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体式双导程蜗杆的蜗轮蜗杆间隙调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31601 阅读:6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双导程蜗杆的蜗轮蜗杆间隙调整结构,采用蜗杆与轴分体式结构,由蜗轮、蜗轮轴、蜗杆、平键、蜗杆螺母、套、蜗杆轴螺母、蜗杆轴组成,蜗轮与蜗杆通过啮合连为一体,蜗轮与蜗轮轴通过普通平键连接,蜗杆与蜗杆轴通过平键连接,套通过螺纹与蜗杆的一端连接置于蜗杆轴上并止于轴上凸台处,蜗杆螺母位于套之前装于蜗杆上,蜗杆轴螺母位于套之后装于蜗杆轴上。由于采用将整体式蜗杆分离成蜗杆与轴的分体式结构,调整蜗轮蜗杆间隙时只要通过扳手的转动调整套的位置带动蜗杆轴向移动,就可方便地完成蜗轮蜗杆间隙的调整工作,调节工作操作简单、直观性较强。通过调节蜗杆的轴向位移,可以避免双导程蜗轮蜗杆运动过程中由于间隙带来的传动不准确等缺陷。(*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机床的零件、部件或附件,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螺杆铣床的分体式双导程蜗杆的蜗轮蜗杆间隙调整结构
技术介绍
双导程蜗轮蜗杆左右侧面有不同导程,同一侧的导程是相等的,因而蜗杆的齿厚从一端线性的增厚。蜗杆蜗轮之间的接触为线接触。目前一般是利用轴向移动蜗杆的方法, 消除蜗杆蜗轮的啮合间隙。但长期使用往往易造成磨损,产生间隙;而只有轴向移动蜗杆调整间隙,才能保持精度。在调整间隙过程中,往往受结构的限制,可调幅度并不大,无法彻底消除间隙,从而影响传动精度,满足不了机械加工的所需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机床中蜗轮蜗杆间隙调整结构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采用将整体式蜗杆分离成蜗杆与轴的分体式结构的分体式双导程蜗杆的蜗轮蜗杆间隙调整结构。本技术的分体式双导程蜗杆的蜗轮蜗杆间隙调整结构采用蜗杆与轴分体式结构,由蜗轮、蜗轮轴、蜗杆、平键、蜗杆螺母、套、蜗杆轴螺母、蜗杆轴组成,蜗轮与蜗杆通过啮合连为一体,蜗轮与蜗轮轴通过普通平键连接,蜗杆与蜗杆轴通过平键连接,套通过螺纹与蜗杆的一端连接置于蜗杆轴上并止于轴上凸台处,蜗杆螺母位于套之前装于蜗杆上,蜗杆轴螺母位于套之后装于蜗杆轴上。其中的蜗杆轴螺母采用双并帽结构。本技术的分体式双导程蜗杆的蜗轮蜗杆间隙调整结构将原整体式蜗杆分成蜗杆与轴两部分,通过蜗杆螺母和蜗杆轴螺母调节套的位置从而利用螺纹旋转带动蜗杆轴向移动,达到了调整蜗轮与蜗杆间隙的效果。当长期使用蜗轮蜗杆磨损、产生间隙时,只要松开蜗杆螺母和蜗杆轴螺母,重新调节套的位置,使蜗杆轴向移动到位,待调整完毕后旋紧蜗杆轴螺母固定套,然后旋紧蜗杆螺母固定蜗杆,即可方便地完成蜗轮蜗杆间隙的调整工作。本技术的优点就在于由于采用将整体式蜗杆分离成蜗杆与轴的分体式结构, 调整蜗轮蜗杆间隙时只要通过扳手的转动调整套的位置带动蜗杆轴向移动,就可方便地完成蜗轮蜗杆间隙的调整工作,调节工作操作简单、直观性较强。通过调节蜗杆的轴向位移, 可以避免双导程蜗轮蜗杆运动过程中由于间隙带来的传动不准确等缺陷。本技术的分体式双导程蜗杆的蜗轮蜗杆间隙调整结构具有调整准确、经久耐用、可操作性好、可靠性稳定性较高等优点。并且由于本技术具备了调整准确、操作简单、稳定性较高的特点,还提高了主轴的定位精度,延长蜗轮蜗杆使用寿命,无形之中生产成本也大大的降低。因而本技术的分体式双导程蜗杆的蜗轮蜗杆间隙调整结构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分体式双导程蜗杆的蜗轮蜗杆间隙调整结构的剖视示意图。参照附图,如图1、蜗轮,2、蜗轮轴,3、蜗杆,4、平键,5、蜗杆螺母,6、套,7、蜗杆轴螺母,8、蜗杆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本技术的实际使用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实施例1,分体式双导程蜗杆的蜗轮蜗杆间隙调整结构采用本技术结构的分体式双导程蜗杆的蜗轮蜗杆间隙调整结构。