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汽缸间的推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340746 阅读:4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1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轮机汽缸间的推拉装置,用于连接相邻的前汽缸和后汽缸,所述推拉装置呈工字型,包括推拉本体、设在推拉本体前端的第一翼缘、以及设在推拉本体后端的第二翼缘,所述第一翼缘与前汽缸相连接,第二翼缘与后汽缸相连接。该推拉装置采用工字型的结构后,其在前汽缸与后汽缸的推拉方向上具有很好的抗弯曲、抗剪切能力,其刚性大,故汽轮机在启动工况、停机工况或变负荷工况下,前汽缸与后汽缸间通过该工字型的推拉装置相互推拉作用时,推拉装置变形非常小,从而能够实现相邻前汽缸和后汽缸间的连续滑动,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轮机汽缸间的推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轮机,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轮机汽缸间的推拉装置。
技术介绍
汽轮机是一种以蒸汽为动力,并将蒸汽的热能转化为轴旋转的机械能,其具有单机功率大、效率高、运行平稳可靠、寿命长等优点,是现代火力发电厂中应用最广泛的原动机,还可用于大型船舶及军舰的推进动力、驱动冶金化工等各种大型工作机。汽轮机主要由转动部分(转子)和固定部分(静体或静子)组成,其中,转动部分包括主轴、叶轮、动叶片和联轴器等;固定部分包括汽缸、蒸汽室、隔板、静叶片、汽封、轴承等。工作时,蒸汽在喷嘴中发生膨胀,压力降低,速度增加,热能转变为动能;高速汽流流经动叶片时,产生对动叶片的冲动力,以推动叶轮旋转做功,从而将蒸汽的动能变成轴旋转的机械能。汽轮机按结构可分为单级汽轮机和多级汽轮机,各级可装在一个汽缸内,也可分装在多个汽缸内,形成多缸汽轮机。多缸汽轮机在启动工况、停机工况或变负荷工况下,相邻两个汽缸间通过推拉装置来实现连续滑动,以保证汽轮机机组安全稳定地运行。目前,汽轮机汽缸间的推拉装置如图1所示,其为一根采用圆柱杆结构的推拉杆,所述推拉杆的两端分别与汽缸缸体或汽缸缸体附件螺纹连接。但是,上述结构存在以下缺陷:限于两汽缸间的间距及局部空间等因素,推拉杆通常为一根长度较长、直径较小的细长杆,在汽轮机的启动工况、停机工况或变负荷工况下,推拉杆受较大的轴向力,轴向变形量大,无法实现相邻两个汽缸间的连续滑动,从而给汽轮机的差胀设计带来复杂因素,降低了汽轮机机组的安全性及经济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刚性大、能实现相邻汽缸间连续滑动的汽轮机汽缸间的推拉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轮机汽缸间的推拉装置,用于连接相邻的前汽缸和后汽缸,所述推拉装置呈工字型,包括推拉本体、设在推拉本体前端的第一翼缘、以及设在推拉本体后端的第二翼缘,所述第一翼缘与前汽缸相连接,第二翼缘与后汽缸相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前汽缸的后端和第一翼缘的前端相抵靠,且第一翼缘和前汽缸通过多个固定螺栓相连接;所述后汽缸中开设有一与推拉装置的后端相适配的卡槽,所述第二翼缘卡在该卡槽中。优选地,所述后汽缸和第二翼缘之间设有多个、且沿前汽缸推拉后汽缸方向设置的第一调整垫片,所述第一调整垫片位于所述卡槽中。进一步地,所述前汽缸中设有一抗剪力槽,所述第一翼缘的前端设有一向前突出的、且位于抗剪力槽中的突出部。优选地,在垂直于前汽缸推拉后汽缸的方向上,所述突出部和前汽缸之间设有第二调整垫片,所述第二调整垫片位于所述抗剪力槽中。进一步地,所述前汽缸的后端设有前定位槽,所述第一翼缘的前端设有与前定位槽相对设置的后定位槽,所述前定位槽和后定位槽连通并形成一定位槽,该定位槽内设有固定在前汽缸上的调整垫块。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汽轮机汽缸间的推拉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推拉装置采用工字型的结构后,其在前汽缸与后汽缸的推拉方向上具有很好的抗弯曲、抗剪切能力,其刚性大,故汽轮机在启动工况、停机工况或变负荷工况下,前汽缸与后汽缸间通过该工字型的推拉装置相互推拉作用时,推拉装置变形非常小,从而能够实现相邻前汽缸和后汽缸间的连续滑动,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汽轮机汽缸间的推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A-A向剖视图。元件标号说明I前汽缸11抗剪力槽2 后汽缸21 卡槽3推拉装置31推拉本体32第一翼缘321突出部33第二翼缘4固定螺栓5第一调整垫片6第二调整垫片7 定位槽8 调整垫块【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专利技术可实施的范畴。