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施工
,尤其是涉及一种浅埋暗挖隧道过地裂缝破碎带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地裂缝是地面裂缝的简称,是地表岩层、土体在自然因素(地壳活动、水的作用等)或人为因素(抽水、灌溉、开挖等)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的裂缝的一种宏观地表破坏现象。破碎带指的是由无定向的裂口和裂隙破坏的岩石带;裂隙可能由矿物充填,呈网状脉络,也可能大致相当于断裂带。地裂缝破碎带指的是带地裂缝(即地面存在裂缝)的破碎带。地铁隧道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相对于明挖法而言,具有拆迁成本低、交通影响小等优点,相对于盾构法施工,对地层有较强的适应性,适用于各种断面型式,具有造价低、投入小等优点。随着我国大规模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浅埋暗挖施工在城市地下工程施工中的地位将愈加重要,尤其是暗挖隧道穿越建筑物、构筑物的施工技术,需控制好成洞隧道的稳定性指标和地表沉降量指标。尤其是浅埋暗挖隧道位于市区主干道下方,人流量与车流量大,交通繁忙,车速较快,隧道施工受到的冲击力相对较大,施工难度更高。而地裂缝破碎带的地质情况较差且不能形成自然拱,开挖时容易发生坍塌、冒顶情况,加上地裂缝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浅埋暗挖隧道过地裂缝破碎带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施工浅埋暗挖隧道包括左线隧道(7)和布设于左线隧道(7)右侧的右线隧道(8),所述左线隧道(7)与右线隧道(8)呈平行布设且二者之间通过横通道(9)连通;所施工浅埋暗挖隧道为穿过地裂缝破碎带的隧道,所述地裂缝破碎带为存在地裂缝的破碎带;所述横通道(9)为直线隧道,所述左线隧道(7)和右线隧道(8)均通过横通道(9)分为两个隧道段,两个所述隧道段分别为第一隧道段和第二隧道段,所述左线隧道(7)的所述第一隧道段与右线隧道(8)的所述第一隧道段位于横通道(9)的同一侧;对所施工浅埋暗挖隧道进行施工时,过程如下:步骤一、横通道施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浅埋暗挖隧道过地裂缝破碎带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施工浅埋暗挖隧道包括左线隧道(7)和布设于左线隧道(7)右侧的右线隧道(8),所述左线隧道(7)与右线隧道(8)呈平行布设且二者之间通过横通道(9)连通;所施工浅埋暗挖隧道为穿过地裂缝破碎带的隧道,所述地裂缝破碎带为存在地裂缝的破碎带;所述横通道(9)为直线隧道,所述左线隧道(7)和右线隧道(8)均通过横通道(9)分为两个隧道段,两个所述隧道段分别为第一隧道段和第二隧道段,所述左线隧道(7)的所述第一隧道段与右线隧道(8)的所述第一隧道段位于横通道(9)的同一侧;对所施工浅埋暗挖隧道进行施工时,过程如下:步骤一、横通道施工:对横通道(9)进行施工;步骤二、隧道施工:通过步骤一中施工完成的横通道(9),对左线隧道(7)和右线隧道(8)的两个所述隧道段分别进行施工;所有隧道段的施工方法均相同,所有隧道段的隧道洞(3)内的隧道支护结构均相同;所述隧道支护结构包括对隧道洞(3)进行初期支护的隧道初期支护结构(1)和布设在隧道初期支护结构(1)内侧的隧道二次衬砌(2),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1)和隧道二次衬砌(2)均为对隧道洞(3)进行全断面支护的隧道支护结构;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1)包括喷射在隧道洞(3)内壁上的初喷混凝土喷射层、多榀由后向前对隧道洞(3)进行支撑的格栅钢架、一层挂装在隧道洞(3)内壁上的钢筋网和喷射在所述初喷混凝土喷射层上的后喷混凝土喷射层,所述钢筋网位于多榀所述格栅钢架内侧,多榀所述格栅钢架和所述钢筋网均固定于所述初喷混凝土喷射层与所述后喷混凝土喷射层之间;多榀所述格栅钢架的结构均相同且其沿所施工浅埋暗挖隧道的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布设,每榀所述格栅钢架均沿隧道洞(3)的横向宽度方向进行布设,相邻两榀所述格栅钢架之间通过多道沿所施工浅埋暗挖隧道的纵向延伸方向布设的纵向连接钢筋紧固连接为一体,多道所述纵向连接钢筋沿所述格栅钢架的长度方向由前至后进行布设;每榀所述格栅钢架均为对隧道洞(3)的拱墙进行支撑的拱墙支撑架,所述隧道