。在壳体下方设置鞍座,用于将直管式交换机固定在地面或其他设备上。壳体通常为圆柱形。通过间隔排列的圆形板及弓形板,强迫冷却液从圆形板周围的泄流孔流过后改向从弓形板的中心孔流过,延长了冷却液的流程,从而使换热管得到充分的冷却,避免冷却液从壳体一端直线型的流向另一端,对于换热管集中的中心位置冷却不足的现象。【专利说明】直管式交换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管式交换机,属于直管式交换机的优化技术。
技术介绍
直管式交换机广泛用于石油化工、电力、环保等工业领域。直管式交换机通常包括管箱、管板、壳体、多个折流板、多个换热管等。其中折流板除在直管式交换机的壳体内支撑换热管之外,主要起到使流体按特定的路径流动,提高壳程流体的流速、增加湍流程度、改善传热特性的作用。现有的直管式交换机的折流板包括弓形折流板和螺旋形折流板两种。普通的弓形折流板为平板式的,即通常为圆形的平板截成缺口弓形,沿着换热器壳体和换热管的轴线方向间隔布置,由于换热管密集布置在壳体中间,相邻两个折流板会还会引起壳程流体流动速度分布不合理,有效流通面积较小,流动阻力大,使冷却液主要沿换热管和壳体间的空隙流动,使位于中心位置的换热管由于冷却液流动不足而导致换热不良,靠近壳体的换热管由于冷却液流动充足而换热相对较好,使流经不同换热管的流体从直管式交换机流出后冷热不均匀。螺旋折流板是将多块折流板沿壳体轴线布置成近似螺旋面,使换热器的壳程流体呈螺旋状连续流动。虽然使壳程流体流动形式更合理,增大有效流通面积,减小流动阻力,但是与弓形折流板相比,螺旋折流板安装困难,加工成本高,产品精度难以保证,不利于工业标准化。因此,需要寻找一种结构简单、换热管冷却更为均匀的直管式交换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水量少,前期投入不高,运行成本也不高的清洗设备。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直管式交换机,主要由壳体1、位于壳体I两侧的管箱2、位于管箱与壳体之间的管板3、以及安置在壳体内的换热管4组成;在壳体一侧的管箱2上设置贯穿管箱的冷却液进口管21,在壳体另一侧的管箱上设置贯穿管箱2的冷却液出口管22,冷却液从冷却液进口管直接流入壳体1,从换热管间隙流过帮助换热管降温,最后从壳体流入冷却液出口管流出;在冷却液进口管所在的管箱壁上还设有与管箱连通的热流进口 23,在冷却液出口管所在的管箱壁上设有与管箱连接的热流出口 24 ;所述的换热管两端分别固定在管板上,换热管的两端开口分别位于管箱内,在所述的壳体内从冷却液进口管一端向冷却液出口管端依次设置多组间隔排列的圆形板5及弓形板6 ;沿圆形板边缘设有一圈泄流孔供冷却液流动,弓形板中心设有中心孔供冷却液流动。壳体两端与管板相邻的为圆形板。所述的管板、弓形板及圆形板互相平行。一块弓形板上的中心孔面积等于一块圆形板上所有的小型泄流孔的面积之和。所述的换热管在弓形板上的中心孔周围分散排布。任意两根换热管之间都留有空隙。所述的冷却液为水或油。所述的换热管选用金属管,在换热管外壁设有翅片或突起。所述的弓形板及圆形板焊接在壳体内壁。有益效果1、通过间隔排列的圆形板及弓形板,强迫冷却液从圆形板周围的泄流孔流过后改向从弓形板的中心孔流过,延长了冷却液的流程,从而使换热管得到充分的冷却,避免冷却液从壳体一端直线型的流向另一端,对于换热管集中的中心位置冷却不足的现象。【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图2去掉换热管后的示意图;图4是圆形板结构示意图;图5是弓形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直管式交换机,主要由壳体1、位于壳体I两侧的管箱2、位于管箱与壳体之间的管板3、以及安置在壳体内的换热管4组成。在壳体下方设置鞍座,用于将直管式交换机固定在地面或其他设备上。壳体通常为圆柱形。在壳体一侧的管箱2上设置贯穿管箱的冷却液进口管21,在壳体另一侧的管箱上设置贯穿管箱2的冷却液出口管22,冷却液从冷却液进口管直接流入壳体I,从换热管间隙流过帮助换热管降温,最后从壳体流入冷却液出口管流出;在冷却液进口管所在的管箱壁上还设有与管箱连通的热流进口 23,在冷却液出口管所在的管箱壁上设有与管箱连接的热流出口 24 ;所述的换热管两端分别固定在管板上,换热管的两端开口分别位于管箱内,如图3所示,在所述的壳体内从冷却液进口管一端向冷却液出口管端依次设置多组间隔排列的圆形板5及弓形板6 ;如图4所示,沿圆形板边缘设有一圈泄流孔供冷却液流动,如图5所示,弓形板中心设有中心孔供冷却液流动。