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75487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7:58
一种EGR冷却器(1),包括:具有多个管子(7)和第一水通道(33)的热交换芯(3);分别设置在上游侧和下游侧的与管子(7)内部连通的上游侧气箱部分(6)和下游侧气箱部分(8);形成第一水通道(33)和形成与上游侧气箱部分(6)周围的水通道连通的第二水通道(202)的水箱部分(2);在内部管(50)中形成与上游侧气箱部分(6)的内部连通的气体通道(53)和在内部管(50)和外部管(51)之间形成与第二水通道(202)连通的水通(52)道;连接到外部管(51)使得冷却水流入水通道(52)的水流入管(54);和连接到水箱部分(2)使得冷却水从第一水通道(33)流出的水流出管(3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排气热交换装置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公开基于2011年12月19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0.2011-277501和2012年11月30日递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0.2012-262210,通过引用将它们公开的内容结合到本文中。
本公开涉及排气热交换装置,该排气热交换装置在从内燃机排出的排气和冷却流体之间执行热交换。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I公开一种具有壳体的排气热交换装置,在该壳体中容纳有热交换芯。该热交换芯被构造成具有多个层叠的管子,排气流动通过多个层叠的管子。壳体在管子的纵向方向的两端的附近具有入口和出口,冷却水通过入口在与纵向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引入,冷却水通过出口在相同的正交方向上排出。壳体还具有在箱部分中的排气流入部分和排气流出部分,箱部分沿纵向方向定位在比多个管子的两端部分更外侧的外侧上。芯板在纵向方向的两端部保持住多个管子,并且将冷却水通道和箱部分相互分隔开。芯板连接到形成箱部分的接合部分。因此,芯板与冷却水接触,并且接合部分与排气接触。根据前述构 造,从排气流入部分流入壳体的排气在通过一端侧上的接合部分的内部之后在多个管子中流动。从多个管子流出的排气通过另一侧上的接合部分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排气热交换装置,包括:热交换芯(3,3B),包括多个管子(7,7A,7B),从内燃机排出的排气在所述多个管子(7,7A,7B)中流动,所述热交换芯在其周围限定第一水通道(33),冷却水流动通过所述第一水通道(33);上游侧气箱部分(6,6A),被构造成相对于多个管子在排气的更上游侧形成在内部与多个管子连通的通道;下游侧气箱部分(8),被构造成相对于多个管子在排气的更下游侧形成在内部与多个管子的内部连通的通道;水箱部分(2),被构造成通过围绕多个管子来形成第一水通道,所述水箱部分在上游侧气箱部分的周围形成与第一水通道连通的第二水通道(202);双管部分(5),包括内部管(50)和外部管(51...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2.19 JP 2011-277501;2012.11.30 JP 2012-262211.一种排气热交换装置,包括: 热交换芯(3,3B),包括多个管子(7,7A,7B),从内燃机排出的排气在所述多个管子(7,7A,7B)中流动,所述热交换芯在其周围限定第一水通道(33),冷却水流动通过所述第一水通道(33); 上游侧气箱部分(6,6A),被构造成相对于多个管子在排气的更上游侧形成在内部与多个管子连通的通道; 下游侧气箱部分(8),被构造成相对于多个管子在排气的更下游侧形成在内部与多个管子的内部连通的通道; 水箱部分(2),被构造成通过围绕多个管子来形成第一水通道,所述水箱部分在上游侧气箱部分的周围形成与第一水通道连通的第二水通道(202); 双管部分(5),包括内部管(50)和外部管(51),所述内部管形成气体通道(53),所述气体通道与上游侧气箱部分的内部连通,使得所述排气流动通过气体通道(53),所述双管部分形成环形水通道(52),所述环形水通道在内部管和外部管之间与第二水通道连通,使得所述冷却水流动通过环形水通道(52); 水流入部分(54),连接到外部管,所述冷却水通过所述水流入部分(54)流入环形水通道中;和 水流出部分(34),连接到水箱部分,所述冷却水通过所述水流出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畔柳功林孝幸井口健山中保利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电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