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件和密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00895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7 06:52
提供了一种密封件,该密封件构造成安装到一对连接器外壳之中的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外周面,从而密封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外周面与第二连接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密封件的内周面形成有在该密封件的轴向上与第一波长匹配的突起和凹槽。密封件的外周面形成有在轴向上与第二波长匹配的突起和凹槽。第一波长等于或者小于第二波长。内周面的突起的位置在轴向上偏离外周面的突起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提供了一种密封件,该密封件构造成安装到一对连接器外壳之中的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外周面,从而密封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外周面与第二连接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密封件的内周面形成有在该密封件的轴向上与第一波长匹配的突起和凹槽。密封件的外周面形成有在轴向上与第二波长匹配的突起和凹槽。第一波长等于或者小于第二波长。内周面的突起的位置在轴向上偏离外周面的突起的位置。【专利说明】密封件和密封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密封件和密封结构,并且特别是涉及一种环状密封件和使用该密封件的密封结构,所述密封件的外周面和内周面形成有突起和凹槽。
技术介绍
例如,专利文献I公开了一种密封结构,其中包括彼此嵌合的一对筒状连接器外壳,环状密封件(例如,橡胶密封垫)安装到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外周面,并且当将第二连接器外壳嵌合到第一连接器外壳时,由密封件密封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外周面与第二连接器外壳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在专利文献I中,将筒状保持器安装到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外周面,所述筒状保持器防止将密封件从与密封件的安装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后方卸下,并且保持器在密封件侧处的端部形成有覆盖密封件的后端部的挤压部。因此,即使当在嵌合这两个连接器外壳时第二连接器外壳在嵌合方向上的先端部与密封件的后端部之间的接触状态存在偏差时,利用嵌合这两个连接器外壳的力使密封件从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外周面卸下,因为保持器的挤压部覆盖密封件的后端部,所以能够防止密封件卷曲。:日本专利公开N0.10-199610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密封件,该密封件构造成安装到一对连接器外壳之中的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外周面,从而密封所述一对连接器外壳之中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的所述外周面与第二连接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其中,所述密封件的内周面形成有在该密封件的轴向上与第一波长匹配的突起和凹槽,所述密封件的外周面形成有在所述轴向上与第二波长匹配的突起和凹槽,所述第一波长等于或者小于所述第二波长,并且所述内周面的所述突起的位置在所述轴向上偏离所述外周面的所述突起的位置。所述密封件可以构造成使得:所述外周面的所述突起的顶部的位置与所述内周面的所述凹槽的底部的位置在所述轴向上彼此一致。所述密封件可以构造成使得:所述内周面的所述突起距离所述内周面的所述凹槽的高度小于所述外周面的所述突起距离所述外周面的所述凹槽的高度。所述密封件可以构造成使得:所述密封件的所述内周面在所述轴向上的两个端部中的至少一个端部处形成有平面,并且所述平面距离所述内周面的所述凹槽的高度等于所述内周面的所述突起距离所述内周面的所述凹槽的所述高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密封结构,包括:第一连接器外壳;第二连接器外壳;以及密封件,该密封件安装在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外周面上,从而密封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外周面与第二连接器外壳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其中密封件的内周面形成有在密封件的轴向上与第一波长匹配的突起和凹槽,密封件的外周面形成有在轴向上与第二波长匹配的突起和凹槽,第一波长等于或者小于第二波长,并且内周面的突起的位置在轴向上偏离外周面的突起的位置。