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志军专利>正文

套管式榫卯结构单元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05921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8 0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套管式榫卯结构单元,包括:一根外包管型框架和若干根位于外包管型框架内的内撑管型框架;外包管型框架上设有若干开口,当部分或全部内撑管型框架从外包管型框架的端部被抽出后,在外包管型框架内形成空缺部位,开口和空缺部位形成榫槽。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套管式榫卯结构单元的两个应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无须装钉,无须粘合剂,结构稳固,拆装快捷,轻便耐用,可重复使用,环保的优点,属于组装结构技术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套管式榫卯结构单元及其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装结构,具体涉及套管式榫卯结构单元及其应用,可应用于包括工程建筑,家具,玩具,包装等等与榫卯结构相关的

技术介绍
榫卯结构,是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的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榫卯是极为精巧的专利技术,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使得中国传统的木结构成为超越了当代建筑排架、框架或者刚架的特殊柔性结构体,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榫卯,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榫头);凹进部分叫卯(或榫眼、榫槽),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这是中国古代建筑、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旌迎结构是榫和卯的结合,是木件之间多与少、高与低、长与短之间的巧妙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个方向的扭动。最基本的榫卯结构由两个构件组成,其中一个的榫头插入另一个的榫眼中,使两个构件连接并固定。然而现有的榫卯结构一般是实心木条连接成框架,其具有如下缺点:1.带榫槽的木条和带榫头的木条均为实心结构,重量较重,且运输时只能依次叠置放置,占用较大的空间。2.木材的榫槽和榫头的加工难度大。3.框架一旦加工成型后,专用性较强,无法再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运输时节省空间、便于加工、用途广的套管式榫卯结构单元,利用管型的空间保留的特性,对传统的榫卯结构进行革新,让其成为可随时变化组合的,并可延续深化加强的,且更加稳固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套管式榫卯结构单元用于产品包装的应用,结构简单、对产品进行全方位保护,具有防震动,防撞击,防磨花的功能。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套管式榫卯结构单元组成框架结构的应用,无须装钉,无须粘合剂,结构稳固,拆装快捷,轻便耐用,可重复使用,环保。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套管式榫卯结构单元,包括:一根外包管型框架和若干根装嵌在外包管型框架内的内撑管型框架;外包管型框架上设有若干开口,当至少一根内撑管型框架的部分或全部从外包管型框架的端部被抽出后,在外包管型框架内形成空缺部位,开口和空缺部位形成榫槽。外包管型框架的横截面为正圆形或正多边形。其中需要对几种特殊的形状进行说明:选用正圆形,具有较好的弹性,应用于产品包装时能起到缓冲作用,有效保护产品;选用三角形,具有较好的让位特性,特别适用于异形产品的包装,能适应多种产品形状;选用正方形,具有较好的定位特性,包装产品时不易移位,组成三维空间框架时结构稳固;而采用正六边形则可兼具上述三者的特性。内撑管型框架的横截面为正圆形和正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几种。其中需要对几种特殊的形状进行说明:选用正圆形,具有较好的弹性,应用于产品包装时能起到缓冲作用,有效保护产品;选用三角形,具有较好的让位特性,特别适用于异形产品的包装,能适应多种产品形状;选用正方形,具有较好的定位特性,包装产品时不易移位,组成三维空间框架时结构稳固;而采用正六边形则可兼具上述三者的特性。外包管型框架的横截面为正圆形和正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内撑管型框架的横截面为正圆形和正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内撑管型框架的数量为η的平方,其中η取正整数,一根外包管型框架内的所有内撑管型框架的横截面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这种结构即进行标准化设计,使得套管式榫卯结构单元的通用性和延展性更强。开口的宽度与内撑管型框架的高度或宽度相应。本文所说的内撑管型框架和外包管型框架的高度或宽度定义如下:将内撑管型框架放在平面上,横截面上左右两端的距离为宽度,上下两端的距离为高度。