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永滨专利>正文

一种带导丝的可视三腔气囊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7905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03 23: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导丝的可视三腔气囊胃管。所述的胃管包括主腔管、辅腔管和气腔管,主腔管下端位于辅腔管内,上端与第一双密封塞连接,辅腔管上端与第二双密封塞连接,气腔管与辅腔管外壁一体连接,气腔管上端与单向阀连接,下端与气囊连接,气囊环固在辅腔管外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在直视状态下对患者消化道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同时工作效率高,减轻患者检查和治疗的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导丝的可视三腔气囊胃管
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带导丝的可视三腔气囊胃管。
技术介绍
胃管主要是用于腹部胃肠减压、冲洗、鼻饲和引流的患者。现有临床上使用的胃管多为单腔或双腔胃管。虽说单腔或双腔胃管有很多先进性,然而现有临床中使用单腔或双腔胃管却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例如:1、单腔胃管在使用墙式中央吸引时往往会出现胃粘膜损伤的情况,吸引效果不佳,严重时形成胃出血、胃管堵塞等。2、单腔胃管洗胃操作时,因为在同一管腔中进行,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二次污染情况,同时胃肠减压和营养不能同时进行。3、常见的腹部胃肠手术患者通常需要在手术后置入胃管进行减压引流,由于留置在体内时间较长,胃管的端口部无法固定,如果患者不能够保持稳定姿态或者面部固定不牢,亦或患者胃部内反流物的作用,很容易导致胃管本身的脱出,就会使得患者再次忍受插管的痛苦,甚至导致更大的医疗事故。4、因单腔或双腔胃管由塑料材质组成,管体过软,无法在直视状态下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往往凭经验进行诊断、治疗或者拔出胃管,再插入胃镜进行诊断、治疗,不但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实际操作中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力,同时也给医护人员增加了检查和治疗难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带导丝的可视三腔气囊胃管,使其具有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在直视状态下真实判断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准确性较高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减轻病人检查和治疗的痛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导丝的可视三腔气囊胃管,所述的胃管包括主腔管、辅腔管和气腔管,主腔管下端位于辅腔管内,上端与第一双密封塞连接,辅腔管上端与第二双密封塞连接,气腔管与辅腔管外壁一体连接,气腔管上端与单向阀连接,下端与气囊连接,气囊环固在辅腔管外壁上。工作时,当本技术的管体进入患者体内后,通过单向阀和气腔管对气囊进行充气或充水,卡在患者胃部的贲门口处,实现体内固定:管体不会从体内滑脱并防止胃内容物反流。当工作完毕后,将单向阀的卡簧下按,即可将气囊中的气体或水排出,然后从患者体内取出本技术即可。胃肠减压手术过程中如果主腔管存在堵塞现象,可直接通过单独的辅腔继续进行胃肠减压、洗胃等,从而节约了手术的时间。其次是互不连通的主腔和辅腔均可进行洗胃、鼻饲和药物、营养液的注射、固不存在二次污染等问题,而且有效地降低了手术时间,减少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当通过辅腔管或主腔管与负压抽机连接时,没有与负压抽机连接的腔体与外界连通,在胃管底端处形成气流循环,通过空气负压的缓冲,使吸引力保持恒定。第一、第二双密封塞防止外界异物进入主、辅腔管。优选的,所述的气囊距辅腔管末端13cm-17cm。优选的,所述的辅腔管外壁上设有长度衡量刻度。长度衡量刻度,及刻度线的设置,可使得医务人员对胃管插入深度客观掌控。优选的,所述的辅腔管外壁上设有X光标识。在本技术的下管过程中,参照X光显影线通过X光标识,可以确认本技术下管的位置是否正确。优选的,所述的辅腔管内设有导丝。优选的,所述的导丝由不锈钢材质制成。辅腔管内可插入导丝,对整个胃管起到塑形的作用,可防止整个胃管的管体过软导致难以插入,给患者带来额外痛苦。优选的,所述的辅腔管末端外壁上固设有环形药囊,环形药囊上设有喷口。本技术由于在辅腔管末端外壁上设有环形药囊,环形药囊中可以加设麻醉药粉或消炎药粉,当整个胃管插入消化道时,消化道挤压辅腔管末端外壁上的环形药囊,麻醉药粉或消炎药粉从喷口处喷至消化道,实现麻醉或消炎治疗的目的,从而减轻了病情,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力。