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运送用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86323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5 12:3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管支架,其能够将各种试管保持为大致垂直,具有对试管的放入取出有耐久性的结构,能够应对各种试管形状从而组装性良好。所述试管支架的特征在于,具备:在内部具有空洞部的外壳部;保持部,位于所述外壳部的上侧,具有接收试管的开口部和容纳所接收的试管的容纳部;弹性部,以与容纳的试管抵接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保持部的内侧;并且,所述试管支架具有容纳于所述空洞部内的重物。保持部与弹性部也可以形成为一体,优选用树脂形成为一体。在外壳部的空洞部内,除了重物之外,还可以根据用途容纳单独识别标签、电磁波吸收体、锥形试管的支撑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试管支架,其能够将各种试管保持为大致垂直,具有对试管的放入取出有耐久性的结构,能够应对各种试管形状从而组装性良好。所述试管支架的特征在于,具备:在内部具有空洞部的外壳部;保持部,位于所述外壳部的上侧,具有接收试管的开口部和容纳所接收的试管的容纳部;弹性部,以与容纳的试管抵接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保持部的内侧;并且,所述试管支架具有容纳于所述空洞部内的重物。保持部与弹性部也可以形成为一体,优选用树脂形成为一体。在外壳部的空洞部内,除了重物之外,还可以根据用途容纳单独识别标签、电磁波吸收体、锥形试管的支撑部件。【专利说明】试管运送用支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试管支架,其用于装载加入有血液、尿、或体液等检体的试管并将该试管主要用带式输送机运送到自动分析装置等中。
技术介绍
在分析大量的血液等检体的大型医院、检查中心,为了提高检查效率、减少操作人员与血液等检体的接触,因而推进检体的运送、预处理的自动化。血液等检体被容纳于试管、杯子等容器中并粘贴印刷有条形码等的标签而被处理。试管大多使用外径大致为Φ 16和Φ 13的试管,但各个生产厂家存在几毫米左右的偏差。此外,还存在外形形成为锥形、容器底部的外径比容器开口部的外径更小的形状的试管。这些试管在装载于试管支架上的状态下,被运送线等运送装置搬运至进行预处理的装置、分析装置。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使用试管支架的通常的系统。这样的系统中,在检体的投入部将试管插入到试管支架,在检体的收纳部或中途工序中重复进行试管的取出、插入这样的处理。此外,试管支架需要将外形不同的试管保持为大致垂直。因此,就进行保持的结构而言,如专利文献2、3等那样,金属等具有弹性的弹簧被朝上设置的情况为多。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W02011/040203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27120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26204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试管支架由于在系统内多次反复进行试管的插入、取出这样的工序,因此对弹簧部要求一定程度的耐久性,通常由金属等弹性体形成。此外,试管向试管支架的插入由操作人员或机器人进行,插入的试管的中心轴或试管并不一定与试管支架接收试管的插入部的中心轴垂直。因此,如以往技术中所记载,如果保持试管的适配件(adapter)或保持部朝上形成,则该适配件或保持部与试管相碰撞,有时因长时间的使用导致试管支架的金属性弹簧变形。此外,以往技术所公开的试管支架的结构是将金属性弹簧与树脂性主体组合的结构,其存在这样的问题:由于制造成本、生产工时多,因此难以降低成本,由于专用于特定形状试管的保持,因此不适合于多种试管的保持。鉴于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耐久性高且能够降低成本的试管支架。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如下。即,一种试管支架,具备:在内部具有空洞部的外壳部;保持部,位于所述主体外壳部的上侧,具有接收试管的开口部和容纳所接收的试管的容纳部;弹性部,以与容纳的试管抵接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保持部的内侧;并且,所述试管支架具有容纳于所述空洞部内的重物。进一步说,具有收纳试管的收纳部的保持部和以抵接于收纳的试管的方式形成在上述保持部的内侧的弹性部可以由相同材料制作。进一步说,上述外壳、具有收纳试管的收纳部的保持部和以抵接于收纳的试管的方式形成在上述保持部的内侧的弹性部可以由相同材料制作。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运送中的稳定性良好,并且即使试管反复放入取出,也不会损伤试管、支架本身或者产生污染的试管支架。