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保险杠后梁及保险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56160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7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内置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保险杠后梁及具有该保险杠后梁的保险杠。上述保险杠后梁以安装于保险杠罩的内部的状态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并将这种冲击衰减,上述保险杠后梁的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由合成树脂成型制成;以及纤维复合增强材料,固定于上述主体的内部且具有中空截面。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保险杠后梁中,合成树脂与纤维复合材料产生协同效应,不仅提供足够的强度及刚性,还因具有高的延伸率而在碰撞时几乎不产生裂纹,使得碰撞能量的吸收能力突出,尤其因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中空截面的形态而使耐冲击性卓越,使得可靠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内置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保险杠后梁及保险杠
本专利技术涉及内置具有中空截面的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保险杠后梁及具有该保险杠后梁的保险杠。
技术介绍
在车辆前后设置的保险杠是通过第一次吸收车辆碰撞时的冲击来一定程度地保护车辆和搭乘人员的缓冲装置。这种保险杠包括:保险杠后梁,通过保险杠托架固定于车辆的车身骨架;冲击吸收泡沫,固定于上述保险杠后梁的前面;以及保险杠罩,将上述冲击吸收泡沫介于之间,固定于保险杠后梁。上述保险杠后梁有多个种类,也有图1所示的类型。图1为分解以往的保险杠后梁并示出的图。如图所示,以往的保险杠后梁由固定于保险杠罩(未图示)的内部的本体11和用于将上述本体11与车身相连接的托架12构成。上述本体11由纤维复合材料成型,A-A线截面形状呈打开的形态。例如,呈“匚”字的截面形态。如上所述,将本体11由纤维复合材料成型,以减轻车辆的重量。通常,由纤维复合材料成型的以往的后梁是将合成树脂与玻璃纤维进行混合而成,上述以往的后梁的强度、刚性及断裂延伸率等物理特性取决于玻璃纤维。即,与仅由合成树脂形成的后梁相比,使用纤维复合材料的后梁其强度及刚性很大程度地增加,相反,延伸率却急剧下降。由于上述原因,作用于纤维复合材料后梁的冲击载荷不高的情况下,因高强度和高刚性带来的影响而有效吸收后梁的冲击能量,但在高的冲击载荷条件下,延伸率反而差导致容易分裂,因而存在冲击能量的吸收效率有可能急剧下降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_9]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创造专利技术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内置具有中空截面的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保险杠后梁及具有该保险杠后梁的保险杠,合成树脂与纤维复合材料产生协同效应,从而不仅提供足够的强度及刚性,还因具有高的延伸率而在碰撞时几乎不产生裂纹,使得碰撞能量的吸收能力突出,尤其因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中空截面的形态而使耐冲击性卓越,使得可靠性高。技术方案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内置具有中空截面的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保险杠后梁,以安装于保险杠罩的内部的状态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并将这种冲击衰减,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由合成树脂成型制成;以及纤维复合增强材料,固定于上述主体的内部且具有中空截面。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纤维复合增强材料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具有多角形的截面形态。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将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系列的连续纤维与合成树脂进行混合熔融后通过挤压制成上述纤维复合增强材料。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将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系列的连续纤维及短纤维与合成树脂进行混合熔融后通过挤压制成上述纤维复合增强材料。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纤维复合增强材料包含60重量%至70重量%的连续纤维及30重量%至40重量%的合成树脂。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投入于上述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合成树脂和形成主体的合成树脂为热塑性树脂。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合成树脂为聚碳酸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聚丙烯中的一种。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纤维复合增强材料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呈弯曲的形态。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纤维复合增强材料包括:本体部,通过嵌件成型完全收容于上述主体的内部,向外部提供刚性;以及结合部,呈具有规定宽度及厚度的带的形态,以一体方式形成于上述本体部的侧部。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在上述结合部形成多个贯通孔,当进行嵌件成型时,使要形成上述主体的熔融状态的合成树脂通过上述贯通孔。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在于,上述主体还包含与合成树脂相结合的玻璃纤维。并且,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本专利技术的保险杠,其特征在于,具有以安装于保险杠罩的内部的状态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并将这种冲击衰减的保险杠后梁;上述保险杠后梁包括:主体,由合成树脂成型制成,以及纤维复合增强材料,固定于上述主体的内部且具有中空截面。有益.