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管式段塞流缓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7252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2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管式段塞流缓冲器。所述缓冲器包括混相入口、液相分布管和气相分布管;所述液相分布管的一端与所述混相入口相连通,所述液相分布管的另一端为富气的液相出口;所述液相分布管与所述气相分布管之间通过若干个气液连通管相连通,所述气相分布管的一端为富液的气相出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水下管式段塞流缓冲器,能够实现段塞流的流型再次分配,从而减小液相对分离器的冲击。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段塞流缓冲器设计为管式,大大减少了分离器的制造难度和费用,同时也减少了水下安装的难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段塞流缓冲器安装在传统或任何一种气液分离器的入口处,将会大大提高分离器的分离效率。(*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水下管式段塞流缓冲器。所述缓冲器包括混相入口、液相分布管和气相分布管;所述液相分布管的一端与所述混相入口相连通,所述液相分布管的另一端为富气的液相出口;所述液相分布管与所述气相分布管之间通过若干个气液连通管相连通,所述气相分布管的一端为富液的气相出口。本技术提供的水下管式段塞流缓冲器,能够实现段塞流的流型再次分配,从而减小液相对分离器的冲击。本技术将段塞流缓冲器设计为管式,大大减少了分离器的制造难度和费用,同时也减少了水下安装的难度;本技术将段塞流缓冲器安装在传统或任何一种气液分离器的入口处,将会大大提高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专利说明】一种水下管式段塞流缓冲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水下管式段塞流缓冲器。
技术介绍
为了减少液柱动能对后路分离器的冲击,保证后路分离器的性能,在陆地的分离器设计中,往往需要首先对段塞流、活塞流进行缓冲。在海上油气田的开发中,同样面临着保障水下分离器安全可靠性能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装置对段塞流、活塞流进行缓冲。陆地段塞流缓冲器大多采用容器式分离器对段塞流进行缓冲,但安装在水下的分离器,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内外压环境,其设计壁厚远远超过陆地分离器,进而导致分离器直径太大,从而面临较大的成本风险和压力,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直径较小的段塞流缓冲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下管式段塞流缓冲器,本技术能够满足海上油气田开发的需要,起到气液预分离和段塞流缓冲的功能,保障分离器的安全可靠性,缩小段塞流缓冲器的直径。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水下管式段塞流缓冲器,包括混相入口、液相分布管和气相分布管;所述液相分布管的一端与所述混相入口相连通,所述液相分布管的另一端为富气的液相出口 ;所述液相分布管与所述气相分布管之间通过若干个气液连通管相连通,所述气相分布管的一端为富液的气相出口。上述的段塞流缓冲器中,所述液相分布管与所述气相分布管之间可为平行设置,以便于管道的安装。上述的段塞流缓冲器中,所述气液连通管与所述液相分布管之间可为垂直设置,以便于管道的安装。上述的段塞流缓冲器中,所述液相分布管内设有气相逆向流堰板,所述气相逆向流堰板连接于所述液相分布管的上部;所述气相逆向流堰板设于所述富气的液相出口端,在所述气相逆向流堰板处,富液的气相会被所述气相逆向流堰板阻挡形成逆向流,并通过所述气液连通管进入上方的所述气相分布管,最终实现气液的预分离。上述的段塞流缓冲器中,所述液相分布管与所述混相入口之间通过一扩径管相连通,所述扩径管的作用是为了降低流速,在流速降低的上升管段,液相中的小气泡会聚结成大的气泡。本技术提供的水下管式段塞流缓冲器,能够实现段塞流的流型再次分配,从而减小液相对分离器的冲击。本技术将段塞流缓冲器设计为管式,大大减少了分离器的制造难度和费用,同时也减少了水下安装的难度;本技术将段塞流缓冲器安装在传统或任何一种气液分离器的入口处,将会大大提高分离器的分离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水下管式段塞流缓冲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水下管式段塞流缓冲器的工作原理图。图1中各标记如下:I混相入口、2扩径管、3气相分布管、4气液连通管、5液相分布管、6气相逆向流堰板、7富液的气相出口、8富气的液相出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并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水下管式段塞流缓冲器包括混相入口 1、液相分布管5和气相分布管3。该液相分布管5的一端与混相入口 I相连通,两者之间设有扩径管2,该液相分布管5的另一端为富气的液相出口 6,用于分离后液相的收集。本技术中,液相分布管5与气相分布管3之间为平行设置,且两者通过多个气液连通管4相连通,并且气液连通管4与液相分布管5之间为垂直设置,用于液相分布管5中产生的气相进入至气相分布管3中,气相分布管3的一端为富液的气相出口 7,用于气相分布管3中产生的气相的收集。本技术提供 的水下管式段塞流缓冲器中,在靠近富气的液相出口端8处设有气相逆向流堰板6,其连接于液相分布管5的上部,在该气相逆向流堰板6处,富液的气相会被气相逆向流堰板6阻挡形成逆向流,并通过气液连通管4进入上方的气相分布管3中,最终实现气液的预分离。在制造本技术的水下管式段塞流缓冲器时,其中液相分布管5的最小管径按照下面推荐的公式(I)进行计算,该公式用于判定管道内段塞流转化为气液分层流时的流速:当气相的流速Vg低于气相判断流速Vetran时,可以判断此时段塞流在管道内发生了分层。(Taitel and Dukler流型判别方法)如图2所示的原理图。【权利要求】1.一种水下管式段塞流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包括混相入口、液相分布管和气相分布管; 所述液相分布管的一端与所述混相入口相连通,所述液相分布管的另一端为富气的液相出口 ; 所述液相分布管与所述气相分布管之间通过若干个气液连通管相连通,所述气相分布管的一端为富液的气相出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段塞流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分布管与所述气相分布管之间为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段塞流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连通管与所述液相分布管之间为垂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段塞流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分布管内设有气相逆向流堰板,所述气相逆向流堰板连接于所述液相分布管的上部; 所述气相逆向流堰板设于所述富气的液相出口端。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段塞流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相分布管与所述混相入口之间通过一扩径管相连通。【文档编号】B01D19/00GK203777719SQ201420202084【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3日 【专利技术者】李清平, 仇晨, 秦蕊, 陈荣旗, 朱海山, 程兵, 姚海元, 王建峰, 冯福祥, 尹丰, 王珏, 刘永飞, 陈绍凯, 王军 申请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中海油研究总院, 宁波威瑞泰默赛多相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下管式段塞流缓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器包括混相入口、液相分布管和气相分布管;所述液相分布管的一端与所述混相入口相连通,所述液相分布管的另一端为富气的液相出口;所述液相分布管与所述气相分布管之间通过若干个气液连通管相连通,所述气相分布管的一端为富液的气相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平仇晨秦蕊陈荣旗朱海山程兵姚海元王建峰冯福祥尹丰王珏刘永飞陈绍凯王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油研究总院宁波威瑞泰默赛多相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