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支撑臂高效吊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65589 阅读:1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机械起重吊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支撑臂高效吊机,包括机身、转轴、吊臂、钢丝绳、支撑臂A、支撑臂B、伸缩臂、车轮,所述转轴在所述机身上,所述车轮在所述机身下面,所述支撑臂A一端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支撑臂A另一端连接所述吊臂,所述支撑臂B一端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支撑臂B另一端连接所述吊臂,所述伸缩臂在所述支撑臂A、所述支撑臂B、所述吊臂下方,所述伸缩臂一端连接所述转轴,所述伸缩臂另一端连接所述吊臂,所述吊臂连接所述钢丝绳一端,所述支撑臂A、所述支撑臂B等长,所述支撑臂A、所述支撑臂B相交于所述吊臂,安全环保,便于更换维护,节省成本。(*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支撑臂高效吊机
本技术属于机械起重吊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支撑臂高效吊机。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起重吊运作业在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中使用得愈来愈频繁和普遍。吊装作业中起重机械能力的进步,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起重作业的过程和特点又决定了起重作业是一种危险程度较高的特种作业,其中起重机的吊钩在吊装作业中旋转就是一个影响安全和进度的题目。吊钩旋转经常是没有任何预兆地发生在设备吊装作业中,当起重机械吊起重物后,吊钩旋转起来,穿绕在吊钩和吊臂顶滑轮组间的钢丝绳扭缠在一起,被吊起的重物也随吊钩一起旋转起来,这时已不能继续吊起或放下已吊起的重物。吊钩旋转会影响吊装作业的正常进行,严重地威胁到作业职员和设备的安全,因此必须避免其发生。吊钩旋转与以下因素有关:(I)越是大型的起重机,其起升高度越高,即吊臂顶滑轮组和吊钩间钢丝绳越长,吊钩旋转的可能性越大;(2)吊钩钢丝绳穿绕成单数匹配比双数匹配易于令吊钩旋转,并且穿绕的纲丝绳匹配数少,吊钩旋转的可能性越大;(3)单根钢丝绳所承受的重量越大,吊钩旋转的可能性越大;(4)吊钩组件的外形尺寸及其滑轮的尺寸越小,吊钩旋转的可能性越大;(5)操纵吊机起落钩的速度不平稳,特别是重物离地时,吊钩旋转的可能性增大。导致吊钩旋转的原因有起重机内部和外部因素。吊钩旋转的内部原因也是其发生的根本原因。起重机所使用的钢丝绳无论是哪种型号、规格、牌号,都会在受力时产生扭矩。扭矩是由于钢丝绳的制造方式引起的,先是钢丝螺旋地扭在一起而形成股,然后几股又螺旋地扭在一起而形成钢丝绳。当受力后,钢丝和股都会被拉直,但吊装作业时钢丝绳的端头是固定着的,这样钢丝绳内就形成了扭矩。形成扭矩的另一根源是钢丝绳在使用一段时间后节距变长了,从而使其在端部固定的情况下,钢丝绳未受力便产生了扭矩,扭矩的存在使吊钩组件有旋转的趋势。钢丝绳是起重机械及起重设备、吊装捆绑作业不可缺少的主要零部件,被广泛地应用作为起升绳、变幅绳、牵引绳、吊装绳等。不论作为哪一种用途的钢丝绳,如果使用方法不合理都有可能发生因钢丝绳的损伤或破断而产生的重大事故。钢丝绳在操作时与其它物体接触并有相对运动,产生摩擦。在机械的、物理的和化学的作用下,钢丝绳的表面也不断磨损。磨损是钢丝绳最常见的损伤方式,一般分为外部磨损、变形磨损和内部磨损三种情况。钢丝绳在使用过程中主要承受弯曲疲劳和拉伸、扭曲、振动引起的疲劳。钢丝绳一般在露天使用,日晒雨淋会使钢丝绳腐蚀,尤其是在有害气体与恶劣环境下使用的钢丝绳,腐蚀造成的损伤就更严重。因腐蚀而受损的钢丝绳表面存在氧亲和性的差异,使表面的某一局部金属成为阳极,另一邻近的局部金属成为阴极,形成了大量的小电池。在小电池的作用下,表面便形成很多圆形腐蚀坑,并逐步加深。这些坑就成了应力集中点、疲劳裂纹的源泉。与此同时,腐蚀使钢丝绳的截面积减小、弹性和承受冲击的能力降低。很多断绳事故是因为钢丝绳事先受到过变形损伤而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现,结果酿成大祸。变形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外伤\压溃\扭结。钢丝绳随着载荷的增加会有微量的伸长,当载荷超过弹性极限时,钢丝绳就可能断裂。通常把钢丝绳承受的静载荷控制在破断载荷的1/10?1/5,叫作安全负荷。安全负荷表示的是钢丝绳允许承受的额定静负荷。但钢丝绳实际上往往处于运动状态,钢丝绳在工作时除了要承受货物、吊物、自重等静载荷外,还要受到因加速度和冲击引起的动载荷,因弯曲引起的附加载荷,因摩擦引起的阻力载荷等等。由此可见,当除了静载荷以外的其它载荷增多时,实际的安全系数就降低了,钢丝绳往往由此而引起过载,引发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支撑臂高效吊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钢丝绳易损坏旋转断裂的问题。