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供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5531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1 20:27
一种电源供应器,包括一电源本体及一风扇模块。电源本体包括一机壳,机壳的壁面构成至少一隔间,壁面设有至少一干涉部。风扇模块包括一壳体、一扇体及一把手。壳体设有一出风面及一抽风面,壳体能移动地设置于隔间内,抽风面朝向机壳内。扇体设置于出风面与抽风面之间。把手枢接于壳体的出风面的两侧,把手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抵掣段,抵掣段与邻近的机壳的壁面的干涉部相互干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源供应器利用机壳内构成多个间隔,并将风扇模块各自设于一个间隔内,使得风扇模块发生问题时,使用者只需拆卸有问题的风扇模块,不须将全部的风扇模块同时拆除。(*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源供应器
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供应器,特别是指其风扇可单独拆卸的电源供应器。
技术介绍
需要电的电子产品内多设有电源供应器,以产生所需电源。电源供应器于运作时多会产生大量的热,然而电源供应器内的电子元件多于高温时会改变其性能,如电容元件,会因高温改变其电容系数,甚至永久损毁。故当电源供应器于温度过高时,容易产生热当或因电源供应器唯一电子产品内的重要元件,当电源供应器停止运作时,电子产品也必须停止运作。因此电源供应器的散热为一重要的课题。现今业界多以装设多个风扇组合,将电源供应器内的热散出,但当风扇损毁时须将整组的风扇拆除,且风扇利用螺锁方式固定于电源供应器,因此拆除风扇时,电源供应器仍需暂停运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人有感上述缺陷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应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上述电源供应器的风扇拆除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源供应器,该电源供应器包括一电源本体及一风扇模块。电源本体包括一机壳,机壳的壁面构成至少一隔间,壁面设有至少一干涉部。风扇模块包括一壳体、一扇体及一把手。壳体上设有一出风面及一抽风面,壳体能移动地设置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供应器包括:一电源本体,所述电源本体包括一机壳,所述机壳的壁面构成至少一隔间,所述壁面设有至少一干涉部;以及一风扇模块,所述风扇模块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一出风面及一抽风面,所述壳体能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隔间内,所述抽风面朝向所述机壳内;一扇体,所述扇体设置于所述出风面与所述抽风面之间;及一把手,所述把手枢接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出风面的两侧,所述把手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抵掣段,所述抵掣段与邻近的所述机壳的壁面的所述干涉部相互干涉。

【技术特征摘要】
2014.01.22 TW 1032013131.一种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供应器包括: 一电源本体,所述电源本体包括一机壳,所述机壳的壁面构成至少一隔间,所述壁面设有至少一干涉部;以及 一风扇模块,所述风扇模块包括: 一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一出风面及一抽风面,所述壳体能移动地设置于所述隔间内,所述抽风面朝向所述机壳内; 一扇体,所述扇体设置于所述出风面与所述抽风面之间;及 一把手,所述把手枢接于所述壳体的所述出风面的两侧,所述把手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抵掣段,所述抵掣段与邻近的所述机壳的壁面的所述干涉部相互干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具有一握持段,所述把手的枢接位置位于所述抵掣段与所述握持段之间,所述把手以所述枢接位置为轴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源供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干涉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昌峰李经伦
申请(专利权)人:慧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