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螺旋防沉积气流干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91880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12 0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双螺旋防沉积气流干燥器,包括外干燥筒、内干燥筒及旋转刮料组件,外干燥筒包括外筒体、顶盖、筒底,外筒体侧壁上部设有贯穿侧壁的进料口,内干燥筒上下两端均开口,内干燥筒与外筒体同轴设置,其下端开口设于外筒体内,其上端开口穿过顶盖的上端面,外筒体内壁与内干燥筒外壁之间的区域设有螺旋向下的导板,内干燥筒内壁上设有螺旋向上的凹槽,旋转刮料组件包括旋转杆,与旋转杆圆周面固连的连接板,与连接板下端面固连的刮刀及旋转驱动件,所述连接板的下端面与筒底的上端面相适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现有气流干燥器的不足,具有干燥性能好、操作方便、体积小、成本低廉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双螺旋防沉积气流干燥器,包括外干燥筒、内干燥筒及旋转刮料组件,外干燥筒包括外筒体、顶盖、筒底,外筒体侧壁上部设有贯穿侧壁的进料口,内干燥筒上下两端均开口,内干燥筒与外筒体同轴设置,其下端开口设于外筒体内,其上端开口穿过顶盖的上端面,外筒体内壁与内干燥筒外壁之间的区域设有螺旋向下的导板,内干燥筒内壁上设有螺旋向上的凹槽,旋转刮料组件包括旋转杆,与旋转杆圆周面固连的连接板,与连接板下端面固连的刮刀及旋转驱动件,所述连接板的下端面与筒底的上端面相适应。本技术克服现有气流干燥器的不足,具有干燥性能好、操作方便、体积小、成本低廉的优点。【专利说明】双螺旋防沉积气流干燥器
本技术涉及气流干燥器领域,尤其是涉及双螺旋防沉积气流干燥器。
技术介绍
气流干燥器具有干燥强度大、处理量大、设备简单的优点,在医药、食品、化工行业已被广泛应用。但传统气流干燥器设备高,占用空间大,整体结构不紧凑,易造成热量散失,热效率偏低;在干燥过程中,由于物料结块不易于被气流带走,极易在设备底部形成沉积,降低干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气流干燥器的不足,提供双螺旋防沉积气流干燥器。 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双螺旋防沉积气流干燥器,包括外干燥筒、内干燥筒及旋转刮料组件,所述外干燥筒包括上下两端均开口的外筒体、固连于外筒体上端且封闭外筒体上端开口的顶盖、固连于外筒体下端且封闭外筒体下端开口的筒底,外筒体侧壁上部设有贯穿侧壁的进料口,所述内干燥筒上下两端均开口,内干燥筒与外筒体同轴设置,其下端开口设于外筒体内,其上端开口穿过顶盖,外筒体内壁与内干燥筒外壁之间的区域设有螺旋向下的导板,内干燥筒内壁上设有螺旋向上的凹槽,所述旋转刮料组件包括可沿轴线旋转的旋转杆,与旋转杆圆周面固连的连接板,与连接板下端面固连的刮刀及驱动旋转杆旋转的旋转驱动件,所述旋转杆穿过外筒体或者筒底的两侧壁,设于内干燥筒的下方,所述旋转驱动件连接于旋转杆的端头,设于外筒体外侧或者筒底外侧,所述连接板的下端面与筒底的上端面相适应。本技术中,导板用于引导物料在外干燥筒内螺旋向下;筒底用于暂时容纳到达底部的物料;凹槽用于形成螺旋向上的气流从而带动物料在内干燥筒内螺旋向上;进料口作为物料进口,同时用于连接热风管道从切线方向提供热风气流;内干燥筒下端开口用于吸收容纳于筒底上的物料;内干燥筒的上端开口作为物料出口,同时用于连接引风机;旋转杆用于带动连接板产生旋转运动;连接板及刮刀用于将筒底上的沉积物料打散并带动其旋转至内干燥筒下方,如此可易于沉积物料被气流吸收得到进一步干燥。 进一步地,所述刮刀的横截面呈上小下大的梯形。如此,无论旋转杆顺时旋转或是逆时旋转均可利于刮刀工作。 为加快内干燥筒下端开口吸收物料的速度,进一步地,所述内干燥筒下端设有上小下大的锥形筒,锥形筒的上端面与内干燥筒的下端面固连。 为提高内干燥筒外壁及内壁、外干燥筒内的干燥温度,进一步地,所述内干燥筒筒壁内和导板内均设有发热元件。 为便于容纳于筒底上的物料均被内干燥筒吸收,进一步地,所述筒底由圆形面板中部下凹构成。如此,可避免筒底上的死角处堆积物料。 为便于内外干燥筒的检修、清洗,进一步地,外筒体下端设有凸环,所述筒底上端面设有与凸环相匹配的环槽,所述凸环置入环槽内,通过锁紧螺钉穿过环槽与凸环将外筒体与筒底固连。 与传统气流干燥器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中,通过导板螺旋向下及凹槽螺旋向上的设置,降低了设备的高度,延长了物料在干燥器内的停留时间;通过旋转刮料组件的设置,利于将沉积物料打散并带动其旋转至内干燥筒下方得到进一步干燥。