所述密封件可以构造成使得:所述外周面的所述突起的顶部的位置与所述内周面的所述凹槽的底部的位置在所述轴向上彼此一致。所述密封件可以构造成使得: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的所述外周面形成有从所述外周面升高的阶梯部;所述密封件在该密封件安装到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安装方向上的前表面面对所述阶梯部;所述密封件的所述内周面在所述安装方向上的前端部形成有平面;并且所述平面距离所述内周面的所述凹槽的高度等于所述内周面的所述突起距离所述内周面的所述凹槽的高度。密封件可以具有环状,并且第一连接器外壳和第二连接器外壳可以具有筒状。【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使用本专利技术密封件的密封结构的实施例的概略构造的截面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密封件的总体透视图。图3是图2的纵向截面图。图4是图3的局部A的放大图。图5A和5B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密封件挤压连接器外壳并且变形的截面图。图6A至6C是示出传统密封件挤压连接器外壳并且变形的截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传统密封件的内周面和外周面在轴向上形成有环状突起和凹槽。在专利文献I中,因为保持器覆盖密封件的后端部,所以在将这两个连接器外壳嵌合在一起时,密封件的后端部不卡住第二连接器外壳的先端部,而将密封件的突起部推到第二连接器外壳的先端部,并且在预定方向上变形。 图6A至6C是示出将安装到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密封件推到第二连接器外壳的先端部并且变形的截面图。如图6A所示,沿着第一连接器外壳51的外周面的阶梯部52安装密封件50,并且内周面和外周面二者的突起部在轴向上形成为彼此一致。密封件50的外周面53形成有两个突起部54、55和一个凹槽部56,并且密封件50的内周面57也形成有两个突起部58、59和一个凹槽部60。图6中的箭头X示出嵌合第二连接器外壳61的方向,并且将箭头所指的一侧称为前侧。如图6B所示,当将第二连接器外壳61推到前侧时,第二连接器外壳61的先端部挤压密封件50的外周面53的后突起部55。因此,在突起部55作为支点的情况下,将外周面53的相邻凹槽部56推向内周面57,并且在发生变形的情况下,前突起部54向着凹槽部56的内周面57倒下。然后,在突起部54发生变形的情况下,密封件50的前端部升高。换句话说,在密封件50中,外周面53的两个突起部54和55在箭头方向上旋转并且变形。随后,如图6C所示,当进一步向前推动第二连接器外壳61时,已经升高的密封件50的前端部上跨于阶梯部52,并且卡在第二连接器外壳61与第一连接器外壳51的阶梯部52之间的空间中。因此,不能将第二连接器外壳61推到正确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将密封件50的内周面57形成为平面,则在密封件50变形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卡住前端部,但是因为密封压力分散并且防水性降低,所以需要内周壁57形成有突起部和凹槽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有利方面是提供一种密封件,该密封件在其内周面和外周面形成有突起和凹槽,并且抑制卡住。接下来,将参考附图描述适用本专利技术的密封件和使用该密封件的密封结构的实施例。该实施例的密封结构例如应用于装载到车辆中的防水连接器等。在一对筒状连接器外壳中,环状密封件安装到第一连接器(下面称为阴外壳)的外周面,并且当使第二连接器外壳(下面称为阳外壳)嵌合到阴外壳时,阴外壳的外周面与阳外壳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由密封件密封,但是阴外壳、阳外壳和密封件的构造并不限于实施例中的示例。例如,该对连接器外壳并不分别限于筒状,并且可以形成为矩形管状。密封件并不限于环状,并且可以形成为矩形管状。图1是该实施例的密封结构I的截面图。密封结构I包括由合成树脂制成的阴外壳2 (第一连接器外壳)和阳外壳3 (第二连接器外壳)以及环状的密封件4 (自然状态下的形状)。阴外壳2包括:筒状内管部5,该筒状内管部5自身保持在电线连接到的端子金具(图中未示出)内部;以及外管部6,该外管部6与内管部5同轴配置并且位于内管部5在径向上的外侧。环状收纳空间7形成在内管部5的外周面与外管部6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中。如下所述,将图1中的箭头X所示的方向(轴向)规定为前后方向,并且将该图的右侧规定为前侧。在其他图中,与图1相似,将每个图的右侧规定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密封件,该密封件构造成安装到一对连接器外壳之中的第一连接器外壳的外周面,从而密封所述一对连接器外壳之中的所述第一连接器外壳的所述外周面与第二连接器的内周面之间的间隙,其中,所述密封件的内周面形成有在该密封件的轴向上与第一波长匹配的突起和凹槽,所述密封件的外周面形成有在所述轴向上与第二波长匹配的突起和凹槽,所述第一波长等于或者小于所述第二波长,并且所述内周面的所述突起的位置在所述轴向上偏离所述外周面的所述突起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屋義信泷下隆太山田刚岩部真明平田敏树
申请(专利权)人: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