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芽孢杆菌胞外酶表面改性聚乙烯的方法,属于微生物发酵和聚合物表面改性
技术介绍
从二十世纪中叶,不同类型的聚合物已经广泛应用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在这些不同种类的聚合物中,聚乙烯(PE)由于其供应量大、优良的耐化学性和加工性能、加工所需能量低、成本低等特点,大量用于制造塑料袋、塑料薄膜、牛奶桶等产品,被广泛用于国民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然而,由于聚乙烯分子量过大、疏水性强、表面能过低的特点,其对其他材料的粘附力很差,这限制了其在诸如涂胶、绘画、印刷等领域的应用。为提高聚乙烯的表面性能,有必要对聚乙烯进行表面改性。 聚合物表面改性是指在不影响材料本体性能的前提下,在材料表面纳米量级范围内进行一定的操作,赋予材料表面某些全新的性质,如亲水性、抗刮伤性等。大量的表面改性技术已经用来改性聚合物表面,如等离子体、电晕放电、放射线处理、离子束处理、火焰处理、化学处理等技术。最常见的技术之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芽孢杆菌胞外酶表面改性聚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胞外酶的生产过程和聚乙烯表面疏水性的改性方法。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芽孢杆菌胞外酶表面改性聚乙烯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胞外酶的
生产过程和聚乙烯表面疏水性的改性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胞外酶的生产过程:在选定的培养基
中接种芽孢杆菌YP1种子液,在适宜的产酶条件下发酵,然后通过一定的方法
分离浓缩得到胞外粗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胞外酶的生产过程,其特征是:本发明采用的菌
株为芽孢杆菌YP1(CGMCC6318,Bacillus sp.YP1),所用种子培养基为普通肉
汤培养基(牛肉膏3g,蛋白胨10g,氯化钠5g,加去离子水至1L,pH7.4±
0.2)。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胞外酶的生产过程,其特征是:本发明采用200mL
培养基/500mL锥形瓶体系;发酵产酶培养基组成为(g/L):葡萄糖20,KH2PO40.7,K2HPO40.7,MgSO4·7H2O0.7,NaNO32.0,NaCl0.005,FeSO4·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军,汪祥燕,杨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