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线固定架及其壳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291941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2-01 04:42
一种理线固定架及其壳单元,理线固定架呈可收折的长链接构,由相邻的壳单元相互枢接而形成。壳单元包含主壳片以及副壳片,主、副壳片的形状皆为矩形,主壳片的左右两平行侧分别同方向地垂直凸设有主限位对边,副壳片的左右两平行侧分别同方向地垂直凸设有副限位对边。主壳片交叠于副壳片使主限位对边与副限位对边相互对应、贴触,并与主、副壳片共同形成中空容置区,主、副壳片分别向中空容置区凸设有主分隔壁以及副分隔壁,主、副分隔壁共同将中空容置区界定出连接容置区以及排线容置区。主限位对边的两端还分别延伸出四个枢接部,藉此枢接相邻的壳单元而形成理线固定架。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便收折、收纳,并可有效率地解决排线的整理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理线固定架及其壳单元,尤指一种可用于整理排线的理线固定架及其壳单元。
技术介绍
按,一般在大型电脑工作站里的环境中,大量的硬设备之间不免衍生出诸多排线的整理问题,已知的排线整理,不外乎靠简单的两端相通的壳状体、简单套管或橡皮筋套捆排线。一般简单的两端相通的壳状体或套管,容易对排线造成通风散热上的阻碍,使其散热不佳,一来降低硬件传输效率的降低,二来也会徒增电线走火的危险。另外,倘若排线的长度过长,上述的壳状体或套管将会占据大量的空间,使空间运用效率降低。有些电脑工作站甚至不整理这众多的排线,任其到处蔓延,除了不甚美观之外,还容易对在附近行走的人员造成绊倒的危险,此外在硬件维护时,排线的抽插、更换,也会因为排线没有整理或整理不佳的缘故,而显得紊乱不堪,徒增硬件维护时的困扰,减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于是,本专利技术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且依据多年来从事此方面的相关经验,悉心观察且研究之,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理线固定架及其壳单元,通过理线固定架的壳单元的结构以容纳排线,以作为排线整理结构的最小单位,并达到整理、散热、通风的效果。还利用上述理线固定架的壳单元,组合成一理线固定架,除已包含有上述壳单元的效果外,使该理线固定架进一步具有可收折的伸缩功能,使可被整理的排线长度范围不受限制还可减少对空间的占据,并使排线可以安然地连接两个硬件,减低被扯落的风险,使工作站环境整齐不紊乱。为达上述的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理线固定架的壳单元,该理线固定架的壳单元包含一主壳片,所述主壳片的形状为矩形,该主壳片具有至少一主连接部,该主壳片的左右两个平行侧分别同方向地垂直凸设有一主限位对边,该主限位对边包含一第一主限位边及一第二主限位边,该第一主限位边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一第一前枢接部以及一第一后枢接部,该第二主限位边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一第二前枢接部以及一第二后枢接部,该第一前枢接部与该第二前枢接部具有共同的第一轴心,该第一后枢接部与该第二后枢接部具有共同的第二轴心;以及一副壳片,所述副壳片的形状为矩形,该副壳片具有至少一副连接部,该副壳片的左右两个平行侧分别同方向地垂直凸设有一副限位对边,该副限位对边包含一第一副限位边以及一第二副限位边,其中,该主壳片交叠于该副壳片,该主连接部连接于该副连接部,该主限位对边相互左右限位地贴触于该副限位对边,该主壳片、该主限位对边与该副限位对边、该副壳片共同形成该壳单元,该壳单元具有两个端面相通的中空容置区,该主限位对边平行于该副限位对边,该主限位对边与该副限位对边共同构成两侧壳面。进一步地,主壳片向中空容置区延伸有至少一主分隔板,至少一主分隔板平行于主限位对边,副壳片向中空容置区延伸有至少一副分隔板,至少一副分隔板平行于副限位对边,至少一主分隔板平行于至少一副分隔板且相互间隔一距离,至少一主分隔板、至少一副分隔板以及两侧壳面共同于中空容置区间隔出至少一连接容置区以及至少两个排线容置区。进一步地,第一轴心与主壳片的表面共平面,第二轴心与副壳片的表面共平面。进一步地,主壳片以及副壳片均分别进一步设置有至少一透气镂空部。进一步地,至少一主连接部进一步为至少一主螺接孔,副连接部进一步为至少一 副螺接孔,至少一主螺接孔螺纹连接于至少一副螺接孔。进一步地,至少一主连接部进一步为至少一主卡扣部,副连接部进一步为至少一副卡扣部,至少一主卡扣部卡扣于至少一副卡扣部。基于上述的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理线固定架,该理线固定架呈一可收折的长链接构,该理线固定架包含如上所述的多个壳单元,该多个壳单元包含至少一组两个相邻的壳单元,该至少一组两个相邻的壳单元之间相互枢接。进一步地,至少一组两个相邻的壳单元之间的两个第一前枢接部分别枢接于至少一组两个相邻的壳单元之间的两个第二前枢接部。进一步地,至少一组两个相邻的壳单元之间的两个第一后枢接部分别枢接于至少一组两个相邻的壳单元之间的两个第二后枢接部。进一步地,理线固定架还包含有一第一端部以及一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分别装设有一转接固定座。由上可知,本技术的理线固定架及其壳单元可达到整理排线、帮助排线散热、还可依需求随时灵活地扩大排线可整理范围或缩小排线可整理范围,并且一旦理线固定架不再使用时,其可收折的结构特性,也使使用者可以便于收纳。