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物性发酵饲料的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374031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饲料的加工方法,具体说是一种植物性发酵饲料的加工方法,其包括将鲜嫩的饲料用苎麻清洗、晾干,然后制成浆料;向浆料中加入豆腐渣和糖蜜形成混合料,并搅拌均匀;向混合料中加入菌种发酵;发酵完成后,干燥、粉碎、包装,得到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已培育的高营养素含量、耐刈割、叶茎比大、生长条件要求低、产量高的饲料用苎麻品种,混以适当比例的豆腐渣,通过接种产乳酸有益菌、产酶有益菌、肠道调理有益菌、果胶分解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解酶来进行微生物发酵的方式,以提高动物的适口性、提高营养素消化率、调理动物肠道微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原料中的蛋白质、多糖、脂肪、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维生素、黄酮、绿原酸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动物饲料,具体说是一种用鲜嫩的饲料用苎麻和食品工业新鲜副产品制作植物性发酵饲料的专有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饲料的生产主要有人工合成和直接利用天然植物制备而成,天然植物饲料又包括人类口粮和饲用牧草。为了提高饲养动物的抗病能力,人工合成的饲料一般都广泛存在毒副作用、药物残留以及营养素单一的缺陷,以致容易出现营养不全面的问题,而且成本比较高,还容易导致环境污染。这种饲料由于存在安全问题,目前,很多国家都开始限制使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导致人畜争粮的矛盾日益尖锐,严重威胁着人类粮食安全,且导致养殖业效益低下。随着人们对安全、高性价比、优质饲料需求的日益增加,人类对利用可饲用牧草植物和人类食品加工副产品生产的饲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现有传统的利用可饲用牧草和食品工业副产品生产的饲料营养素浓度过低、动物利用率低下、效果单一、生产成本高,导致推广受到限制,急需通过生物方法克服其固有弊端。豆腐渣是在食品工业中利用大豆生产人食用豆奶、豆浆或豆腐等豆制品过程中的副产品。每年全球豆腐渣的产量都很大。化验证明,大豆中有一部分营养素残留在豆腐渣中,一般豆腐渣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物质。传统的利用豆腐渣的方式是将其作为动物饲料直接喂养,但现有技术对豆腐渣的利用率较低,没有完全利用豆腐渣的营养成分。加之,新鲜豆腐渣含80%左右的水分,极易腐败变质,容易形成环境污染。在传统的养殖行业中,大量使用面粉行业中的副产品一麦麸作为原料,然而由于原料的紧缺性导致价格日趋高涨,影响养殖行业的经济效益。同时由于面粉加工工艺的特点(必须润麦),导致麦麸水分含量不好控制,极易出现霉变,引起饲养动物霉菌毒素中毒的情况时有发生。现代养殖业的特点是:高密度、大投入、大产出。必然会出现动物因应激而致激素分泌紊乱和抗病能力低下等“热岛征”。利用特定天然植物中含有的有类激素作用的黄酮和有类抗生素作用的绿原酸来克服现代养殖的“热岛征”是今后的必然发展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特定饲料用植物和食品工业副产品制作植物性发酵饲料的加工方法,通过该方法生产的饲料不仅抗营养因子和霉菌毒素少,而且营养充分、适口性好,动物能够充分消化利用,且其中富含具有类激素作用的黄酮和具有类抗生素作用的绿原酸,可以充分满足动物营养需要、改善动物内分泌、提高动物抗病能力。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其包括以下步骤:(I)将鲜嫩的饲料用苎麻清洗、晾干,然后制成浆料;(2)向浆料中加入豆腐渣和糖蜜形成混合料,并搅拌均匀;(3)向混合料中加入菌种发酵;(4)发酵完成后,干燥、粉碎、包装,得到成品。作为优选,浆状的所述饲料用苎麻占47-65% (质量比)、豆腐渣占34-50% (质量比)、糖蜜占0.5-3% (质量比)、菌种占0.2-0.6% (质量比)。作为优选,所述菌种由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酵母菌、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组成。作为优选,所述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酵母菌、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的质量比为1:1:1:1:0.001:0.001。作为优选,所述发酵在室温下进行,时间为3-5天。