优选的,所述的主腔管内设有数据导线,数据导线一端与摄像头连接,另一端与显示器连接。摄像头将胃管底部的影像通过数据导线传递给显示器,医务人员可以在显示器上清楚地摄像头所拍摄到的影像,以便及时调整胃管进入的方向,从而可顺利进入治疗部位进行治疗。并且在不需要可视功能时,可以将摄像头、数据导线与胃管中的主腔管快速分离。优选的,所述的主腔管、辅腔管和气腔管由聚氨酯塑料制成。聚氨酯塑料的拉伸强度、延伸率及耐磨性好,亚具有生物相容性和抗血凝性,又无毒无味。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在直视状态下对患者消化道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同时工作效率高,减轻患者检查和治疗的痛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带导丝的可视三腔气囊胃管,所述的胃管包括主腔管1、辅腔管2和气腔管3,主腔管I下端位于辅腔管2内,上端与第一双密封塞4连接,辅腔管2上端与第二双密封塞5连接,气腔管3与辅腔管2外壁一体连接,气腔管3上端与单向阀6连接,下端与气囊11连接,气囊11环固在辅腔管2外壁上,气囊11距辅腔管2末端13cm-17cm,辅腔管2外壁上设有长度衡量刻度和X光标识,辅腔管2内设有不锈钢导丝8,辅腔管2末端外壁上固设有环形药囊12,环形药囊12上设有喷口 13,主腔管I内设有数据导线9,数据导线9 一端与摄像头14连接,另一端与显示器10连接。工作时,向辅腔管2内插入不锈钢导丝8,对整个胃管起到塑形的作用,工作人员通过X光标识的X光显影线,来调整胃管的插入位置,并通过辅腔管2上的长度衡量刻度来掌控胃管的插入长度,当胃管管体进入患者体内后,通过单向阀6和气腔管3对气囊11进行充气或充水,卡在患者胃部的贲门口处,实现体内固定,通过主腔管I或辅腔管2实施胃肠减压、洗胃手术,其中主腔管I可以负责洗胃、鼻饲和药物、营养液的注射的工作,辅腔管2与负压抽机连接,负责抽吸工作,节约手术时间的同时,不存在二次污染的问题,减少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当需要可视功能时,摄像头14将胃管底部的影像通过数据导线9传递给显示器10,医务人员可以在显示器10上清楚地摄像头14所拍摄到的影像,以便及时调整胃管进入的方向,从而可顺利进入治疗部位进行治疗。并且在不需要可视功能时,可以将摄像头14、数据导线9与胃管中的主腔管I快速分离。在胃管插入消化道的过程中,消化道挤压辅腔管2末端外壁上的环形药囊12,环形药囊12中的麻醉药粉或消炎药粉从喷口 13处喷至消化道,实现麻醉或消炎治疗的目的,从而减轻了病情,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同时也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力。当通过辅腔管2或主腔管I与负压抽机连接时,没有与负压抽机连接的腔体与外界连通,在胃管底端处形成气流循环,通过空气负压的缓冲,使吸引力保持恒定。工作完毕后,将单向阀6的卡簧7下按,即可将气囊11中的气体或水排出,然后从患者体内取出本技术即可,并将第一双密封塞4与主腔管I合闭、第二双密封塞与辅腔管2合闭,防止外界异物进入主腔管I和辅腔管2中。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技术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导丝的可视三腔气囊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胃管包括主腔管、辅腔管和气腔管,主腔管下端位于辅腔管内,上端与第一双密封塞连接,辅腔管上端与第二双密封塞连接,气腔管与辅腔管外壁一体连接,气腔管上端与单向阀连接,下端与气囊连接,气囊环固在辅腔管外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导丝的可视三腔气囊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胃管包括主腔管、辅腔管和气腔管,主腔管下端位于辅腔管内,上端与第一双密封塞连接,辅腔管上端与第二双密封塞连接,气腔管与辅腔管外壁一体连接,气腔管上端与单向阀连接,下端与气囊连接,气囊环固在辅腔管外壁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导丝的可视三腔气囊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距辅腔管末端13cm_17cm。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导丝的可视三腔气囊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腔管外壁上设有长度衡量刻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导丝的可视三腔气囊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辅腔管外壁上设有X光线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鲜茹王永滨周恩佳
申请(专利权)人:王永滨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