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双环缝焊接机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8491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1: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油管环缝焊接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自动双环缝焊接机床。包括床身、旋转机头和气动尾座,所述旋转机头设于床身的一端上,旋转机头上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前端设有气动夹头;所述床身的后沿上设有行走平台,行走平台上设有两根竖直设置的升降杆,两根升降杆上均设有升降机构;所述床身的前沿上设有给料推送机构,所述基座一侧设有支架,支架上设有推进气缸,且推进气缸的输出轴上连接设有连杆。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提高叉车油管环缝焊接加工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行走平台上设置两组可三维调节的升降机构,通过两杆焊枪实现双环缝叉车油管的焊接加工,床身前沿的给料推送机构用于管件定位和装夹,实现焊接同步装载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双环缝焊接机床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管环缝焊接装置
,特别涉及自动双环缝焊接机床。
技术介绍
目前的叉车中大量使用了油管来连接各动力部件的液压系统,油管上一般设置有多个弯头来满足布局需求。叉车油管上弯头较多,需要分成几个部分弯管成型后,通过焊接先用点焊将管件连接后再进行环缝焊接,这样焊接装卸方便但工序复杂,生产效率比较低下。因此叉车生产企业根据焊接管件的形状和结构不同,开发了各种自动焊接设备,其中环缝焊接设备应用较多。现有的环缝焊接设备一般由普通机床改装而来,床身架装置的一端设置有主传动装置,床身架装置的上端一侧设置有车头箱装置,车头箱装置的上端设置有电控操作盒,床身架装置的上端另一侧设置有尾架装置,床身架装置的上端中部设置有中心架装置,中心架装置的上端设置有轨道梁行走装置。这种焊接机床故障率低,焊接精度高,但是同时只能焊接一组环缝,加工时需人工装拆定位,生产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操作简单、生产效率高的自动双环缝焊接机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双环缝焊接机床,包括床身、旋转机头和气动尾座,所述旋转机头设于床身的一端上,旋转机头上设有驱动装置,且驱动装置通过角度调节装置与旋转机头铰接,驱动装置前端设有气动夹头;气动尾座设于床身另一端上且可沿床身前后移动;所述床身的后沿上设有行走平台,行走平台上设有两根竖直设置的升降杆,升降杆上设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上均有焊枪;所述床身的前沿上设有给料推送机构,给料推送机构包括基座,基座上设有翻转气缸,翻转气缸下端与基座铰接,翻转气缸两侧设有推送臂,推送臂下端与基座铰接,推送臂上端设有托架,两个推送臂之间连接设有联动杆,翻转气缸的输出轴前端与联动杆连接;所述基座一侧设有支架,支架下端与床身连接且支架上端设有推杆,推杆横向活动设于支架上且与托架配合设置,支架上设有推进气缸,推进气缸的输出轴与推杆平行设置,且推进气缸的输出轴上连接设有连杆,连杆一端与推杆后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推送臂包括转臂一和转臂二,转臂一下端与基座铰接,转臂一上端与转臂二下端铰接,托架设于转臂二上端并与其铰接,联动杆两端与两个转臂二分别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托架呈V字形结构设置,V字形托架的底端与转臂二上端连接,V字形托架的两个顶端上设有滚轮。进一步地,所述床身的后沿上设有平移轨道,行走平台上设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上设有与平移轨道配合的行进轮。进一步地,所述气动尾座包括座体,座体底端与床身轨道连接,座体后端设有活塞气缸,座体前端设有调节器,活塞气缸的输出轴与调节器连接,调节器的前端连接设有顶心压盘。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用于提高叉车油管环缝焊接加工效率,降低工人劳动强度,行走平台上设置两组可三维调节的升降机构,通过两杆焊枪实现双环缝叉车油管的焊接加工,床身前沿的给料推送机构用于管件定位和装夹,实现焊接同步装载,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内部结构示意图。图中: 1、床身; 11、平移轨道;2、旋转机头;21、驱动装置; 22、气动夹头;3、气动尾座;31、座体;32、活塞气缸; 33、调节器;34、顶心压盘;4、行走平台;41、升降杆; 42、升降机构;5、基座; 51、翻转气缸;52、托架; 53、联动杆;54、转臂;55、转臂二 ; 56、滚轮; 6、支架; 61、推进气缸;62、推杆;63、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动双环缝焊接机床,包括床身1、旋转机头2和气动尾座3,所述旋转机头2设于床身I的一端上,旋转机头2上设有驱动装置21,且驱动装置21通过角度调节装置与旋转机头2铰接,驱动装置21包括了电机和变速箱,驱动装置21前端设有气动夹头22,气动夹头22与变速箱的输出轴连接,进而电机驱动气动夹头22做慢速转动;变速箱的前端通过转动销与旋转机头2铰接,变速箱的后端两侧设有定位销,旋转机头2的两侧板上开有以转动销为中心的调节轨道,定位销穿设与调节轨道中进而改变气动夹头22的转动中心线与床身水平中心线的夹角,调节轨道中设置有多个固定角度卡口,变速箱转动一定角度后定位销卡入卡口中与旋转机头2连接。