此外,就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效果而言,能够提供制造成本低的试管支架。此外,就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效果而言,能够提供可根据用途简易且低廉地供给各种试管支架的试管支架。【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涉及的试管支架的剖面图;图2-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涉及的试管支架的结构的图;图2-B是主体外壳的剖面图;图2-C是带弹簧的外壳的详细图;图3是底部盖状外壳与利用电波的单独识别标签的嵌入例;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涉及的试管支架;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试管支架的使用例;图6是不使用金属重物时的标签表面的共振频率的测定值;图7是使用金属重物时的标签表面的共振频率的测定值;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涉及的试管支架的剖面图;图9是试管下部固定用片材;图10是检体支架的重心位置;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涉及的试管支架的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涉及的试管支架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涉及的试管支架的剖面图。图2-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I涉及的试管支架的构成部件的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涉及的试管支架的立体图。使用图1?图3,说明图4的试管支架的结构。如图2-A所示,试管支架9的结构是由固定试管的带弹簧的外壳1、试管支架主体外壳2和底部盖状外壳3这些外壳构成。使用图2-C,说明固定试管的带弹簧的外壳I。临床用试管简要记载于由NCCLS发行的 Laboratory Automation:Specimen Container ( “实验室自动化:检体容器”)中。试管的外径如果为Φ 13,则实际尺寸为11.5至14.0mm,如果为Φ 16,则实际尺寸为15.0至17mm。就弹簧部4而言,上部的开口部的B尺寸为17.0mm以下,下部的开放部的A尺寸为11.4mm以上,弹簧部4从上部端面开始需要为至少17.5mm。此外,如图2-C的E部所示,弹簧部4以与内周的圆周线几乎等同的方式形成为圆弧形的形状。就带弹簧的外壳I的结构而言,中央部为了插入试管而被挖成圆形,在向上侧延伸的突起部(臂)的内侧具有弹簧部4。另外,带弹簧的外壳I在本实施例中基本为圆柱形状,但只要能够通过等间隔或等角度设在外壳的弹簧部4将试管保持为垂直,则外形也可以为多棱柱形状。此外,在通过机械臂或操作人员将试管供给至试管支架时,如果在试管的中心轴与支架的中心轴偏离的状态下供给,则试管底部与支架的带弹簧的外壳I接触,试管或支架有可能破损。因此,带弹簧的外壳I的上端面也可以加工成R状、倒角形状那样的即使与试管接触冲击也少的形状。此外,臂优选以相对于支架的中心轴对称的方式等间隔设置。优选地,臂与臂的间隔隔开4mm以上为好。弹簧部4是在插入、拔出试管8时直接与试管接触的部位。为了识别所容纳的检体,试管8通常粘贴有条形码标签等纸制标签。条形码由分析检体的自动分析装置等的条形码阅读器读入,使用该读入的数据来管理分析项目、结果,但是,如果坚硬的金属制弹簧接触,则条形码标签有可能损伤、污损。因此,优选弹簧部4由树脂制作,与固定试管的带弹簧的外壳I 一体成型。在实施例1中,对外壳I使用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 PEEK)。作为其他工业材料,PEK (polyetherketone,聚醚酮)、PEKK (polyetherketoneketone,聚醚酮酮)、PEEKK(polyetheretherketoneketone,聚醚醚酮酮)等芳香族聚醚酮材料等也有用。上述实施例1的材料通常作为树脂材料而言价格高,因此例如外壳2、盖3也可以由不同的材料制作。在实施例1中使用聚甲醒(polyaceta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试管支架,其特征在于,具备:在内部具有空洞部的主体外壳部;保持部,安装于所述主体外壳部的上侧,具有接收试管的开口部和容纳所接收的试管的容纳部;弹性部,以与容纳的试管抵接的方式形成在所述保持部的内侧,并且,所述试管支架具有容纳于所述空洞部内的重物。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大贺博福垣达也矶部哲也鬼泽邦昭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高新技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