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烯担载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10306416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8 06:09
一种石墨烯担载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具体步骤为:在加热条件下,将含氮配体与金属盐混合形成配合物,通过降温将所形成的配合物沉积在氧化石墨烯载体上,加入还原剂还原氧化石墨烯,经洗涤、干燥、热处理和酸洗获得石墨烯担载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为2-200nm的颗粒担载或包覆在被还原的氧化石墨烯上。在碱性条件下,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在氧还原反应中的起始电位较20wt%商品铂/碳电催化剂正移了35mV,耐久性和抗甲醇中毒的能力也优于20wt%商品铂/碳电催化剂。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担载型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可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石墨烯担载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电催化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石墨烯担载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技术介绍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电催化剂以贵金属钼及其合金为主,但由于钼的价格昂贵、资源匮乏、耐久性差、易被毒化等缺点,严重阻碍了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进程。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是研发可替代钼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降低燃料电池成本。中国专利(CN102324531A)报道了一种碳载CoN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在惰性气氛保护下,高温热处理Co盐、氮化合物和碳材料的混合物制备了碳担载CoN电催化剂,其在碱性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氧还原活性。中国专利(CN101859906A)报道了以钴源、氮源(三聚氰胺或六次甲基四胺)、炭黑为原料合成价格低廉的电催化剂,其在酸性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氧还原活性。中国专利(CN102626649A)报道了将含氮单体引入层状无机化合物,含氮单体在层间聚合、热解形成具有类石墨结构的氮掺杂非贵金属电催化剂,该电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氧还原催化活性与稳定性。P.Zelenay等以氮源(聚苯胺)、过渡金属源(铁和钴)及碳源(Ketjenblack EC-300J)为原料合成了 PAN1-FeCo-C系列电催化剂,在酸性体系中表现出优良的活性及稳定性(G.Wu, K.L.More, C.M.Johnston, P.Zelenay, Science, 2011,332,443-447)。J.P.Dodelet 等利用氨腈、FeSO4.7H20 及 BlackPearls2000为原料合成了碳载Fe/N/C非贵金属电催化剂,该催化剂经球磨、酸洗及热处理后在酸性体系下有一定的氧还原活性(J.Tian, L.Birry, F.Jaouen, J.P.Dodelet, Electrochim.Acta2011, 56,3276 - 3285)。J.J.Zhang等以氮化物(三吡啶基三嗪)、Fe盐及碳材料的混合物制备了碳载Fe-TPTZ/C电催化剂,该催化剂经高温处理后表现出一定的氧还原活性(L.C.Wang, L.Zhang, J.J.Zhang, Electrochim.Acta2011, 13, 447 - 449)。美国专利(US2011/0281204A1)报道了一系列的碳载PANI (聚苯胺)-Fe-C电催化剂,在酸性体系下具有一定的氧还原活性。上述方法都只采用了一种含氮配体,所制备的电催化剂的粒径大,性能与钼基电催化剂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因此,研发具有氧还原活性高,耐久性好和抗中毒等特点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石墨烯具有高的比表面积、良好的导电性、高机械强度和硬度以及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可以用作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载体。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制备方法,以石墨烯为载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含氮配体(如:邻菲罗啉和三聚氰胺),采用两种金属盐(如铁盐和钴盐),制备了系列新型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此制备方法成功地将氮掺杂于被还原的氧化石墨烯中,有效地提高了含氮量,且被担载的铁、钴氧化物纳米颗粒的尺寸较小,密度高,分散均匀。在碱性条件下,所制备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氧还原活性与20wt%商业钼/碳电催化剂相近,耐久性好,抗甲醇中毒,且具有近四电子转移的氧还原过程,可应用于燃料电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石墨烯担载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该方法原料来源丰富,操作简单,易于控制,制备成本低,所得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氧还原活性高,耐久性好,具有抗甲醇中毒等特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石墨烯担载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在加热条件下,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氮配体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盐混合形成配合物,通过降温将所形成的配合物沉积在氧化石墨烯载体上,加入还原剂还原氧化石墨烯,经洗涤、干燥、热处理和酸洗获得石墨烯担载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具体步骤为:将含氮配体与金属盐溶解在5(T100° C的水中,回流搅拌0.5~24h ;将氧化石墨烯在水中超声分散,5(T100° C下预热0.5~24h,得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将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与上述溶液混合,回流搅拌0.5^24h,冷却至室温;加入还原剂固体或其水溶液,反应0.5~24h ;抽滤、烘干;在400~1200° C下的载气中焙烧0.5~5h,冷却至室温;加入5~5000mL酸性水溶液,在5(T100° C的水浴中回流0.524h后,抽滤,水洗至中性,烘干。