上述气动尾座3设于床身I另一端上且可沿床身I前后移动,气动尾座3包括座体31,座体31底端与床身I轨道连接,座体31后端设有活塞气缸32,座体31前端设有调节器33,活塞气缸32的输出轴与调节器33连接,调节器33的前端连接设有顶心压盘34,座体31在床身I的轨道上横向平移调整与气动夹头22的间距,调节器33在座体31上由活塞气缸32驱动横向移动,进而带动顶心压盘34顶紧气动夹头22上的管件,调节器33用于微调顶心压盘34与气动夹头22之间的间距,方便试样测距时方便确定座体31在床身I上的位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上述床身I的后沿上设有行走平台4,行走平台4上设有两根竖直设置的升降杆41,两根升降杆41上均设有升降机构42,升降机构42上均设有焊枪,升降机构42上设有三维调节装置,焊枪固定在三维调节装置上进而实现多角度焊接。参见图3,上述床身I的前沿上设有给料推送机构,给料推送机构包括基座5,基座5上设有翻转气缸51,翻转气缸51下端与基座5铰接,翻转气缸51两侧设有推送臂,推送臂下端与基座5铰接,推送臂上端设有托架52,两个推送臂之间连接设有联动杆53,翻转气缸51的输出轴前端与联动杆53连接;推送臂包括转臂一 54和转臂二 55,转臂一 54下端与基座5铰接,转臂一 54上端与转臂二 55下端铰接,托架52设于转臂二 55上端并与其铰接,联动杆53两端与两个转臂二 55分别连接;管件置于托架52上,翻转气缸51的输出轴伸出进而推动推送臂伸展,托架52将管件托举至与气动夹头22的转动中心线重合的位置,气动尾座3启动则活塞气缸32带动顶心压盘34向前顶住管件后端使其前端由气动夹头22夹持,气动夹头22带动管件转动开始焊接。参见图1、图2,上述基座5—侧设有支架6,支架6下端与床身I连接且支架6上端设有推杆62,推杆62横向活动设于支架6上且与托架52配合设置,支架6上设有推进气缸61,推进气缸61的输出轴与推杆62平行设置,且推进气缸61的输出轴上连接设有连杆63,连杆63 —端与推杆62后端连接;床身I前侧设置储料架,管件在储料架中依次排列,储料架前端的开口设于支架6和基座5之间,推进气缸61带动推杆62横向平移将管件推入托架52上。上述托架52呈V字形结构设置,V字形托架52的底端与转臂二 55上端连接,V字形托架52的两个顶端上设有滚轮56,管件在气动夹头22带动下转动托架52支撑管件且滚轮56随管件一起转动。上述床身I的后沿上设有平移轨道11,行走平台4上设有步进电机43,步进电机43上设有与平移轨道11配合的行进轮44,行走平台4通过步进电机43驱动在床身I上横向移动,进入可使焊枪焊接管件上的不同位置的环缝。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自动双环缝焊接机床,包括床身(1)、旋转机头(2)和气动尾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头(2)设于床身(1)的一端上,旋转机头(2)上设有驱动装置(21),且驱动装置(21)通过角度调节装置与旋转机头(2)铰接,驱动装置(21)前端设有气动夹头(22);气动尾座(3)设于床身(1)另一端上且可沿床身(1)前后移动;所述床身(1)的后沿上设有行走平台(4),行走平台(4)上设有两根竖直设置的升降杆(41),升降杆(41)上设有升降机构(42),升降机构(42)上设有焊枪;所述床身(1)的前沿上设有给料推送机构,给料推送机构包括基座(5),基座(5)上设有翻转气缸(51),翻转气缸(51)下端与基座(5)铰接,翻转气缸(51)两侧设有推送臂,推送臂下端与基座(5)铰接,推送臂上端设有托架(52),两个推送臂之间连接设有联动杆(53),翻转气缸(51)的输出轴前端与联动杆(53)连接;所述基座(5)一侧设有支架(6),支架(6)下端与床身(1)连接且支架(6)上端设有推杆(62),推杆(62)横向活动设于支架(6)上且与托架(52)配合设置,支架(6)上设有推进气缸(61),推进气缸(61)的输出轴与推杆(62)平行设置,且推进气缸(61)的输出轴上连接设有连杆(63),连杆(63)一端与推杆(62)后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自动双环缝焊接机床,包括床身(I)、旋转机头(2)和气动尾座(3),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机头(2)设于床身(I)的一端上,旋转机头(2)上设有驱动装置(21),且驱动装置(21)通过角度调节装置与旋转机头(2)铰接,驱动装置(21)前端设有气动夹头(22);气动尾座(3)设于床身(I)另一端上且可沿床身(I)前后移动;所述床身(I)的后沿上设有行走平台(4),行走平台(4)上设有两根竖直设置的升降杆(41),升降杆(41)上设有升降机构(42),升降机构(42)上设有焊枪;所述床身(I)的前沿上设有给料推送机构,给料推送机构包括基座(5),基座(5)上设有翻转气缸(51),翻转气缸(51)下端与基座(5)铰接,翻转气缸(51)两侧设有推送臂,推送臂下端与基座(5)铰接,推送臂上端设有托架(52),两个推送臂之间连接设有联动杆(53),翻转气缸(51)的输出轴前端与联动杆(53)连接;所述基座(5) —侧设有支架(6),支架(6)下端与床身(I)连接且支架(6)上端设有推杆(62),推杆(62)横向活动设于支架(6)上且与托架(52)配合设置,支架(6)上设有推进气缸(61),推进气缸(61)的输出轴与推杆(62)平行设置,且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作祥居孝红郑前东周斌刘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管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