例如对正圆形来说,宽度和高度均为其直径;对于正三角形来说,宽度为边长,高度为高;对于正方形来说,宽度和高度均为边长;对于正五边形来说,横截面上左右两个角之间的距离为宽度,上角和下边的距离为高度;如此类推。此处的相应,指的是大致相同,误差来源于产品加工、壁厚和外力形变等因素。外包管型框架包括缓冲边,缓冲边的宽度与内撑管型框架的高度或宽度相应;缓冲边与开口相邻。缓冲边是开设开口后,在外包管型框架的管壁上留下的边。设置这种结构后,用于产品包装时,当产品插入榫槽后,被抽出的内撑管型框架垫在产品之间以及产品和包装箱之间,被抽出的内撑管型框架与缓冲边共同支撑产品。在长度方向上,开口位于外包管型框架的端部或两端之间;在横截面方向上,开口覆盖部分横截面或贯穿整个横截面。开口的边为平口,或者为锯齿形。锯齿形相比平口使得开口的部位具有一定的弹性,对产品的厚度的工差具有更强的适用性(适应一个尺寸范围)和对产品的防护具有更强的缓冲性。套管式榫卯结构单元的应用,使用两组以上的套管式榫卯结构单元包装产品;各组套管式榫卯结构单元环绕产品设置,产品同时卡入各组套管式榫卯结构单元的榫槽内;产品连同各组套管式榫卯结构单元共同放入包装箱内,被抽出的内撑管型框架垫在产品和包装箱之间。套管式榫卯结构单元的应用,使用两组以上的套管式榫卯结构单元组成框架,被抽出的内撑管型框架作为榫头插入榫槽内,被抽出的内撑管型框架将外包管型框架连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原理是:从外包管型框架内抽取内撑管型框架,在外包管型框架内形成空缺部位;外包管型框架上通过切纸机加工开口,开口和空缺部位形成榫槽;调整切纸机加工开口的形状和大小并配合抽出内撑管型框架的数量,即可决定榫槽的形状和大小。采用套管式结构,节省运输空间,配以开口的灵活设置,榫槽灵活设置;当产品插入榫槽进行产品包装时,产品充当榫头与榫槽构成榫卯式结构对产品进行限位;当抽出的内撑管型框架充当榫头与榫槽构成榫卯式结构时,外包管型框架和内撑管型框架纵横交错组成框架,此时框架可用于产品的包装限位或构成框架形的家具。将外包管型框架和内撑管型框架进行标准化设计,即同时满足:1.管型框架必须符合横截面无限长度相等的标准;2.管型框架的横截面形状必须是正圆形,或任意正多边形;3.当两根或者以上任意形状的管型框架组成结构时,同类别管型框架的壁厚必须相等,同时,其横截面的宽度或者高度必须相等;4.当内撑管型框架装填在外包管型框架中使用时,其数量必须符合N的平方的比例准则,其中N取正整数。这样,当出现需要对结构进行延续深化加强的情况下,则可参照相同规则在内撑管型框架中装填下一级的内撑管型框架,以此类推。标准化设计能让同一管型框架具有更强的适用性,避免因为个别定做而导致的资源的浪费和成本的增加。能让榫卯结构相比现状常规应用,具有更加广阔的创作空间,更加轻便,更加节省物料。外包管型框架上设有成对的凹陷的提手,其中一个提手位于外包管型框架的首端,另一个提手位于外包管型框架的尾端。总的说来,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使用中空的管型结构,最大限度节省材料。同时,因为管型框架的空间保留的特性,具备了可以随时对结构进行延续深化的扩展能力。2.管型框架自身,已经具备了防震动,防撞击的能力,因此,对于产品的外箱包装的要求可以降至最低标准,有效节约包装成本。3.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只需要运用现今印刷行业常规使用的切纸机即可进行冲孔制作,并可一次冲切完成。同时,对冲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套管式榫卯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根外包管型框架和若干根嵌装在外包管型框架内的内撑管型框架;外包管型框架上设有若干开口,当至少一根内撑管型框架的部分或全部从外包管型框架的端部被抽出后,在外包管型框架内形成空缺部位,开口和空缺部位形成榫槽。

【技术特征摘要】
1.套管式榫卯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 包括:一根外包管型框架和若干根嵌装在外包管型框架内的内撑管型框架; 外包管型框架上设有若干开口,当至少一根内撑管型框架的部分或全部从外包管型框架的端部被抽出后,在外包管型框架内形成空缺部位,开口和空缺部位形成榫槽。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式榫卯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管型框架的横截面为正圆形或正多边形。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式榫卯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撑管型框架的横截面为正圆形和正多边形中的一种或几种。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管式榫卯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包管型框架的横截面为正圆形和正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内撑管型框架的横截面为正圆形和正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内撑管型框架的数量为η的平方,其中η取正整数,一根外包管型框架内的所有内撑管型框架的横截面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套管式榫卯结构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的宽度与内撑管型框架的高度或宽度相应。6.按照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志军
申请(专利权)人:杨志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