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理线固定架及其壳单元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壳单元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理线固定架未被完全收折时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理线固定架被完全收折时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理线固定架装设有排线时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理线固定架装设有排线的使用状态下且未被完全收折时的侧面剖视图;以及图7为本技术理线固定架装设有排线的使用状态下且被完全收折时的侧面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I副壳片If副壳片的表面10副连接部11副分隔板12副限位对边121第一副限位对边122第二副限位对边5中空容置区 52两侧壳面54连接容置区56排线容置区9主壳片9f 主壳片的表面90主连接部91主分隔板92主限位对边921第一主限位边9211第一前枢接部9212第一后枢接部922第二主限位边9221第二前枢接部9222第二后枢接部Al 第一轴心A2第二轴心H透气镂空部L 排线R螺丝件T第一端部T’第二端部TA转接固定座U 壳单元W理线固定架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I以及图2所示,本技术理线固定架的壳单元U,包含主壳片9以及副壳片I。其中主壳片9的形状为矩形,主壳片9具有至少一主连接部90,主壳片9的左右两平行侧分别同方向地垂直凸设有一主限位对边92。主限位对边92包含一第一主限位边921及一第二主限位边922,第一主限位边921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一第一前枢接部9211以及一第一后枢接部9212,第二主限位边922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一第二前枢接部9221以及一第二后枢接部9222,第一前枢接部9211与第二前枢接部9221具有共同的第一轴心Al,第一后枢接部9212与第二后枢接部9222具有共同的第二轴心A2。副壳片I的形状也为矩形,副壳片I具有至少一副连接部10,副壳片I的左右两平行侧分别同方向地垂直凸设有一副限位对边12,副限位对边12包含一第一副限位边121以及一第二副限位边122。主壳片9交叠于副壳片I,主连接部90可连接于副连接部10,主限位对边92相互左右限位地贴触于副限位对边12,如此主限位对边92与副限位对边12之间的关系呈相互限位的关系。主壳片9、主限位对边92与副限位对边12、副壳片I共同形成壳单元U,壳单元U具有两端面相通的中空容置区5,主限位对边92平行于副限位对边12,主限位对边92与副限位对边12共同于两侧分别构成两侧壳面52,因此两侧壳面52的其中之一包含第一主限位边921与第一副限位边121,两侧壳面52的另一其中之一包含了第二主限位边922与第二副限位边122。优选地,主壳片9向中空容置区5延伸有至少一主分隔板91,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理线固定架的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线固定架的壳单元包含:一主壳片,所述主壳片的形状为矩形,所述主壳片具有至少一主连接部,所述主壳片的左右两个平行侧分别同方向地垂直凸设有一主限位对边,所述主限位对边包含一第一主限位边及一第二主限位边,所述第一主限位边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一第一前枢接部以及一第一后枢接部,所述第二主限位边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一第二前枢接部以及一第二后枢接部,所述第一前枢接部与所述第二前枢接部具有共同的第一轴心,所述第一后枢接部与所述第二后枢接部具有共同的第二轴心;以及一副壳片,所述副壳片的形状为矩形,所述副壳片具有至少一副连接部,所述副壳片的左右两个平行侧分别同方向地垂直凸设有一副限位对边,所述副限位对边包含一第一副限位边以及一第二副限位边,其中,所述主壳片交叠于所述副壳片,所述主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副连接部,所述主限位对边相互左右限位地贴触于所述副限位对边,所述主壳片、所述主限位对边与所述副限位对边、所述副壳片共同形成所述壳单元,所述壳单元具有两个端面相通的中空容置区,所述主限位对边平行于所述副限位对边,所述主限位对边与所述副限位对边共同构成两侧壳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理线固定架的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理线固定架的壳单元包含 一主壳片,所述主壳片的形状为矩形,所述主壳片具有至少一主连接部,所述主壳片的左右两个平行侧分别同方向地垂直凸设有一主限位对边,所述主限位对边包含一第一主限位边及一第二主限位边,所述第一主限位边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一第一前枢接部以及一第一后枢接部,所述第二主限位边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一第二前枢接部以及一第二后枢接部,所述第一前枢接部与所述第二前枢接部具有共同的第一轴心,所述第一后枢接部与所述第二后枢接部具有共同的第二轴心;以及 一副壳片,所述副壳片的形状为矩形,所述副壳片具有至少一副连接部,所述副壳片的左右两个平行侧分别同方向地垂直凸设有一副限位对边,所述副限位对边包含一第一副限位边以及一第二副限位边, 其中,所述主壳片交叠于所述副壳片,所述主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副连接部,所述主限位对边相互左右限位地贴触于所述副限位对边,所述主壳片、所述主限位对边与所述副限位对边、所述副壳片共同形成所述壳单元,所述壳单元具有两个端面相通的中空容置区,所述主限位对边平行于所述副限位对边,所述主限位对边与所述副限位对边共同构成两侧壳面。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理线固定架的壳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片向所述中空容置区延伸有至少一主分隔板,所述至少一主分隔板平行于所述主限位对边,所述副壳片向所述中空容置区延伸有至少一副分隔板,所述至少一副分隔板平行于所述副限位对边,所述至少一主分隔板平行于所述至少一副分隔板且相互间隔一距离,所述至少一主分隔板、所述至少一副分隔板以及所述两侧壳面共同于所述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金浩彭晓芬朱昌峰刘家宏王木传
申请(专利权)人:慧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