效果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内置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保险杠后梁及具有该保险杠后梁的保险杠中,合成树脂与纤维复合材料产生协同效应,从而不仅提供足够的强度及刚性,还因具有高的延伸率而在碰撞时几乎不产生裂纹,使得碰撞能量的吸收能力突出,尤其因纤维复合材料具有中空截面的形态而使耐冲击性卓越,使得可靠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以往的保险杠后梁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列的内置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保险杠后梁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的上述保险杠后梁的主视图。图4为图3的上述IV -1V线剖视图。图5为图3的上述V - V线剖视图。图6为单独示出图2所示的内置于保险杠后梁的上述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立体图。图7为示出图6所示的上述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另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8及图9为为了说明图7所示的类型的上述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特征而示出的图。图10为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内置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保险杠后梁的另一个例子的主视图。图11为图10所示的内置于保险杠后梁的上述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部分切除主视图。图12至图14为示出可适用于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内置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保险杠后梁的各种不同形状的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截面的图。图15为简要示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保险杠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内置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保险杠后梁的立体图,图3为图2所示的上述保险杠后梁的主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内置纤维复合增强材料35的保险杠后梁31包括:主体33,由合成树脂成型制成,通过保险杠托架42固定于车辆的车身骨架(图15的45);纤维复合增强材料35,当制作上述主体33时,通过嵌件成型固定于主体33的内部。图2中,上述纤维复合增强材料35的一部分向主体33的侧部部分露出。首先,上述主体33由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聚丙烯或聚碳酸酯等热塑性树脂成型,在上述主体33的两侧面形成有多个X字形的加强筋33a,如图所示,在上述主体33的两端部下部固定有保险杠托架42。当然,上述主体33的尺寸或形状根据车型而不同。并且,上述纤维复合增强材料35以将连续纤维(Continuousfiber)与合成树脂混合及熔融的状态通过挤压及压制过程而制成。可将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用作上述连续纤维,并将聚丙烯或聚碳酸酯等用作上述合成树脂。并且,上述连续纤维与合成树脂的混合比例优选为7:3至6:4左右。即,上述纤维复合增强材料包含60重量%至70重量%的连续纤维和30重量%至40重量%的合成纤维。根据情况,也可以将连续纤维与短纤维一起适用。通过图6,先说明上述纤维复合增强材料35的结构。图6为单独示出图2所示的内置于保险杠后梁31的上述纤维复合增强材料35的立体图。如图所示,上述纤维复合增强材料35包括:本体部35a,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并沿着延伸方向呈规定截面形态;以及结合部35b,以一体方式形成于上述本体部35a的两侧面,并维持水平状态。上述本体部35a大致具有方管的形态,结合部35b呈具有规定宽度及厚度的带的形态。如上所述,呈上述形态的纤维复合增强材料35通过将连续纤维与合成树脂混合并熔融后,进行挤压和多级压制而成。在上述本体部35a的两侧形成结合部35b的原因如下:最大限度地将纤维复合增强材料35与主体33的接触面积变大,来增加主体33与纤维复合增强材料35的结合力。并且,如上所述,上述纤维复合增强材料35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具有中空截面的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保险杠后梁,以安装于保险杠罩的内部的状态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并将这种冲击衰减,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由合成树脂成型制成;以及纤维复合增强材料,固定于上述主体的内部且具有中空截面。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12.21 KR 10-2011-01390171.一种内置具有中空截面的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保险杠后梁,以安装于保险杠罩的内部的状态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并将这种冲击衰减,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由合成树脂成型制成;以及 纤维复合增强材料,固定于上述主体的内部且具有中空截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具有中空截面的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保险杠后梁,其特征在于,上述纤维复合增强材料沿着长度方向延伸,具有多角形的截面形态。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具有中空截面的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保险杠后梁,其特征在于,将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系列的连续纤维与合成树脂进行混合熔融后通过挤压制成上述纤维复合增强材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具有中空截面的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保险杠后梁,其特征在于,将玻璃纤维或碳纤维系列的连续纤维及短纤维与合成树脂进行混合熔融后通过挤压制成上述纤维复合增强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内置具有中空截面的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保险杠后梁,其特征在于,上述纤维复合增强材料包含60重量%至70重量%的连续纤维及30重量%至40重量%的合成树脂。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内置具有中空截面的纤维复合增强材料的保险杠后梁,其特征在于,投入于上述纤维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吉勇吉尹镛熏金炳赫朴春镐金熙俊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华奥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