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底炉用排料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57314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3:30
一种转底炉用排料装置涉及一种转底炉用水冷螺旋排料装置结构的改进。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加工,使用寿命长,生产加工方便的转底炉用排料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第一水冷螺旋,其结构要点相对于第一水冷螺旋设置有第二水冷螺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底炉用排料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底炉用水冷螺旋排料装置结构的改进。
技术介绍
转底炉的特点是炉床转动,物料与炉床相对静止并均匀散布在炉床上,并且料层较薄。现有的排料为单螺旋排料,高温物料随着单螺旋叶片转动,沿螺旋线前进方向进行连续排料。由于螺旋结构特点,易造成高温物料向两侧散落,使排料不干净。螺旋在高温下作业,磨损快,使用寿命低。当料粒有较大变化或螺旋叶片磨损严重时,物料散落会造成排料不净,排料效率低的问题;而当螺旋叶片与转底炉的炉床距离较大时,残留物料粘结在炉床上,使炉床升高,造成卡阻停机及影响热效率等问题。专利号为200810238515.X,名称是《高温物料输送螺旋》,其公布了一种转底炉物料输送螺旋,其为了提高螺旋的使用寿命,不仅对螺旋的转轴进行水冷,还对螺旋的叶片进行水冷;这种水冷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延长螺旋使用寿命的目的,但是,对螺旋叶片进行水冷会造成叶片厚度过大,排料效果不好;并且,螺旋叶片与转轴连接处的密封,以及叶片之间的水路密封均很难实现;这不仅大幅度增加制造难度,而且经济效益低。另外,现有的螺旋水冷通常需要定制特殊的旋转接头;这增加了生产成本,还需要经常对旋转接头进行维护和修理,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加工,使用寿命长,生产加工方便的转底炉用排料装置。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包括第一水冷螺旋,其结构要点相对于第一水冷螺旋设置有第二水冷螺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水冷螺旋和第二水冷螺旋的两端均设置于同液压缸相连的升降台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一水冷螺旋和第二水冷螺旋均包括具有叶片的空心轴,空心轴的一端同电机相连,空心轴的另一端外设置有轴承支撑;空心轴同轴承支撑相连的一端开口处设置具有进水管的密封套;密封套内设置有固定水管,固定水管的一端伸入空心轴内,固定水管的另一端为出水口。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由现有的单螺旋排料装置,改为双螺旋的排料装置,大幅度提高了排料效果;并且,由于双螺旋排料装置增大了排料面积,能有效提高产能,因此,第一水冷螺旋和第二水冷螺旋仅需采用I?2头即可,减少物料散落的同时,还降低了生产难度,维护方便。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一水冷螺旋和第二水冷螺旋设置于升降台上,当叶片受到磨损时,可通过升降台使第一水冷螺旋和第二水冷螺旋下降,弥补了叶片的磨损;以这种方式提高使用寿命,可以不在叶片上设置水冷结构,大幅度降低螺旋生产难度的同时,叶片的厚度可降低至8?14mm,排料流畅。另外,通过升降第一水冷螺旋和第二水冷螺旋,还可以适应不同物料的排料要求。3、本专利技术水冷结构简单、合理,无需使用旋转接头,零部件可自行生产,降低了成本的同时,还减少了维修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侧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剖面图。图4是图3的A部放大图。图5是图3的B部放大图。附图中I为电机、2为升降台、3为空心轴、4为叶片、5为第一水冷螺旋、6为第二水冷螺旋、7为刮刀、8为轴承支撑、9为密封套、10为出水口、11为液压缸、12为固定水管、13为进水管、14外管、15为间隙、16为内管。【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包括第一水冷螺旋5,相对于第一水冷螺旋5设置有第二水冷螺旋6。所述的第一水冷螺旋5和第二水冷螺旋6的两端均设置于同液压缸11相连的升降台2上。所述的第一水冷螺旋5或第二水冷螺旋6的侧方设置有刮刀7。刮刀7可将散落的物料收拢至第一水冷螺旋5或第二水冷螺旋6处,使第一水冷螺旋5或第二水冷螺旋6可顺利将物料排出,同时刮刀7起清料的作用,避免炉床粘料。所述的刮刀7设置为弧形齿结构,通过弧形齿,可让适当大小的物料通过,避免卡阻 所述的刮刀7也设置于升降台2上。延长刮刀7的使用寿命。所述第一水冷螺旋5和第二水冷螺旋6的叶片4厚度为8?14_。排料流畅。所述的第一水冷螺旋5和第二水冷螺旋6均包括具有叶片4的空心轴3,空心轴3的一端同电机I相连,空心轴3的另一端外设置有轴承支撑8 ;空心轴3同轴承支撑8相连的一端开口处设置具有进水管13的密封套9 ;密封套9内设置有固定水管12,固定水管12的一端伸入空心轴3内,固定水管12的另一端为出水口 10。所述的固定水管12由内管16和外管14套接而成,内管16和外管14之间设置有间隙15。间隙15可避免流出固定水管12的高温水使冷却水升温,节约能源。所述的密封套9可固定设置于轴承支撑8的外壳上。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次动作过程:使用时,电机I带动第一水冷螺旋5和第二水冷螺旋6的空心轴3和叶片4相对转动,将物料汇聚于第一水冷螺旋5和第二水冷螺旋6之间,并向外排出;刮刀7可将散落出来的物料收拢至第一水冷螺旋5或第二水冷螺旋6处,提高排料效率,同时刮刀7起清料的作用,避免炉床粘料。本专利技术的密封套9和固定水管12不转动,冷却水由密封套9上的进水管13进入,流经第一水冷螺旋5和第二水冷螺旋6,然后由固定水管12位于第一水冷螺旋5和第二水冷螺旋6内的一端流入,最后由出水口 10流出,实现第一水冷螺旋5和第二水冷螺旋6的冷却。当使用一定时间后,第一水冷螺旋5、第二水冷螺旋6的叶片4和刮刀7逐渐磨损,叶片4的外径减小,此时,通过控制液压缸11将第一水冷螺旋5、第二水冷螺旋6和刮刀7整体下降,使叶片4和转底炉底部之间保持最佳的距离;从而大幅度延长使用寿命的同时,还能始终保持排料的效果。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关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描述,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并非受限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以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只要满足使用需要,都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底炉用排料装置,包括第一水冷螺旋(5),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第一水冷螺旋(5)设置有第二水冷螺旋(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底炉用排料装置,包括第一水冷螺旋(5),其特征在于:相对于第一水冷螺旋(5)设置有第二水冷螺旋(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底炉用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水冷螺旋(5)和第二水冷螺旋(6)的两端均设置于同液压缸(11)相连的升降台(2)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底炉用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水冷螺旋(5)或第二水冷螺旋(6)的侧方设置有刮刀(7)。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底炉用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刀(7)设置为弧形齿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转底炉用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刮刀(7)设置于升降台(2)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底炉用排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冷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英杨占凯伊英红张春晓李建华张世军刘刚黄浩张伟杨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有色沈阳冶金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