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37020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20 20:02
本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在判断履带式车辆的行驶部件的磨损量是否超过规定量时使用,具有平板状的主体部、抵接面及磨损界限判断部。抵接面设置在主体部的端部,在实施部件的磨损量的判断时与成为基准的基准面抵接。磨损界限判断部在抵接面与基准面抵接的状态下设置在部件的磨损侧,具有第一判断部、第二判断部及第三判断部。第一判断部表示磨损量接近所述规定量。第二判断部经由高度差与第一判断部邻接配置,表示磨损量与规定量近似。第三判断部经由高度差与第二判断部邻接配置,表示磨损量到达规定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磨损界限判断量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其对构成例如推土机或液压挖掘机等履带式车辆的履带的各部件的磨损量判断是否达到需要更换部件的磨损界限。
技术介绍
在推土机或液压挖掘机等履带式车辆上安装有被环状履带卷绕的行驶装置。在该行驶装置中履带一边与地面接触一边旋转时,由于履带与地面的接触并且部件彼此之间的接触不断反复,因此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各部件(例如链通、履带板、链节等)的磨损量增加。所以,在磨损量超过规定量的情况下需要进行部件的更换。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用于判断履带式车辆的行驶相关部件的磨损量是否超过规定量的磨损量测量工具。该磨损量测量工具是卡尺式测量工具,通过使测量工具夹住被测量部位并读取刻度来测量各部件的长度。然后,通过比较测量的各部件的长度与使用前的各部件的长度来能够判断各部件的磨损程度。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昭49 - 124060号公报(昭和49年10月24日公开)
技术实现思路
然而,上述公报所公开的磨损量测量工具存在如下问题。S卩,上述文献公开的磨损量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难以掌握,不是谁都能够容易测量的工具。并且,为了使用该磨损量测量工具判断磨损量是否超过规定量,需要准备磨损前的各部件的尺寸数据,因此,在被测量物种类较多的情况下存在使用性差的问题。另外,虽然也可以使用超音波式磨损量测量装置等,但是在测量时需要充分清扫被测量物并且在被测量物的表面上涂抹凝胶等耦合液之后再进行测量等,因此非常费时费工。并且,在从被测量物没有充分除去砂土等附着物的情况下,存在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受到影响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简单的结构就能够瞬间判断磨损量是否超过规定量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第一专利技术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在判断履带式车辆的行驶部件的磨损量是否超过规定量时使用,具有平板状的主体部、抵接面及磨损界限判断部。抵接面设置于主体部的端部,在实施部件的磨损量判断时与成为基准的基准面抵接。磨损界限判断部在抵接面与基准面抵接的状态下设置在部件的磨损侧,具有第一判断部、第二判断部及第三判断部。第一判断部表示磨损量接近规定量。第二判断部经由高度差与第一判断部邻接配置,表示磨损量与规定量近似。第三判断部经由高度差第二判断部邻接配置,表示磨损量达到规定量。在此,用于适时管理履带式车辆的行驶部件因磨损而更换的时机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具有与磨损部件侧的基准面抵接的抵接面及分三个阶段设定的第一判断部、第二判断部及第三判断部。第一?第三判断部分阶段地设定而分别表示磨损量接近规定量、磨损量与规定量近似及磨损量达到规定量。在此,作为分三个阶段设定的第一?第三判断部,在例如将需要更换部件的磨损量设为(规定量)为100%的情况下,可以将第一判断部设定为50%、第二判断部设定为80%,第三判断部设定为100%。由此,在判断磨损部件的磨损量的情况下,首先使抵接面处于与部件侧的基准面抵接的状态,在保持该状态下只通过使磨损界限判断部(第一?第三判断部)靠近部件的磨损部位,就能够容易地判断当前的磨损量处于第一?第三判断部的哪一位置。其结果,使用者只要将磨损界限判断量规抵接于磨损部件的基准面和磨损部位,就能够瞬间判断是否处于因磨损而需要更换的状态。另外,与现有的卡尺式测量工具相比较,只需要简单地与磨损部件抵接即可,不需要进行测量作业,因此通过简单的构成,就能够实施磨损部件的判断。第二专利技术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在第一专利技术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的基础上,为了实施大小不同的测量部位的磨损界限的判断,具有多组抵接面与磨损界限判断部。在此,为了使用一个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判断多个部件的磨损状态,具有多组抵接面与磨损界限判断部。由此,例如在平板状的主体部的第一端部上设置第一部件,在第二端部上设置第二部件,在第三端部上设置第三部件,这样能够为每一个测量对象部件设置设定有各部件的磨损界限量的磨损界限判断部(第一?第三判断部)。其结果,能够用一个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实施多个磨损部件的判断,因此与为每一个部件准备不同的量规的情况相比,能够通过简单的构成,提高使用者的使用自由度。第三专利技术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在第一或第二专利技术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的基础上,多组抵接面与磨损界限判断部设置在主体部的不同侧面上。在此,上述多组抵接面与磨损界限判断部分别设置在例如多边形的主体部的不同侧面上。由此,使用者在判断不同磨损部件的磨损状态时,只通过改变进行测量的侧面,就能够以相同的要领容易地进行判断。另外,与在同一侧面配置用于判断不同磨损部件的磨损状态的抵接面和磨损界限判断部的情况相比,能够使磨损界限判断量规的大小紧凑。第四方面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在第一或第二专利技术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的基础上,抵接面作为与多个磨损界限判断部对应的共用的抵接面被设置。