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余热驱动的固体吸附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345822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1 21: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余热驱动的固体吸附空调系统,包括热源循环制备系统、连续回质型固体吸附制冷空调系统、相变蓄热换热系统以及循环水冷却系统。热源循环制备系统包括管壳式换热器、三通阀a及换向器a;连续回质型固体吸附制冷系统包括双吸附床、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换向器b及传质管道;相变蓄热换热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却水箱a、汽车发动机、循环水泵a及相变蓄热换热装置;循环水冷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散热器、冷却水箱b、循环水泵b、分水器a、分水器b及三通阀b。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系统能充分利用汽车发动机余热制冷,不增加发动机能耗,提高汽车能源利用率,延长发动机寿命,节能减排效益显著。(*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余热驱动的固体吸附空调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余热驱动的固体吸附空调系统,属于汽车空调

技术介绍
传统汽车空调多采用压缩制冷的方式,以发动机带动压缩机工作从而驱动压缩式空调运转。据研究,消耗在驱动汽车制冷压缩机的功率大约为汽车发动机额定输出功率的8%~12%,导致汽车行驶平均油耗增加16%~20%。此外,汽车发动机消耗的燃料中至多仅有1/3左右的能量被转化为驱动汽车行驶的动力,另外2/3左右的能量以废热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利用汽车废热驱动制冷系统为汽车提供所需的冷量,不仅可减少驱动制冷压缩机所消耗的能量,提高汽车的动力,还可降低尾气排放温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可以减少汽车发动机有害气体的排放,缓解对环境的污染。现有的汽车余热驱动制冷空调系统多采用尾气加热工质(通常为水),再以工质作为热源驱动吸收式空调系统,实现尾气余热的再利用,降低发动机能耗。但是这种系统结构复杂,而且存在吸收剂易泄露,发动机尾气排放不稳定导致的负荷不满足需求,以及在停车时汽车空调无法运行,不能解决夏季车内高温困扰的缺陷。相变蓄热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各个领域,相变储能材料能在一定的温度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余热驱动的固体吸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循环制备系统、连续回质型固体吸附制冷空调系统、相变蓄热换热系统以及循环水冷却系统,所述热源循环制备系统包括管壳式换热器、三通阀a及换向器a,换向器a由四个电磁阀组成;所述连续回质型固体吸附制冷系统包括吸附床a、吸附床b、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换向器b及传质管道,其中,吸附床a、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吸附床b及传质管道依次连接,换向器b的两端分别连接吸附床a和吸附床b,换向器b的另外两端分别连接蒸发器和冷凝器;所述相变蓄热换热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却水箱a、汽车发动机、循环水泵a及相变蓄热换热装置;所述循环水冷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却水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余热驱动的固体吸附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热源循环制备系统、连续回质型固体吸附制冷空调系统、相变蓄热换热系统以及循环水冷却系统, 所述热源循环制备系统包括管壳式换热器、三通阀a及换向器a,换向器a由四个电磁阀组成; 所述连续回质型固体吸附制冷系统包括吸附床a、吸附床b、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换向器b及传质管道,其中,吸附床a、冷凝器、节流阀、蒸发器、吸附床b及传质管道依次连接,换向器b的两端分别连接吸附床a和吸附床b,换向器b的另外两端分别连接蒸发器和冷凝器; 所述相变蓄热换热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却水箱a、汽车发动机、循环水泵a及相变蓄热换热装置; 所述循环水冷却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冷却水箱b、循环水泵b、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婷婷郭燕雯张志伟张凡焦睿施耀明罗倩妮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师范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