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黄原胶∕壳聚糖∕黄原胶制备双歧杆菌微胶囊的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0323511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14 10:35
一种利用黄原胶∕壳聚糖∕黄原胶制备双歧杆菌微胶囊的方法及应用,通过将双歧杆菌冻干菌粉接种于MRS肉汤中,活化三次后收集菌体得菌泥,将菌泥与配制成菌悬液;将菌悬液和黄原胶溶液混合后加入除氧剂溶液,混匀后得到双歧杆菌菌胶液,将双歧杆菌菌胶液加入壳聚糖溶液中搅拌获得微胶囊;待微胶囊完全交联后过滤,与黄原胶溶液再次混合搅拌,后过滤洗涤,最终得到双层的双歧杆菌微胶囊,微胶囊的活菌数为3.0~4.5×109CFU/g。将制备出的双歧杆菌微胶囊加入自制酸奶中,贮存4周后,其活菌数仍大于106CFU/g,且酸奶的酸度和pH变化不大,从而对酸奶的品质不会造成影响,饮用后可有效的发挥其益生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黄原胶/壳聚糖/黄原胶制备双歧杆菌微胶囊的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益生菌制品制备
,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黄原胶/壳聚糖/黄原胶制备双歧杆菌微胶囊的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a)是由法国Tisser博士从母乳喂养婴儿的粪便中分离出的一种厌氧菌。经研究发现,双歧杆菌是人体肠道中的一种重要的益生菌,其在肠道中定殖的数量往往与人的健康状况存在着关系。双歧杆菌作为一种典型的益生菌,可通过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平衡而发挥保健功能,例如具有双向调理胃肠的功能,抗癌作用,免疫调节功能等。但其对氧极为敏感,对低PH值的抵抗力差,活性保持较为困难。微胶囊技术具有防止外界环境因素破坏芯材、有效地控制芯材的释放、掩盖芯材的异味、改变芯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使其便于贮藏和运输等作用。可利用微胶囊及技术对益生菌进行双层包埋,以便对益生菌起到更强的保护作用。目前,利用微胶囊包埋技术保护双歧杆菌的报道很多,大多数都是利用海藻酸盐等材料作为包埋壁材对菌体进行单层或双层包埋。例如,CN1969889A中公开了一种益生菌的微胶囊,该微胶囊是以海藻酸钠和氯化钙为壁材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黄原胶∕壳聚糖∕黄原胶制备双歧杆菌微胶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双歧杆菌冻干菌粉接种于MRS肉汤中,在37℃培养条件下MRS活化三次,前两次以3~5%的接种量转接,并在37℃的条件下培养22~24h,第三次按照2~3%的接种量转接,并在37℃的条件下培养18h,后进行离心处理并收集菌体,弃去上清液得菌泥,将菌泥与浓度为0.85~0.9%的无菌生理盐水混合配制成1.2~1.3×109CFU/mL的菌悬液备用;2)取浓度为0.5~1.1%和0.1%的黄原胶溶液,灭菌和离心除气处理后备用;3)取浓度为0.4~1.3%壳聚糖溶液,调节pH至5~5.9备用;4)配制除氧剂溶液,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黄原胶/壳聚糖/黄原胶制备双歧杆菌微胶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双歧杆菌冻干菌粉接种于MRS肉汤中,在37°C培养条件下MRS活化三次,前两次以3~5%的接种量转接,并在37°C的条件下培养22~24h,第三次按照2~3%的接种量转接,并在37°C的条件下培养18h,后进行离心处理并收集菌体,弃去上清液得菌泥,将菌泥与浓度为0.85~0.9%的无菌生理盐水混合配制成1.2~1.3 X 109CFU/mL的菌悬液备用; 2)取浓度为0.5~1.1%和0.1 %的黄原胶溶液,灭菌和离心除气处理后备用; 3)取浓度为0.4~1.3%壳聚糖溶液,调节pH至5~5.9备用; 4)配制除氧剂溶液,除氧剂为异抗坏血酸钠或半胱氨酸盐酸盐,过滤除菌以备使用; 5)将步骤I)制备的菌悬液和步骤2)制备的浓度为0.5~1.1 %的黄原胶溶液按照1: (3~10)的质量比例混合后加入步骤4)制得的除氧剂溶液中,充分混匀后得到双歧杆菌菌胶液,除氧剂的添加量按照菌胶液总量的0.03~0.07%加入,将双歧杆菌菌胶液加入磁力搅拌器上的步骤3)制备的壳聚糖溶液中搅拌,菌胶液与壳聚糖比例为1: (3~6),加入后搅拌,获得微胶囊; 6)待微胶囊完全交联后过滤,将过滤后的微胶囊与步骤2)制备的0.1 %的黄原胶溶液以Ig: (20~40mL)混合搅拌,后将微胶囊过滤,并洗涤,最终得到双层的双歧杆菌微胶囊,微胶囊的活菌数为3.0~4.5X 109CFU/g。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合宋雅娟舒国伟刘妮娜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