本专利技术利用已培育的高营养素含量、耐刈割、叶茎比大、生长条件要求低、产量高的饲料用苎麻品种,混以适当比例的豆腐渣,通过接种产乳酸有益菌、产酶有益菌、肠道调理有益菌、果胶分解酶、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分解酶来进行微生物发酵的方式,以提高动物的适口性、提高营养素消化率、调理动物肠道微生态环境,从而达到充分利用原料中的蛋白质、多糖、脂肪、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维生素、黄酮、绿原酸的目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的加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I)将鲜嫩的饲料用苎麻清洗、晾干,然后制成浆料,鲜嫩的饲料用苎麻含有粗蛋白、脂肪、粗纤维、铁、钙、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黄酮、绿原酸等,且含有的叶绿素也高于其它绿色植物,其中黄酮为纯天然,无任何毒副作用,有类雌激素作用;绿原酸有类抗生素作用,可杀菌;芒麻(Boehmeria nivea (L) Gaudich),属荨麻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鲜嫩的叶、茎含丰富的蛋白质和“苎麻酸”成分,自古就被广泛利用于饲料、中医药、纺织等行业中,在我国华中、西南、华南地区广泛种植。中医证明:其根入药有补阴、安胎、治产前产后心烦及治疗疔疮等作用(《神农本草》)。现代生物学证明:苎麻鲜嫩茎、叶中含大量的黄酮和绿原酸。黄酮是具有类雌激素作用的绿色生理调控物质,其主要作用为:调理母性动物的内激素分泌,提高母性动物的雌性激素分泌水平,能使母性动物母性提高、产后产道恢复加快、产后泌乳能力提高、产后再发情时间间隔缩短方面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同时苎麻中含有大量的绿原酸,其具有高效的抗菌、消炎作用。用它饲喂饲养动物,等同于用天然的方式为动物提供生物安全保障,消除人工抗生素的生理学、生物学、环境学威胁。本专利技术是在自然态苎麻的基础上,通过生物杂交模式,提纯、复壮适合饲料用植物的耐刈割、高产量、营养素高浓度的特点,综合利用现代生物学手段,消除消化率低、营养素浓度低、抗营养因子复杂、适口性差、工业化利用受限等不足,扬长克短,使通过杂交后得到的饲料用苎麻能在工业化生产中能大量利用。(2)向浆状的饲料用苎麻浆料中加入豆腐渣和糖蜜形成混合料,并搅拌均匀;其中豆腐渣含有较高的蛋白和黄酮,糖蜜可辅助发酵,促进微生物的生长。豆腐渣是豆制品食品工业中产生的高水分残渣。目前中国每天约产生近10000吨的豆腐渣。豆腐渣中含80%的水和20%的干物质。其干物质中含大量的蛋白质和大豆黄酮。豆腐渣目前能有效利用的只有10%左右,大量是作为生活垃圾填埋处理。豆腐渣自古就是饲养动物的绝好饲料。但豆腐渣由于其高含水率和富营养化的特点极易腐败变质(24h),所以其有效利用受到了极大的局限。(3)向混合料中加入菌种发酵;菌种主要由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酵母菌、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组成,一般采用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酵母菌、葡聚糖酶、木聚糖酶的质量比为1:1:1:1: 0.001:0.001。乳酸杆菌的主要作用是在其生长、增殖过程中利用基地物中的糖分在厌氧环境下大量产生乳酸,乳酸可提高动物的食欲以及动物采食后降低动物胃、肠道中食糜的PH值,增加动物内源消化酶的活性,提高动物食糜的消化率;枯草芽孢杆菌的主要作用是类似“警卫员”的作用,它被动物采食后会在动物消化道大量繁殖,占据肠道微生物落脚的主要“位点”,使肠道有害菌无处藏身,同时他亦产生一定的消化酶,辅助动物对食糜进行消化;地衣芽孢杆菌的主要作用是在其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蛋白酶、纤维素酶、果胶酶、脂肪酶,辅助动物对食糜进行消化;酵母菌的主要作用是利用基底物中的糖分发酵而在生长、裂殖过程消耗大量的氧气烦人特点,为乳酸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胞杆菌提供厌氧环境;葡聚糖酶可降低非淀粉多糖(NSP)及其抗营养因子的含量,改善畜禽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木聚糖酶可降低肠道食糜黏度,破坏植物细胞壁,消除其抗营养作用,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4)在室温下发酵3-5天后干燥至含水量10%左右,再粉碎、包装,从而得到成品。成品可作为添加剂加入饲料中,加入量一般占整个饲料质量的8-10%。实施例1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植物性发酵饲料的加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1)将鲜嫩的饲料用苎麻清洗、晾干,然后制成浆料;(2)向浆料中加入豆腐渣和糖蜜形成混合料,并搅拌均匀;(3)向混合料中加入菌种发酵;(4)发酵完成后,干燥、粉碎、包装,得到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性发酵饲料的加工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1)将鲜嫩的饲料用苎麻清洗、晾干,然后制成浆料; (2)向浆料中加入豆腐渣和糖蜜形成混合料,并搅拌均匀; (3)向混合料中加入菌种发酵; (4)发酵完成后,干燥、粉碎、包装,得到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浆状的所述饲料用苎麻占47-65%(质量比)、豆腐渣占34-50% (质量比)、糖蜜占0.5-3% (质量比)、菌种占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伟业动物营养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