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暗挖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6080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2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暗挖支护结构,包括埋设于地下管线两侧的两排支护桩和位于地下管线下方通过支护桩支撑的混合支撑水平板,混合支撑水平板包括水泥土板和设置在水泥土板内的若干劲性支撑条。此新型暗挖支护结构通过先在地下管线的两侧设置支护桩,然后在地下管线的侧位施工混合支撑水平板,并通过对支护桩和混合支撑水平板进行加固来完成对地下管线的保护后对地下管线周边进行施工,此支护结构的设置可在不经盾构施工的情况下直接施工,能有效减少迁改管线影响并能实现大跨度、大断面地下空间施工,此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建筑施工结构领域。(*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暗挖支护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支护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暗挖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的发展,地面交通更加发达,地下管网、管线也愈加复杂。地下管线以下的地下空间,如通道、管廊、隧道、地下室、停车场等的丰富,使得受地下管线迁改工期、费用的影响愈来愈大,甚至于根本无法迁改。为了避免管线的影响,目前常规的施工方法有盾构、顶管、浅埋暗挖等施工技术,但是盾构、顶管施工的造价高昂,开挖断面较小,最大不到10m,对于几十米甚至上百米横断面的地下空间来说,完全是无能为力。浅埋暗挖法施工虽然成本较小,通过多通道开挖也可形成大断面,但围护结构占用空间大,沉降变形大,安全风险大,对周边环境也有较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减少迁改管线影响并能实现大跨度、大断面地下空间施工的新型暗挖支护结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暗挖支护结构,包括埋设于地下管线两侧的两排支护桩和位于地下管线下方通过支护桩支撑的混合支撑水平板,混合支撑水平板包括水泥土板和设置在水泥土板内的若干劲性支撑条。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位于混合支撑水平板的两侧还设有与混合支撑水平板的两侧均固定连接的侧向支撑板。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两侧向支撑板间设有内支撑。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位于各排支护桩的顶端均设有固端梁,各固端梁均顶靠于混合支撑水平板的侧边。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两排支护桩间设有内支撑。进一步作为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与各侧向支撑板7的中部相连设有外拉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此新型暗挖支护结构通过先在地下管线的两侧设置支护桩,然后在地下管线的下方分别施工的侧位施工混合支撑水平板,并通过对支护桩和混合支撑水平板进行加固来完成对地下管线的保护后对地下管线周边进行施工,此支护结构的设置可在不经盾构施工的情况下直接施工,能有效减少迁改管线影响并能实现大跨度、大断面地下空间施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侧面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主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图3,本技术为一种新型暗挖支护结构,包括埋设于地下管线5两侧的两排支护桩4和位于地下管线5下方通过支护桩4支撑的混合支撑水平板I,混合支撑水平板I包括水泥土板11和设置在水泥土板11内的若干劲性支撑条12。此新型暗挖支护结构通过先在地下管线5的两侧设置支护桩4,然后在地下管线5的侧位施工混合支撑水平板1,并通过对支护桩4和混合支撑水平板I进行加固来完成对地下管线5的保护后对地下管线5周边进行施工,此支护结构的设置可在不经盾构施工的情况下直接施工,能有效减少迁改管线影响并能实现大跨度、大断面地下空间施工。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位于混合支撑水平板I的两侧还设有与混合支撑水平板I的两侧均固定连接的侧向支撑板7。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侧向支撑板7间设有内支撑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位于各排支护桩4的顶端均设有固端梁3,各固端梁3均顶靠于混合支撑水平板I的侧边。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两排支护桩4间设有内支撑2。作为本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与侧向支撑板7的中部相连设有外拉锚6。位于支护桩4顶端的固端梁3顶靠在混合支撑水平板I的侧边,来对支护结构整体进行加固,设置于支护桩4间的内支撑2和向外倾斜的外拉锚6均可对支护桩4起到加固作用,以进一步加固暗挖支护结构。此暗挖支护结构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先根据现场需要保护的地下管线5,在管线的两侧分别施工工作井,并设置支护桩4,支护桩4施工完成后,在一侧的工作井内施工混合支撑水平板I中的水泥土板11,然后在水泥土板11中按设计位置钻孔,并埋设劲性支撑条12,最后通过注衆固定。在两侧工作井内分别施工固端梁3,对混合支撑水平板I与两侧的支护桩4间进行固定连接。在整体支护结构施工完成后,再分层进行混合支撑水平板I下层土体的开挖。此暗挖支护结构的设置,可使得地下管道周边设施的施工可在不经盾构施工的情况下进行,能有效减少迁改管线影响并能实现大跨度、大断面地下空间施工。当然,本专利技术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暗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于地下管线(5)两侧的两排支护桩(4)和位于地下管线(5)下方通过所述支护桩(4)支撑的混合支撑水平板(1),所述混合支撑水平板(1)包括水泥土板(11)和设置在所述水泥土板(11)内的若干劲性支撑条(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暗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埋设于地下管线(5)两侧的两排支护桩(4)和位于地下管线(5)下方通过所述支护桩(4)支撑的混合支撑水平板(I ),所述混合支撑水平板(I)包括水泥土板(11)和设置在所述水泥土板(11)内的若干劲性支撑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暗挖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混合支撑水平板(O的两侧还设有与混合支撑水平板(I)的两侧均固定连接的侧向支撑板(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暗挖支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学文洪三金刘祥邬疆詹海鸿洪冬明陈明宇彭小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基础工程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