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与地下工程设计与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建设和国防等事业的发展,能够满足不同功能的大空间地下结构的开发和应用在我国城市建设中不断增加,如地铁车站、地下厂房和人防工程等。在岩质地层中修建大型地下结构,一般水平侧压力有限,为了便于使用、节省投资和施工方便,通常采用直边墙拱形断面结构。在围岩条件较好且为深埋条件下,暗挖采用新奥法施工,初期支护采用锚杆+喷射混凝土结构。但在城市复杂环境修建地铁车站和人防工程等大型地下结构时,受地质条件和埋深限制的影响,一般隧道或地下结构穿越的地层为全、强、中风化岩层,节理裂隙发育,围岩级别为IV?V级。一般地铁车站采用二层或者三层(换乘站)设计,直边墙的高度在8?15m,地下厂房等结构的直边墙高度可能达到30?40m。对于位于埋深较浅的软弱岩层中或者直边墙高度超过15m的大型地下结构,高直边墙的处理就是工程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部位,处置不当很容易引起诸如塌方、失稳等工程事故。同时,由于隧道仍是处于岩质地层中,岩体的强度远大于土体,隧道直边墙开挖施工中还需采取爆破施工方法。因此,在高直边墙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岩质地层暗挖地下结构高边墙锚拉初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管桩、喷射混凝土面层、顶部圈梁、圈梁预应力锚索、钢管桩预应力锚索、圈梁固定件、混凝土固定件,所述钢管桩表面和相邻钢管桩之间通过喷射混凝土面层封闭,所述钢管桩的顶部采用顶部圈梁纵向连接,所述顶部圈梁中包埋有圈梁压浆钢管,所述圈梁预应力锚索、钢管桩预应力锚索竖向设置,所述圈梁预应力锚索的一端安装于顶部圈梁上并通过圈梁固定件锁紧,所述钢管桩预应力锚索位于所述圈梁预应力锚索的下方,所述圈梁预应力锚索通过混凝土固定件固定于所述喷射混凝土面层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超业,熊田芳,张先锋,杜道龙,徐福东,宋仪,王宁,张美琴,李利,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隧道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