参阅附图, 分体式双导程蜗杆的蜗轮蜗杆间隙调整结构由蜗轮1、蜗轮轴2、蜗杆3、平键4、蜗杆螺母5、 套6、蜗杆轴螺母7、蜗杆轴8组成,蜗轮1与蜗杆3通过啮合连为一体,蜗轮1与蜗轮轴2 通过普通平键连接,蜗杆3与蜗杆轴8通过平键4连接,套6通过螺纹与蜗杆3的一端连接置于蜗杆轴8上并止于轴上凸台处,蜗杆螺母5位于套6之前装于蜗杆3上,蜗杆轴螺母7 位于套6之后装于蜗杆轴8上。其中的蜗杆轴螺母采用双并帽结构。分体式双导程蜗杆的蜗轮蜗杆间隙调整结构应用于CNCL系列异型螺杆铣床的床头箱中的蜗轮蜗杆传动机构,蜗轮蜗杆公称模数m为8,公称导程t=25. 133,将原整体式蜗杆分成蜗杆与轴两部分,通过蜗杆螺母和蜗杆轴螺母调节套的位置从而利用螺纹旋转带动蜗杆轴向移动,达到了调整蜗轮与蜗杆间隙的效果。当长期使用蜗轮蜗杆磨损、产生间隙时,只要松开蜗杆螺母和蜗杆轴螺母,重新调节套的位置,使蜗杆轴向移动到位,待调整完毕后旋紧蜗杆轴螺母固定套,然后旋紧蜗杆螺母固定蜗杆,即可方便地完成蜗轮蜗杆间隙的调整工作。原来采用整体式蜗杆蜗轮的传动结构,调整间隙的方式是直接移动整体蜗杆,由于受结构行程的限制,调整不理想,影响了传动精度。通过采用蜗杆与轴分体式结构,改变了双导程蜗轮蜗杆的啮合间隙的调整方式,解决了受结构行程的限制的问题,从而准确的传递扭矩,满足不同的切削要求。使用效果良好。权利要求1.一种分体式双导程蜗杆的蜗轮蜗杆间隙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蜗杆与轴分体式结构,由蜗轮、蜗轮轴、蜗杆、平键、蜗杆螺母、套、蜗杆轴螺母、蜗杆轴组成,蜗轮与蜗杆通过啮合连为一体,蜗轮与蜗轮轴通过平键连接,蜗杆与蜗杆轴通过平键连接,套通过螺纹与蜗杆的一端连接置于蜗杆轴上并止于轴上凸台处,蜗杆螺母位于套之前装于蜗杆上,蜗杆轴螺母位于套之后装于蜗杆轴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式双导程蜗杆的蜗轮蜗杆间隙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的蜗杆轴螺母采用双并帽结构。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分体式双导程蜗杆的蜗轮蜗杆间隙调整结构,采用蜗杆与轴分体式结构,由蜗轮、蜗轮轴、蜗杆、平键、蜗杆螺母、套、蜗杆轴螺母、蜗杆轴组成,蜗轮与蜗杆通过啮合连为一体,蜗轮与蜗轮轴通过普通平键连接,蜗杆与蜗杆轴通过平键连接,套通过螺纹与蜗杆的一端连接置于蜗杆轴上并止于轴上凸台处,蜗杆螺母位于套之前装于蜗杆上,蜗杆轴螺母位于套之后装于蜗杆轴上。由于采用将整体式蜗杆分离成蜗杆与轴的分体式结构,调整蜗轮蜗杆间隙时只要通过扳手的转动调整套的位置带动蜗杆轴向移动,就可方便地完成蜗轮蜗杆间隙的调整工作,调节工作操作简单、直观性较强。通过调节蜗杆的轴向位移,可以避免双导程蜗轮蜗杆运动过程中由于间隙带来的传动不准确等缺陷。文档编号B23Q5/00GK201988981SQ20112005725公开日2011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7日专利技术者丁毅翎, 尹青, 明佳, 杨志敏, 鲁美成 申请人:江苏齐航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分体式双导程蜗杆的蜗轮蜗杆间隙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采用蜗杆与轴分体式结构,由蜗轮、蜗轮轴、蜗杆、平键、蜗杆螺母、套、蜗杆轴螺母、蜗杆轴组成,蜗轮与蜗杆通过啮合连为一体,蜗轮与蜗轮轴通过平键连接,蜗杆与蜗杆轴通过平键连接,套通过螺纹与蜗杆的一端连接置于蜗杆轴上并止于轴上凸台处,蜗杆螺母位于套之前装于蜗杆上,蜗杆轴螺母位于套之后装于蜗杆轴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青鲁美成杨志敏丁毅翎明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齐航数控机床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