二次衬砌(2)为混凝土衬砌且其包括对隧道洞(3)的拱墙进行支撑的拱墙衬砌和对隧道洞(3)底部进行支撑的隧道仰拱,所述隧道仰拱位于所述拱墙衬砌的正下方且二者浇筑为一体;所述隧道仰拱与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1)之间布设有一层混凝土保护层(5);对所施工浅埋暗挖隧道的任一个所述隧道段进行施工时,均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分多个隧道节段进行施工;对当前所施工隧道段的任一个所述隧道节段进行施工时,过程如下:步骤201、地裂缝判断:根据所施工浅埋暗挖隧道所处施工区域的地质勘察资料,判断当前所施工隧道节段的施工区域是否存在地裂缝;步骤202、隧道开挖及同步初期支护施工: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对当前所施工隧道节段进行开挖,开挖过程中同步对开挖成型的隧道洞(3)进行初期支护,获得隧道初期支护结构(1);本步骤中对隧道洞(3)进行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还需根据步骤201中的地裂缝判断结果,判断是否需设置变形缝:当步骤201中判断得出当前所施工隧道节段的施工区域存在地裂缝时,根据所施工浅埋暗挖隧道所处施工区域的地质勘察资料,在本步骤中所施工隧道初期支护结构(1)上存在地裂缝的位置均设置初支变形缝;在隧道初期支护结构(1)上存在地裂缝的位置设置所述初支变形缝时,在该位置处将连接于相邻两榀所述格栅钢架之间的多道所述纵向连接钢筋均断开;步骤203、混凝土保护层施工:步骤202中隧道开挖及同步初期支护施工过程中,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在隧道初期支护结构(1)上施工混凝土保护层(5);步骤204、后浇带留置判断:根据步骤202中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1)上是否设置有所述初支变形缝,对当前所施工隧道节段的隧道二次衬砌(2)上是否留置后浇带进行判断:当步骤202中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1)上未设置所述初支变形缝时,判断为当前所施工隧道节段的隧道二次衬砌(2)上无需留置所述后浇带,并进入步骤205;否则,判断为当前所施工隧道节段的隧道二次衬砌(2)上需留置所述后浇带,并根据步骤202中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1)上所设置初支变形缝的数量和各初支变形缝的布设位置,对当前所施工隧道节段的隧道二次衬砌(2)上需留置所述后浇带的数量和各后浇带的布设位置分别进行确定,再进入步骤206;当前所施工隧道节段的隧道二次衬砌(2)上需留置所述后浇带的数量与隧道初期支护结构(1)上所设置初支变形缝的数量相同,所述后浇带的布设位置与所述初支变形缝的布设位置一一对应;所述隧道初期支护结构(1)上每个所述初支变形缝内侧的隧道二次衬砌(2)上均设置有一道二衬变形缝,每道所述二衬变形缝均位于一个所述后浇带中部;步骤205、隧道二次衬砌施工:步骤203中混凝土保护层施工过程中,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对当前所施工隧道节段的隧道二次衬砌(2)进行施工,获得施工完成的所述隧道支护结构;步骤206、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及后浇带施工:步骤203中混凝土保护层施工过程中,沿隧道纵向延伸方向由后向前对当前所施工隧道节段的隧道二次衬砌(2)进行施工,并根据步骤204中所确定的需留置所述后浇带的数量和各后浇带的布设位置,在隧道二次衬砌(2)上留置所述后浇带;待当前所施工隧道节段的隧道二次衬砌(2)施工完成后,再对所述后浇带进行施工,所述后浇带为现浇混凝土结构。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埋暗挖隧道过地裂缝破碎带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通过横通道(9)对左线隧道(7)和右线隧道(8)的两个所述隧道段分别进行施工时,先从横通道(9)开始对左线隧道(7)的第一隧道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振国,梁缄鑫,万昌盛,曹佳斌,李朝成,冯艳娜,刘晓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二十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