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67452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8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无线充电发射器,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收容部、限位部、固定部及充电接口,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器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与所述限位部配合形成第二收容部,所述移动电子设备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在车辆上对移动电子设备就行充电的同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仍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会出现因车辆颠簸造成无法充电的情形,并且操作简便,易于使用。(*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
本技术属于移动设备电力供应装置,特别是一种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J-U ρ?α装直。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技术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在用户日常生活中使用率不断提高。为了保证长时间的使用,随时能够充电成为了用户使用此类电子设备的过程中最基本的需求之一。在行车过程中,这样的需求尤为明显。目前汽车上常用的充电设备通常是在电子设备原本使用的充电线前端加上点烟器电源适配接头,借由点烟器引出的电源为电子设备充电。该方式在充电时需要将充电线末端的接头插入电子设备接口才能进行充电,在行车过程中操作不便。现有技术中揭露的车载无线充电技术能解决此类问题,无线充电技术是通过在发送和接收端用相应的线圈来发送和接收产生感应的交流信号来进行充电的一项技术。无线充电器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发射部分连接整车电源并用于能量的发射,接收部分安装在手机等待充电设备内,当接收部分的线圈与发射部分的线圈在相对位置上重合时,接收部分即可接收发射部分发出的能量并为充电设备充电。但该现有技术的缺陷在于,现有的车载无线充电装置无法将手 机等电子设备稳定地固定,车辆行驶过程中,电子设备容易发生晃动、松脱甚至掉落情形的出现,使得充电失败。如果在行车过程中需要由用户对电子设备的位置进行调整的话,会分散用户的注意力,存在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便于使用的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移动设备电力供应装置,特别是一种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种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无线充电发射器及充电接口,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收容部、限位部、固定部,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器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与所述限位部配合形成第二收容部,所述移动电子设备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部。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收容部为完全密闭结构。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收容部的侧面设有若干第一侧面连接件,底部设有一第一底部连接件。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部包括主体、若干第二侧面连接件及一第二底部连接件。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侧面连接件与所述第一侧面连接件配合,所述第二底部连接件与所述第一底部连接件配合,将所述限位部固定至所述第一收容部前侦牝形成所述第二收容部。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件为魔术贴条。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主体中央开设有开口。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部后侧。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固定部为挂钩。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充电接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收容部外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在车辆上对移动电子设备就行充电的同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仍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会出现因车辆颠簸造成无法充电的情形,并且操作简便,易于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的第一收容部的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的限位部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的整体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使用时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的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10包括第一收容部11、限位部12、固定部13、充电接口 14以及无线充电发射器15。该第一收容部11为完全密闭结构,其内设有特定大小的空间,用于收纳无线充电发射器15,起到固定并保护无线充电发射器15的作用。该第一收容部11的侧面设有若干第一侧面连接件111,底部设有一第一底部连接件112。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中,上述连接件为魔术贴条。该限位部12包括主体121、若干第二侧面连接件122以及第二底部连接件123。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中,上述连接件为魔术贴条。该主体121中央开设有开口 124,便于用户在将移动电子设备16放入第二收容部17后,仍然可以查看该移动电子设备16的屏幕状态。将上述第二侧面连接件122与第一侧面连接件111相配合,第二底部连接件123与第一底部连接件112相配合,即可将该限位部12固定至该第一收容部11前侧,形成一用于放置移动电子设备16的第二收容部17。用户可以根据移动电子设备16的大小调整上述侧面连接件的位置,以使其能够放入第二收容部17,同时在放置移动电子设备16后对其更好进行固定。通过该限位部12对移动电子设备16进行限位后,可以保证将移动电子设备16的位置固定于该第二收容部17中央,其后盖贴合于该第一收容部11前侧,以使其内部无线充电接收器与无线充电发射器15的线圈重合,更好地进行充电。该固定部13设置于该第一收容部11后侧,用于将该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10固定于车辆内部。在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中,该固定部18为挂钩,可将该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10固定至车辆内部的空调通风口处。该充电接口 14设置于该第一收容部11外部,用于连接具有点烟器电源适配接头的供电线,并借由车辆点烟器为无线充电发射器15供电。具体来说,在使用时,用户先将该限位部12通过连接件固定至第一收容部11前侦牝再将该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10通过固定部13固定至车辆内部的空调通风口处,并通过充电接口 14连接具有点烟器电源适配接头的供电线至车辆点烟器。在驾驶时,将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16放入第二收容部17中,该移动电子设备16内部的无线充电接收器在限位部12的作用下与无线充电发射器15的线圈重合,即可进行充电。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上述结构也可以保证移动电子设备16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会因车辆颠簸造成位移而导致无法充电。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在车辆上对移动电子设备就行充电的同时,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仍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不会出现因车辆颠簸造成无法充电的情形,并且操作简便,易于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无线充电发射器及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收容部、限位部、固定部,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器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与所述限位部配合形成第二收容部,所述移动电子设备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所述装置包括无线充电发射器及充电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第一收容部、限位部、固定部,所述无线充电发射器收容于所述第一收容部,所述第一收容部与所述限位部配合形成第二收容部,所述移动电子设备放置于所述第二收容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部为完全密闭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容部的侧面设有若干第一侧面连接件,底部设有一第一底部连接件。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移动电子设备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部包括主体、若干第二侧面连接件及一第二底部连接件。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载移动电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汉通杨洪生张旭辉刘小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润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