本技术具有干燥性能好、操作方面、体积小、成本低廉的优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所述的双螺旋防沉积气流干燥器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所述的双螺旋防沉积气流干燥器中旋转杆、连接板及刮刀连接结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外干燥筒,11、外筒体,12、顶盖,13、筒底,14、进料口,15、凸环,2、内干燥筒,21、凹槽,22、锥形筒,23、第一发热元件,3、导板,4、旋转刮料组件,41、旋转杆,42、连接板,43、刮刀,44、旋转驱动件,5、热风管道,6、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双螺旋防沉积气流干燥器,包括外干燥筒1、内干燥筒2及旋转刮料组件3,所述外干燥筒I包括上下两端均开口的外筒体11、固连于外筒体11上端且封闭外筒体11上端开口的顶盖12、固连于外筒体11下端且封闭外筒体11下端开口的筒底13,外筒体11侧壁上部设有贯穿侧壁的进料口 14,所述内干燥筒2上下两端均开口,内干燥筒2与外筒体11同轴设置,其下端开口设于外筒体11内,其上端开口穿过顶盖12,外筒体11内壁与内干燥筒2外壁之间的区域设有螺旋向下的导板3,内干燥筒2内壁上设有螺旋向上的凹槽21,所述旋转刮料组件3包括可沿轴线旋转的旋转杆41,与旋转杆41圆周面固连的连接板42,与连接板42下端面固连的刮刀43及驱动旋转杆41旋转的旋转驱动件44,所述旋转杆41穿过外筒体11或者筒底13的两侧壁,设于内干燥筒2的下方,所述旋转驱动件44连接于旋转杆41的端头,设于外筒体11外侧或者筒底13外侧,所述连接板42的下端面与筒底13的上端面相适应。本实施例中,若筒底13的上端面为弧面,则连接板42的下端面与该弧面之间的距离为刮刀43的高度。为提高旋转杆41旋转的稳定性,可在旋转杆41与外干燥筒I的接触处设有限位环。旋转驱动件44可为伺服电机,也可手动调节。本实施例应用时,外干燥筒11两侧固连有支架6用于支撑本实施例。进料口 14处固连有热风管道5,热风管道5端部与加热器和加料器连通,用于向外干燥筒I内传送热风气流和湿物料。由于外筒体I内设置有螺旋向下的导板3,湿物料在热风气流的作用下沿着导板3上端面螺旋向下运动,在外干燥筒I内被干燥。内干燥筒2的上端开口与引风机固连用于带动内干燥筒2内的物料向上运动并从上端开口排出。由于内干燥筒2内设置有螺旋向上的凹槽21,在引风机的作用下,内干燥筒2内为呈螺旋向上的气流。当物料向下运动至筒底13时,被干燥的物料受到气流夹带在引风机气流的带动下从内干燥筒2螺旋向上运动,被进一步干燥。若物料结块沉积在筒底13上,则通过旋转驱动件44驱动旋转杆41旋转从而带动连接板42及与连接板42相连的刮刀43旋转。在运动过程中,连接板42与刮刀43给沉积在筒底13的结块物料以剪切力,将结块物料打散,再通过刮刀43将物料刮至连接板42,随旋转运动,将物料带至内干燥筒2下方。此时物料可得到进一步干燥,且易于被内干燥筒2内的气流所吸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刮刀43的横截面呈上小下大的梯形。如图2所示,刮刀33相对连接板42的横截面对称设置呈双刀形,如此利于刮刀33在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旋转运动中将筒底13上的物料刮至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双螺旋防沉积气流干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干燥筒(1)、内干燥筒(2)及旋转刮料组件(3),所述外干燥筒(1)包括上下两端均开口的外筒体(11)、固连于外筒体(11)上端且封闭外筒体(11)上端开口的顶盖(12)、固连于外筒体(11)下端且封闭外筒体(11)下端开口的筒底(13),外筒体(11)侧壁上部设有贯穿侧壁的进料口(14),所述内干燥筒(2)上下两端均开口,内干燥筒(2)与外筒体(11)同轴设置,其下端开口设于外筒体(11)内,其上端开口穿过顶盖(12),外筒体(11)内壁与内干燥筒(2)外壁之间的区域设有螺旋向下的导板(3),内干燥筒(2)内壁上设有螺旋向上的凹槽(21),所述旋转刮料组件(3)包括可沿轴线旋转的旋转杆(41),与旋转杆(41)圆周面固连的连接板(42),与连接板(42)下端面固连的刮刀(43)及驱动旋转杆(41)旋转的旋转驱动件(44),所述旋转杆(41)穿过外筒体(11)或者筒底(13)的两侧壁,设于内干燥筒(2)的下方,所述旋转驱动件(44)连接于旋转杆(41)的端头,设于外筒体(11)外侧或者筒底(13)外侧,所述连接板(42)的下端面与筒底(13)的上端面相适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樵枫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