在此,将与磨损部件侧的基准面抵接的抵接面在多个磨损界限判断部中共用。由此,通过使与磨损部件的基准面抵接的抵接面共有化,使用者只通过将量规的朝向翻过来,使用其他磨损界限判断部来进行测量,就能够实施不同磨损部件的测量。另夕卜,通过使抵接面共有化,能够减少抵接面的数量,从而能够使磨损界限判断量规进一步简化。第五专利技术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在第一至第四专利技术中任一专利技术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的基础上,行驶部件包括构成履带式车辆的行驶装置的履带链节、履带链通及履带板。在此,作为进行磨损界限判断的磨损部件,使用在履带式车辆的行驶装置的履带周边设置的履带链节、履带链通及履带板。由此,能够使用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对作为履带式车辆的行驶部件最容易磨损的各部件适当管理部件的更换时机。第六专利技术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在第五专利技术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的基础上,判断履带链通的磨损界限的第二磨损界限判断部和判断履带板的磨损界限的第三磨损界限判断部设置在主体部的相反的侧面上,判断履带链节的磨损界限的第一磨损界限判断部设置在主体部的与第二磨损界限判断部和第三磨损界限判断部不同的一侧。在此,在对上述履带链节、履带链通、履带板三个部件的磨损量进行判断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中,用于测量测量范围最大的履带链节的第一磨损界限判断部配置在主体部的第一端侧,用于测量除履带链节之外的履带链通和履带板的第二磨损界限判断部和第三磨损界限判断部配置在主体部的与第一端相反的一侧的第二端侧。并且,第二磨损界限判断部和第三磨损界限判断部分别设置在主体部的相反的侧面上。由此,在主体部的侧面有效地配置以测量范围最大的履带链节为对象的第一磨损界限判断部和以除履带链节之外的履带链通和履带板为对象的第二磨损界限判断部和第三磨损界限判断部,就能够使构成更加简化。第七专利技术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在第五或第六专利技术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的基础上,第二磨损界限判断部和第三磨损界限判断部设置在主体部的同一侧面,使用共用的抵接面进行判断。在此,以上述履带链通为对象的第一磨损界限判断部和以履带链节为对象的第一磨损界限判断部设置在主体部的同一侧面上,使用共用的抵接面进行判断。由此,通过使以履带链通为对象的第二磨损界限判断部和以履带链节为对象的第一磨损界限判断部共用抵接面,能够减少抵接面的数量,从而能够使磨损界限判断量规更加简化。第八专利技术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在判断履带式车辆的行驶部件的磨损量是否超过规定量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在判断履带式车辆的行驶部件的磨损量是否超过规定量时使用,其特征在于,具有:平板状的主体部;抵接面,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端部,在实施部件的磨损量的判断时与成为基准的基准面抵接;磨损界限判断部,在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基准面抵接的状态下,其设置在所述部件的磨损侧,具有表示磨损量接近所述规定量的第一判断部、经由高度差与所述第一判断部邻接配置且表示磨损量与所述规定量近似的第二判断部、经由高度差与所述第二判断部邻接配置且表示磨损量达到所述规定量的第三判断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在判断履带式车辆的行驶部件的磨损量是否超过规定量时使用,其特征在于,具有: 平板状的主体部; 抵接面,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端部,在实施部件的磨损量的判断时与成为基准的基准面抵接; 磨损界限判断部,在所述抵接面与所述基准面抵接的状态下,其设置在所述部件的磨损侧,具有表示磨损量接近所述规定量的第一判断部、经由高度差与所述第一判断部邻接配置且表示磨损量与所述规定量近似的第二判断部、经由高度差与所述第二判断部邻接配置且表示磨损量达到所述规定量的第三判断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其特征在于, 为了实施大小不同的测量部位的磨损界限的判断,具有多组所述抵接面和所述磨损界限判断部。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其特征在于, 多组所述抵接面与所述磨损界限判断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不同的侧面上。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面设置成为与多个所述磨损界限判断部对应的共用的抵接面。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驶部件包括构成履带式车辆的行驶装置的履带链节、履带链通及履带板。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其特征在于, 判断所述履带链通的磨损界限的第二磨损界限判断部和判断所述履带板的磨损界限的第三磨损界限判断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相反的面上, 判断所述履带链节的磨损界限的第一磨损界限判断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与所述第二磨损界限判断部和所述第三磨损界限判断部不同的一侧。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磨损界限判断量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磨损界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北直明藤崎均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小松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