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天窗遮阳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05241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8 0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天窗遮阳板,包括板体,为复合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无纺布、第一玻纤层、第一胶水层、聚氨酯泡沫块、第二胶水层、第二玻纤层、泡沫背胶和面料,板体后端包括折弯的加强结构,第一玻纤层和第二玻纤层前端密度大、重量高,后端密度小、重量低;板体前端还包括把手,板体两侧还包括的滑脚和弹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板体在前端和后端都能满足刚性强度的同时,达到了前端和后端强度的均匀、总体重量减轻和成本降低的目的;此遮阳板还减少了胶水的用量,减少了车内空气污染,改善了车内的空气质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机动车天窗遮阳板,包括板体,为复合层结构,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无纺布、第一玻纤层、第一胶水层、聚氨酯泡沫块、第二胶水层、第二玻纤层、泡沫背胶和面料,板体后端包括折弯的加强结构,第一玻纤层和第二玻纤层前端密度大、重量高,后端密度小、重量低;板体前端还包括把手,板体两侧还包括的滑脚和弹片。本技术的板体在前端和后端都能满足刚性强度的同时,达到了前端和后端强度的均匀、总体重量减轻和成本降低的目的;此遮阳板还减少了胶水的用量,减少了车内空气污染,改善了车内的空气质量。【专利说明】机动车天窗遮阳板
本技术涉及机动车天窗
,特别涉及机动车天窗的遮阳板。
技术介绍
传统的机动车天窗遮阳板的板体在每个区域的玻纤的密度和重量都是相同的,其缺点是:重量大、强度不均匀,成本高;同时由于板体使用胶水较多,导致使车内空气质量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成本低、重量轻,刚性强且均匀的遮阳板。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机动车天窗遮阳板,包括板体,所述的板体为复合层结构,所述的板体后端包括折弯的加强结构,所述的板体前端密度大、重量高,后端密度小、重量低。进一步地,所述的板体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基板、泡沫背胶和面料。进一步地,所述的基板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无纺布、第一玻纤层、第一胶水层、聚氨酯泡沫块、第二胶水层和第二玻纤层。进一步地,所述的板体前端密度大、重量高,后端密度小、重量低是指所述的第一玻纤层和第二玻纤层前端密度大、重量高,后端密度小、重量低。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玻纤层和第二玻纤层前端密度大、重量高,后端密度小、重量低是指所述的第一玻纤层和第二玻纤层前端在与后端使用相同玻纤的基础上仅在前端增加适量的玻纤,以分别达到前端和后端设计强度的要求。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玻纤层和第二玻纤层前端密度大、重量高,后端密度小、重量低是指所述的第一玻纤层和第二玻纤层前端使用密度大、重量高的玻纤,后端使用密度小、重量低的玻纤,可以分别达到前端和后端设计强度的要求。 进一步地,还包括把手,所述板体的前端设有固定把手的螺钉。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板体两侧的滑脚和弹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即通过在板体后端设置折弯的加强结构后,在板体的前端和后端采用不同密度和重量的玻纤,使前端和后端都能满足刚性强度的同时,达到了前端和后端强度的均匀、总体重量减轻和成本降低的目的;此遮阳板减少了胶水的用量,减少了车内空气污染,改善了车内的空气质量;同时此遮阳板通过两侧的滑脚和弹片改善了遮阳板的滑动力、降低了振动噪音。【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机动车天窗遮阳板的板体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机动车天窗遮阳板的板体复合层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机动车天窗遮阳板的板体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机动车天窗遮阳板的滑脚和弹簧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机动车天窗遮阳板实施例1的基板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机动车天窗遮阳板实施例2的基板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专利附图】【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机动车天窗遮阳板,包括板体1,所述的板体I为复合层结构,所述的板体I后端包括折弯的加强结构109,所述的板体I前端密度大、重量高,后端密度小、重量低。如图2所示,所述的板体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基板6、泡沫背胶107和面料108。所述的基板6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无纺布101、第一玻纤层102、第一胶水层103、聚氨酯泡沫块104、第二胶水层105和第二玻纤层106。所述的板体I前端密度大、重量高,后端密度小、重量低是指所述的第一玻纤层102和第二玻纤层106前端密度大、重量高,后端密度小、重量低。还包括把手2,所述板体的前端设有固定把手的螺钉3。还包括设于所述板体I两侧的滑脚4和弹片5。如图5所示,所述的第一玻纤层102和第二玻纤层106前端密度大、重量高,后端密度小、重量低是指所述的第一玻纤层102和第二玻纤层106前端在与后端使用相同玻纤的基础上仅在前端再增加适量的玻纤1021、1061,以分别达到前端和后端设计强度的要求。实施例2如图1所示,一种机动车天窗遮阳板,包括板体1,所述的板体I为复合层结构,所述的板体I后端包括折弯的加强结构109,所述的板体I前端密度大、重量高,后端密度小、重量低。如图2所示,所述的板体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基板6、泡沫背胶107和面料108。所述的基板6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无纺布101、第一玻纤层102、第一胶水层103、聚氨酯泡沫块104、第二胶水层105和第二玻纤层106。所述的板体I前端密度大、重量高,后端密度小、重量低是指所述的第一玻纤层102和第二玻纤层106前端密度大、重量高,后端密度小、重量低。还包括把手2,所述板体的前端设有固定把手的螺钉3。还包括设于所述板体I两侧的滑脚4和弹片5。如图6所示,所述的第一玻纤层102和第二玻纤层106前端密度大、重量高,后端密度小、重量低是指所述的第一玻纤层102和第二玻纤层106前端使用密度大、重量高的玻纤1022、1062,后端使用密度小、重量低的玻纤1023、1063,可以分别达到前端和后端设计强度的要求。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即凡依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机动车天窗遮阳板,包括板体,所述的板体为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后端包括折弯的加强结构,所述的板体前端密度大、重量高,后端密度小、重量低。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天窗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从上到下依次包括:基板、泡沫背胶和面料。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天窗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无纺布、第一玻纤层、第一胶水层、聚氨酯泡沫块、第二胶水层和第二玻纤层。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动车天窗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前端密度大、重量高,后端密度小、重量低是指所述的第一玻纤层和第二玻纤层前端密度大、重量高,后端密度小、重量低。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天窗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玻纤层和第二玻纤层前端密度大、重量高,后端密度小、重量低是指所述的第一玻纤层和第二玻纤层前端在与后端使用相同玻纤的基础上仅在前端再增加适量的玻纤。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动车天窗遮阳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玻纤层和第二玻纤层前端密度大、重量高,后端密度小、重量低是指所述的第一玻纤层和第二玻纤层前端使用密度大、重量高的玻纤,后端使用密度小、重量低的玻纤。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天窗遮阳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所述板体的前端设有固定把手的螺钉。8.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机动车天窗遮阳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板体两侧的滑脚和弹片。【文档编号】B60J7/00GK203752842SQ201320861225【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车天窗遮阳板,包括板体,所述的板体为复合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后端包括折弯的加强结构,所述的板体前端密度大、重量高,后端密度小、重量低。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定国郁雷
申请(专利权)人:伟巴斯特车顶供暖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