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台配重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起重机
本技术涉及起重机械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转台配重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起重机。
技术介绍
中、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的转台后部均设置有转台配重(也叫转台平衡重)。现有技术中,中、大吨位履带起重机的转台配重安装结构常见的有两种结构形式。图1是现有技术中履带起重机的第一种转台配重安装结构。如图1所示,转台10的后部底端设置有四个转台连接座11,整体式的配重底座30设置于转台10的后部下方,配重底座30设置有与四个转台连接座11——对应的四个配重底座连接座31,通过四个销轴分别将对应的转台连接座11和配重底座连接座31连接在一起(图1中位置A处),从而将配重底座30安装在转台10的后部下端,在转台10后部的左右两侧的配重底座30上分别安放有配重20。该第一种转台配重安装结构一般用于中吨位起重机。图2是现有技术中履带起重机的第二种转台配重安装结构。如图2所示,在转台10的后部左右两侧各自安装有一个结构相同的配重框架40,该配重框架40的上端设置有上连接耳板41,在上连接耳板41上焊接有悬挂轴42 ;该配重框架40的下端设置有下连接耳板43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台配重安装结构,包括转台(100)和分别设置于所述转台(100)的后部两侧的用于安装配重(500)的两个配重底座(200),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底座(200)包括连接端和与所述连接端相对设置的自由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转台(100)的下部铰接以使所述配重底座(200)相对于所述转台(100)可转动地设置;所述转台配重安装结构具有工作状态和收起状态,在所述工作状态,所述自由端远离所述转台(100)以使所述配重底座(200)上适于承载和安装所述配重(500),在所述收起状态,所述自由端与所述转台(100)的距离小于在所述工作状态下所述自由端与所述转台(100)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台配重安装结构,包括转台(100)和分别设置于所述转台(100)的后部两侧的用于安装配重(500)的两个配重底座(200),其特征在于, 所述配重底座(200)包括连接端和与所述连接端相对设置的自由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转台(100)的下部铰接以使所述配重底座(200)相对于所述转台(100)可转动地设置; 所述转台配重安装结构具有工作状态和收起状态,在所述工作状态,所述自由端远离所述转台(100)以使所述配重底座(200)上适于承载和安装所述配重(500),在所述收起状态,所述自由端与所述转台(100)的距离小于在所述工作状态下所述自由端与所述转台(100)的距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台配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工作状态,所述配重底座(200)水平放置;和/或, 在所述收起状态,所述配重底座(200)竖直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台配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台配重安装结构还包括辅助承载结构,在所述工作状态,所述辅助承载结构与所述转台(100)连接并与所述配重底座(200)共同承载所述配重(3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台配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承载结构包括分别设置于所述转台(100)的后部两侧的两组拉力承载结构,所述拉力承载结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拉力承载结构的第一端与该拉力承载结构所在一侧的所述转台(100)的上部连接,所述拉力承载结构的第二端与该拉力承载结构所在一侧的所述配重底座(200)的自由端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台配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承载结构包括拉杆、拉板或拉绳。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台配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力承载结构包括拉板(400),所述拉板(400)包括依次连接的两个以上拉板段,所述两个以上拉板段中至少两个相邻的拉板段之间活动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台配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以上拉板段包括至少一个单拉板(410)和至少一个双拉板(42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转台配重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以上拉板段包括两个单拉板(410)和一个双拉板(420),所述双拉板(420)位于所述两个单拉板(410)之间,每个所述单拉板(410)与所述双拉板(420)铰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俊丰,
申请(专利权)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