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石墨烯担载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含氮配体包括4,4’ -联吡啶、2,2’ -联吡啶、邻菲罗啉、吡啶二胺或三聚氰胺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含氮配体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百分比为l:10(Tl:l。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石墨烯担载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金属盐包括Fe、Co、Cr、Cu、N1、Mn、Zn、Mg的氯化物、乙酰丙酮基化合物、硝酸盐、乙酸盐、碳酸盐、磷酸盐、硫酸盐,草酸盐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所述金属盐在石墨稀上的载量为0.1-5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石墨烯担载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的浓度为0.1~100mg/mL。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石墨烯担载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还原剂固体或其水溶液包括甲醛、甲酸、硼氢化锂、硼氢化钠、硼氢化钾、硼氢化胺、甲醇、乙醇、多元醇、水合肼、乙二酸、苹果酸、柠檬酸、葡萄糖、蔗糖、抗坏血酸和它们的衍生物及类似物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混合物;在整个体系中,还原剂的最终浓度为0.5~1000mmol/L。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石墨烯担载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载气包括氦气、氖气、氩气、氮气、氨气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的混合气体。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石墨烯担载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所述酸性水溶液包括硼酸、硫酸、苯磺酸、盐酸、氢溴酸、氢碘酸、磷酸、钨酸、氢氟酸、磷钨酸、硝酸、高氯酸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酸性水溶液的浓度为0.ri0mol/Lo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所述方法制备的石墨烯担载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该催化剂为2-200nm的颗粒担载或包覆在被还原的氧化石墨烯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石墨烯担载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应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与现有 报道的碳材料担载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a)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含氮配体作为氮源,从而提高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氧还原活性。b)利用石墨烯作为载体,提高氧还原活性,增加电催化剂的稳定性。c)反应条件温和,避免了高温、高压下Ostwald熟化现象和重结晶现象,得到密度高、分散均匀、尺寸较小的纳米颗粒。d)该非贵金属电催化剂可用于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在碱性条件下的氧还原反应中,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起始电位(0.153V)高于40ugPtcnT2的20wt%商业钼/碳电催化剂的起始电位(0.148V);其半波电位与20ugPtcm_2的商业钼/碳电催化剂的半波电位仅负移30mV,与40 μ gPtcnT2的20wt%商业钼/碳电催化剂仅负移45mV。且这种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电子平均转移数为3.6,接近4,表明氧还原反应主要通过四电子过程生成H2O,仅有少量的副产物H2O2生成。经过1500圈的循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墨烯担载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氮配体与金属盐溶解在50~100°C的水中,回流搅拌0.5~24h;将氧化石墨烯在水中超声分散,50~100°C下预热0.5~24h,得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将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与上述溶液混合,回流搅拌0.5~24h,冷却至室温;加入还原剂固体或其水溶液,反应0.5~24h;抽滤、烘干;在400~1200℃下的载气中焙烧0.5~5h,冷却至室温;加入5~5000mL酸性水溶液,在50~100°C的水浴中回流0.5~24h后,抽滤,水洗至中性,烘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石墨烯担载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含氮配体与金属盐溶解在5(Τ100- C的水中,回流搅拌0.5^24h ;将氧化石墨烯在水中超声分散,5(T100° C下预热0.5~24h,得到氧化石墨烯水溶液,将氧化石墨烯水溶液与上述溶液混合,回流搅拌0.5^24h,冷却至室温;加入还原剂固体或其水溶液,反应0.5^24h ;抽滤、烘干;在40(Tl20(TC下的载气中焙烧0.5飞h,冷却至室温;加入5~5000mL酸性水溶液,在5(T100° C的水浴中回流0.5~24h后,抽滤,水洗至中性,烘干。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石墨烯担载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氮配体包括4,4’ -联吡啶、2,2’ -联吡啶、邻菲罗啉、吡啶二胺或三聚氰胺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含氮配体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百分比为l:10(Tl:l。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石墨烯担载的非贵金属电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盐包括Fe、Co、Cr、Cu、N1、Mn、Zn、Mg的氯化物、乙酰丙酮基化合物、硝酸盐、乙酸盐、碳酸盐、磷酸盐、硫酸盐,草酸盐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物,所述金属盐在石墨稀上的载量为 0.1-50%ο4.按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玉江谢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