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等间距管片式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44813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1 16: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等间距管片式热交换器,包括外壳和芯组,所述外壳内部空间分隔为上风侧和下风侧,所述芯组布置在外壳内部,芯组主要由若干翅片和贯穿设置在所述翅片中的换热管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风侧内的一部分翅片的间距设为上风侧间距,所述外壳下风侧内的另一部分翅片的间距设为下风侧间距,所述上风侧间距小于下风侧间距。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通过对热交换器内的芯组结构进行改进,提高了换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不等间距管片式热交换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具体的说是一种应用于离心式压缩机级间冷却和后冷却的不等间距管片式热交换器,属于热交换

技术介绍
在压缩机行业中,管片式热交换器常用于压缩空气的级间冷却和后冷却。目前所采用的热交换器的核心换热部件是芯组,现有热交换器中的芯组主要是由若干等间距布置的翅片和贯穿设置在所述翅片中的换热管组成。使用时,高温的压缩空气在热交换器内由上风侧流向下风侧,压缩空气从换热管外侧与翅片组成的间隙中流过,冷却介质从换热管内流过,两种流体形成交叉流,热量通过金属壁面由换热管外传到换热管内。对于压缩机所用的热交换器,其传热方程式为:P = K*F* Δ Tem式中:P——换热功率,W ;K——总传热系数,W/ (m2.K);F——换热面积,m2;Δ Tem——有效平均温差,K。在压缩空气流经的下风侧,因为其已经被冷却,压缩空气与换热管内的冷却介质温差变小,此处的换热功率将远低于上风侧。在夏季时,在局部甚至有可能会出现换热管内的冷却介质反而加热换热管外压缩空气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不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不等间距管片式热交换器,包括外壳和芯组(12),所述外壳内部空间分隔为上风侧(10)和下风侧(13),所述芯组(12)布置在外壳内部,芯组(12)主要由若干翅片(17)和贯穿设置在所述翅片(17)中的换热管(18)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风侧(10)内的一部分翅片(17)的间距设为上风侧间距(t1),所述外壳下风侧(13)内的另一部分翅片(17)的间距设为下风侧间距(t2),所述上风侧间距(t1)小于下风侧间距(t2)。

【技术特征摘要】
1.不等间距管片式热交换器,包括外壳和芯组(12),所述外壳内部空间分隔为上风侧(10)和下风侧(13),所述芯组(12)布置在外壳内部,芯组(12)主要由若干翅片(17)和贯穿设置在所述翅片(17 )中的换热管(18 )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风侧(10 )内的一部分翅片(17)的间距设为上风侧间距U1),所述外壳下风侧(13)内的另一部分翅片(17)的间距设为下风侧间距(t2),所述上风侧间距(h )小于下风侧间距(t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等间距管片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侧间距U1)与下风侧间距(t2)之比为1:1.5?1:3。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等间距管片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风侧间距U1)与下风侧间距(t2)之比为1:3。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等间距管片式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进出水端盖(I)、回流水端盖(16)、第一管板(7)、第二管板(15)、壳体(8)和折流板(11)组成,所述进出水端盖(I)和第一管板(7)固定安装在壳体(8)第一端,所述回流水端盖(16)和第二管板(15)安装在壳体(8)第二端,所述进出水端盖(I)的内腔通过隔水筋(4)分隔为进水腔(2)和出水腔(5),进水腔(2)上设有进水管(3),出水腔(5)上设有出水管(6);所述芯组(12)中换热管(18)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管板(7)、第二管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景生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杰尔压缩机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