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技术提供一种双支撑臂高效吊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转轴、吊臂、钢丝绳、支撑臂A、支撑臂B、伸缩臂、车轮,所述转轴在所述机身上,所述车轮在所述机身下面,所述支撑臂A —端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支撑臂A另一端连接所述吊臂,所述支撑臂B —端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支撑臂B另一端连接所述吊臂,所述伸缩臂在所述支撑臂A、所述支撑臂B、所述吊臂下方,所述伸缩臂一端连接所述转轴,所述伸缩臂另一端连接所述吊臂,所述吊臂连接所述钢丝绳一端,所述支撑臂A、所述支撑臂B等长,所述支撑臂A、所述支撑臂B相交于所述吊臂。所述伸缩臂和所述转轴的连接点在所述支撑臂A、所述支撑臂B之间。所述支撑臂A、所述支撑臂B的长度小于所述吊臂的长度。所述伸缩臂展开后长度小于所述支撑臂A、所述吊臂长度之和。所述伸缩臂缩进后长度小于所述支撑臂A、所述支撑臂B的长度。所述钢丝绳为4以上的偶数根。所述车轮为4以上的偶数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I本双支撑臂高效吊机将伸缩臂,支撑臂,吊臂三种结构组合使用,以机械组合代替钢丝绳,减少了钢丝绳的使用和耗损。2双支撑臂的使用,使吊臂的使用更为稳固高效,减小吊臂因负重过载损坏而发生事故的几率,增加了安全性。3伸缩臂使吊臂在使用中更为稳固,实现了吊装货物时长度高度的任意变换和停止,结构伸缩自如,操作简单,方便使用,机动灵活,减小了占地面积。4钢丝绳的节省,使吊装作业更为高效,4根或以上偶数使用,使受力更平均,减小了负载时产生的不利影响,更安全环保,也更便于更换维护,节省了成本。5吊机机身装有车轮,可以为机身带来更好的空间转移能力,对于大面积内货物的吊装和转移,快捷和方便,机身本身可以快速移动,节省了机器的占地面积,避免了多台机器同时使用相互干扰,发生碰撞的可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描述:图中:1-机身,2-转轴,3-吊臂,4-钢丝绳,5-支撑臂A,6_支撑臂B,7_伸缩臂,8-车轮。实施例:本实施例包括机身1、转轴2、吊臂3、钢丝绳4、支撑臂A5、支撑臂B6、伸缩臂7、车轮8,转轴2在机身I上,车轮8在机身I下面,支撑臂A5 —端连接在转轴2上,支撑臂A5另一端连接吊臂3,支撑臂B6 —端连接在转轴I上,支撑臂B6另一端连接吊臂3,伸缩臂7在支撑臂A5、支撑臂B6、吊臂7下方,伸缩臂7 —端连接转轴2,伸缩臂7另一端连接吊臂3,所述吊臂3连接钢丝绳4 一端,支撑臂A5、支撑臂B6等长,支撑臂A5、支撑臂B6相交于吊臂3。伸缩臂7和转轴2的连接点在支撑臂A5、支撑臂B6之间。支撑臂A5、支撑臂B6的长度小于吊臂3的长度。伸缩臂7展开后长度小于支撑臂A5、吊臂3长度之和。伸缩臂7缩进后长度小于支撑臂A5、支撑臂B6的长度。钢丝绳4为4以上偶数根。车轮8为4以上偶数个。利用本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支撑臂高效吊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1)、转轴(2)、吊臂(3)、钢丝绳(4)、支撑臂A(5)、支撑臂B(6)、伸缩臂(7)、车轮(8),所述转轴(2)在所述机身(1)上,所述车轮(8)在所述机身(1)下面,所述支撑臂A(5)一端连接在所述转轴(2)上,所述支撑臂A(5)另一端连接所述吊臂(3),所述支撑臂B(6)一端连接在所述转轴(2)上,所述支撑臂B(6)另一端连接所述吊臂(3),所述伸缩臂(7)在所述支撑臂A(5)、所述支撑臂B(6)、所述吊臂(3)下方,所述伸缩臂(7)一端连接所述转轴(2),所述伸缩臂(7)另一端连接所述吊臂(3),所述吊臂(3)连接所述钢丝绳(4)一端,所述支撑臂A(5)、所述支撑臂B(6)等长,所述支撑臂A(5)、所述支撑臂B(6)相交于所述吊臂(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支撑臂高效吊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I)、转轴(2)、吊臂(3)、钢丝绳(4)、支撑臂A (5)、支撑臂B (6)、伸缩臂(7)、车轮(8),所述转轴(2)在所述机身(I)上,所述车轮(8 )在所述机身(I)下面,所述支撑臂A (5 ) —端连接在所述转轴(2 )上,所述支撑臂A (5)另一端连接所述吊臂(3),所述支撑臂B (6)—端连接在所述转轴(2)上,所述支撑臂B (6)另一端连接所述吊臂(3),所述伸缩臂(7)在所述支撑臂A (5)、所述支撑臂B(6)、所述吊臂(3)下方,所述伸缩臂(7)—端连接所述转轴(2),所述伸缩臂(7)另一端连接所述吊臂(3),所述吊臂(3)连接所述钢丝绳(4) 一端,所述支撑臂A (5)、所述支撑臂B(6)等长,所述支撑臂A (5)、所述支撑臂B (6)相交于所述吊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慧荣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胜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