如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汽轮机汽缸间的推拉装置,用于连接相邻的前汽缸I和后汽缸2,所述推拉装置3呈工字型,包括推拉本体31、设在推拉本体31前端的第一翼缘32、以及设在推拉本体31后端的第二翼缘33,所述第一翼缘32与前汽缸I相连接,第二翼缘33与后汽缸2相连接。图2中所示的箭头为汽轮机变工况过程中推拉装置3的推出方向,即前汽缸I向后推后汽缸2 ;汽轮机变工况过程中推拉装置3的拉伸方向为向前,与推出方向相反;图3中,X向为前后方向,也就是推拉方向,Y向为左右方向。本申请中,在前汽缸I推拉后汽缸2的方向上设置工字型推拉装置3,有效增加推拉本体31在垂直于推拉方向上的厚度,从而大大提高推拉本体31的抗弯曲性能,使推拉装置3具有较大的刚性,故汽轮机在启动工况、停机工况或变负荷工况下,前汽缸I与后汽缸2间通过该工字型的推拉装置3相互推拉作用时,推拉本体31的变形非常小,从而能够实现相邻设置的前汽缸I和后汽缸2间的连续滑动,最终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性。另外,汽轮机在启动工况、停机工况或变负荷工况下时,转子和静体处于不同的温度场域,具备不同的轴向膨胀特性,故为了尽可能的保证级组的效率并保证机组的安全运行,转子的动叶片和隔板的静叶片之间的间隙必须严格控制。本申请中,由于推拉装置3能够实现前汽缸I和后汽缸2连续滑动,即在前汽缸I对后汽缸2施加推力或拉力的情况下,前汽缸1、推拉装置3、后汽缸2三者能够保持同步移动,进而可确保动叶片和静叶片之间的间隙在可控范围内,从而有效减小了通流各级及级间间隙的设计值,使模块通流效率得到提升和优化,有利于提高汽轮机的整体热效率,还能满足多缸汽轮机的汽缸间膨胀系统的设计要求。本实施例中,推拉装置3和前汽缸1、后汽缸2的连接结构为:见图2和图3,所述前汽缸I的后端和第一翼缘32的前端相抵靠,且第一翼缘32和前汽缸I通过多个固定螺栓4相连接,进而将推拉装置3和前汽缸I相连接;所述后汽缸2中开设有一与推拉装置3的后端相适配的卡槽21,所述第二翼缘33卡在该卡槽21中,进而将推拉装置3和后汽缸2连接,如图3所示,由于卡槽21与推拉装置3的后端相适配,故卡槽21应包括一个宽度较小的槽和一个宽度较大的槽,所述推拉本体31的后端位于宽度较小的槽中,而第二翼缘33被卡在宽度较大的槽中。当然,所述第一翼缘32和前汽缸1、第二翼缘33和后汽缸2均可采用螺栓固定的结构,或均可采用卡槽固定的结构,或者第一翼缘32和前汽缸I采用卡槽固定结构、而第二翼缘33和后汽缸2采用螺栓固定结构。当推拉装置3和前汽缸I采用固定螺栓4固定的结构时,实际工作中,前汽缸I和后汽缸2之间可能会产生左右方向的偏移,该偏移量施加给固定螺栓4 一个剪力,容易导致固定螺栓4变形、甚至被剪断,进而影响汽轮机的正常运行。故本申请中,所述前汽缸I中设有一抗剪力槽11,所述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轮机汽缸间的推拉装置,用于连接相邻的前汽缸(1)和后汽缸(2),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装置(3)呈工字型,包括推拉本体(31)、设在推拉本体(31)前端的第一翼缘(32)、以及设在推拉本体(31)后端的第二翼缘(33),所述第一翼缘(32)与前汽缸(1)相连接,第二翼缘(33)与后汽缸(2)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轮机汽缸间的推拉装置,用于连接相邻的前汽缸(I)和后汽缸(2),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装置(3)呈工字型,包括推拉本体(31)、设在推拉本体(31)前端的第一翼缘(32)、以及设在推拉本体(31)后端的第二翼缘(33),所述第一翼缘(32)与前汽缸(I)相连接,第二翼缘(33)与后汽缸(2)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轮机汽缸间的推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汽缸(I)的后端和第一翼缘(32)的前端相抵靠,且第一翼缘(32)和前汽缸(I)通过多个固定螺栓(4)相连接;所述后汽缸(2)中开设有一与推拉装置(3)的后端相适配的卡槽(21),所述第二翼缘(33)卡在该卡槽(21)中。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轮机汽缸间的推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汽缸(2)和第二翼缘(33)之间设有多个、且沿前汽缸(I)推拉后汽缸(2)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华文祥顾永丹陈钢王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