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导程蜗轮蜗杆副的间隙补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68466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1: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数控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导程蜗轮蜗杆副的间隙补偿装置,包括数控转台壳体、蜗轮和双导程蜗杆,所述的蜗轮和双导程蜗杆之间啮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导程蜗杆径向固定在滚针轴承Ⅱ内,所述的滚针轴承Ⅱ通过孔用弹性挡圈Ⅰ和孔用弹性挡圈Ⅱ轴向固定在所述的数控转台壳体内;所述的双导程蜗杆上设有通过滚针轴承Ⅰ径向固定的调整套和通过组合锁紧螺母、推力球轴承Ⅰ轴向固定的调整套;所述的双导程蜗杆与调整套之间设有推力球轴承Ⅱ;所述的调整套与数控转台壳体之间留有间隙δ。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补偿双导程蜗轮蜗杆副间隙,操作方便快捷,省时省力,具有精确度高、可靠性强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导程蜗轮蜗杆副的间隙补偿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数控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导程蜗轮蜗杆副的间隙补偿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数控机床领域技术的不断进步,数控机床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控转台正向着精度更高、精度保持性更好的方向发展。为实现上述性能,双导程蜗轮蜗杆副已经广泛的应用到该领域,该结构“间隙可补偿”的特点使得数控机床的精度以及精度保持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但由于该结构是纯粹的滑动摩擦,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必然会因磨损导致蜗轮蜗杆副啮合间隙增大,从而严重影响数控转台的精度,造成整个机床的停机检修。目前由于数控转台生产厂商设计的结构复杂,调整繁琐,用户对于间隙补偿量无法准确定量给定。当前,双导程蜗轮蜗杆副的间隙补偿调整都是由生产厂商专业技术人员调整,采用蜗杆轴系拆卸后,测量各个零件尺寸,然后将调整垫片取下,经过磨床磨削后重新装配,费时费力,且经常造成生产延误。因此如何快速准确补偿蜗轮蜗杆副啮合间隙,成为横亘在众多用户面前的一个难题。因此急需一种技术能解决上述问题,在兼具准确给定补偿量的同时高效快速的实施补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准确给定补偿量并高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导程蜗轮蜗杆副的间隙补偿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导程蜗轮蜗杆副的间隙补偿装置,包括数控转台壳体、蜗轮和双导程蜗杆,所述的蜗轮和双导程蜗杆之间啮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导程蜗杆径向固定在滚针轴承Ⅱ内,所述的滚针轴承Ⅱ通过孔用弹性挡圈Ⅰ和孔用弹性挡圈Ⅱ轴向固定在所述的数控转台壳体内;所述的双导程蜗杆上设有通过滚针轴承Ⅰ径向固定的调整套和通过组合锁紧螺母、推力球轴承Ⅰ轴向固定的调整套;所述的双导程蜗杆与调整套之间设有推力球轴承Ⅱ;所述的调整套与数控转台壳体之间留有间隙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导程蜗轮蜗杆副的间隙补偿装置,包括数控转台壳体、蜗轮和双导程蜗杆,所述的蜗轮和双导程蜗杆之间啮合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导程蜗杆径向固定在滚针轴承Ⅱ内,所述的滚针轴承Ⅱ通过孔用弹性挡圈Ⅰ和孔用弹性挡圈Ⅱ轴向固定在所述的数控转台壳体内;所述的双导程蜗杆上设有通过滚针轴承Ⅰ径向固定的调整套和通过组合锁紧螺母、推力球轴承Ⅰ轴向固定的调整套;所述的双导程蜗杆与调整套之间设有推力球轴承Ⅱ;所述的调整套与数控转台壳体之间留有间隙δ;测得调整套与数控转台壳体之间实际间隙λ;根据调整套外圆处的紧密右旋螺纹的螺距P,以及双导程蜗杆的增厚系数K,根据下列公式计算调整套需旋转的角度:其中,调整套顺时针旋转为减小间隙,逆时针旋转为增大间隙;根据上述计算所得的θ值,旋转相应的角度;当旋转调整套时,带动与其连接固定为一体的组合锁紧螺母、螺钉组Ⅳ、推力球轴承Ⅰ、滚针轴承Ⅰ、推力球轴承Ⅱ和双导程蜗杆,由于调整套的台阶与数控转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景国丰王胜利徐国鹏房秀丽杨锐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环球机床附件集团有限公司烟台环球机床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