需要冷却的液体从热流进口 23进入管箱,再流入固定在管板上的换热管4,流经位于壳体内的换热管主管后,流入位于壳体另一侧的管箱,再从热流出口 24出来。冷却液从冷却液进口管21流入壳体内,从圆形板周围的泄流孔流向下一级的弓形板,再经弓形板中心孔流向下一级的圆形板,直至到达另一侧的管板,从冷却液出口管流出管箱。冷却液在壳体内流动的过程中,从换热管的间隙流过,带走换热管表面的热量。由于圆形板与弓形板间隔设置,强迫冷却液从圆形板周围的泄流孔流过后改向从弓形板的中心孔流过,延长了冷却液在壳体内的流程,从而使换热管得到充分的冷却,避免冷却液从壳体一端直线型的流向另一端,对于换热管集中的中心位置冷却不足的现象。壳体两端与管板相邻的为圆形板,能够延长冷却液的流程,从而能够更好的带走换热管表面的热量。所述的冷却液为水或油。所述的换热管选用金属管,在换热管外壁设有翅片或突起,以扩大与冷却液的接触面积,以便于更好地散热。其截面的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优选为椭圆形,使换热管表面与冷却液接触的面积更大,而里面需要散热的液体的厚度适中,热量容易被换热管吸收从而被冷却液带走。所述的弓形板及圆形板焊接在壳体内壁。所述的管板、弓形板及圆形板互相平行。一块弓形板上的中心孔面积等于一块圆形板上所有的小型泄流孔的面积之和,有助于强迫冷却液更为均匀地流过壳体内各个部分。所述的换热管在弓形板上的中心孔周围分散排布。任意两根换热管之间都留有空隙,便于冷却液从管间流过带走换热管表面的热量,帮助换热管中液体冷却。上述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解释本技术的用途,而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替代,也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畴。【权利要求】1.直管式交换机,主要由壳体(I)、位于壳体(I)两侧的管箱(2)、位于管箱与壳体之间的管板(3)、以及安置在壳体内的换热管(4)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一侧的管箱(2)上设置贯穿管箱的冷却液进口管(21),在壳体另一侧的管箱上设置贯穿管箱(2)的冷却液出口管(22),冷却液从冷却液进口管直接流入壳体(1),从换热管间隙流过帮助换热管降温,最后从壳体流入冷却液出口管流出;在冷却液进口管所在的管箱壁上还设有与管箱连通的热流进口(23),在冷却液出口管所在的管箱壁上设有与管箱连接的热流出口(24);所述的换热管两端分别固定在管板上,换热管的两端开口分别位于管箱内,在所述的壳体内从冷却液进口管一端向冷却液出口管端依次设置多组间隔排列的圆形板(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直管式交换机,主要由壳体(1)、位于壳体(1)两侧的管箱(2)、位于管箱与壳体之间的管板(3)、以及安置在壳体内的换热管(4)组成;其特征在于:在壳体一侧的管箱(2)上设置贯穿管箱的冷却液进口管(21),在壳体另一侧的管箱上设置贯穿管箱(2)的冷却液出口管(22),冷却液从冷却液进口管直接流入壳体(1),从换热管间隙流过帮助换热管降温,最后从壳体流入冷却液出口管流出;在冷却液进口管所在的管箱壁上还设有与管箱连通的热流进口(23),在冷却液出口管所在的管箱壁上设有与管箱连接的热流出口(24);所述的换热管两端分别固定在管板上,换热管的两端开口分别位于管箱内,在所述的壳体内从冷却液进口管一端向冷却液出口管端依次设置多组间隔排列的圆形板(5)及弓形板(6);沿圆形板边缘设有一圈泄流孔供冷却液流动,弓形板中心设有中心孔供冷却液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晟
申请(专利权)人:丽水市红点创意产品设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