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朗伯体多角度观测BRDF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朗伯体多角度观测BRDF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野外光谱数据采集中,采用人工手持方式通常只观测探头垂直地表的方向,很少观测地物不同角度的光谱特征。事实上,均匀介质、各向同性的朗伯体是一个理想化的表面,而自然表面大都为非朗伯体。因此观测非朗伯体表面的二向性反射率分布函数(BRDF-Bidirectional Reflectance Distribution Function)时,必须借助辅助装置。基于此,也出现一些手动和自动多角度观测架来进行辅助测量,但平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测量耗时,以10°为间隔完成一组BRDF的观测(方位角0-360°,天顶角0-70°),需要2个小时,而在观测过程中,由于太阳角度的变化使得观测结果不准确,时间效率也难以满足研究的需要; 2)角度精度不够,观测装置角度精度通常在5°以上,对于精确的定量化研究来说,这种观测装置难以满足精度的要求; 3)观测装置很难确保光谱观测每次都能从不同角度观测同一定点,观测表面如果存在异质性则影响观测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朗伯体多角度观测BRDF的装置,包括探测器夹具(1)、两半圆形工字轨道(2)、弧形俯仰臂(3)、俯仰步进电机与涡轮涡杆减速器(4)、方位步进电机与涡轮涡杆减速器(5)、单片机与无线遥控装置(6)、俯仰刻度盘(7)、方位刻度盘(8)、仪器放置台(9)、手动调节轮(10)、方位限位块(12),水平半圆环底板(13)、弧形俯仰臂回拉弹簧(15)和同步带(16)、滑动小车(17)、俯仰转轴(18)、方位转轴(19)、同步轮(20)、U型槽轴承(21),其特征是在水平半圆环底板(13)上安装有内、外两半圆形工字轨道(2),两半圆形工字轨道(2)与弧型摇臂(3)的圆弧为同心圆;两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朗伯体多角度观测BRDF的装置,包括探测器夹具(I)、两半圆形工字轨道(2)、弧形俯仰臂(3)、俯仰步进电机与涡轮涡杆减速器(4)、方位步进电机与涡轮涡杆减速器(5)、单片机与无线遥控装置(6)、俯仰刻度盘(7)、方位刻度盘(8)、仪器放置台(9)、手动调节轮(10)、方位限位块(12),水平半圆环底板(13)、弧形俯仰臂回拉弹簧(15)和同步带(16 )、滑动小车(17 )、俯仰转轴(18 )、方位转轴(19 )、同步轮(20 )、U型槽轴承(21),其特征是在水平半圆环底板(13)上安装有内、外两半圆形工字轨道(2),两半圆形工字轨道(2)与弧型摇臂(3)的圆弧为同心圆;两半圆形工字轨道(2)间设有方位刻度盘(8),轨道的末端设有限位块(12),圆心为探测区圆心(14),两半圆形工字轨道(2)外弧一侧装有同步带(16 ),两半圆轨道(2 )上有滑动小车(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郝晓华,郭志忠,张璞,黄春林,车涛,李弘毅,冯俊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乌鲁木齐气象卫星地面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