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碳化硅陶瓷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300224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7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碳化硅陶瓷换热器,包括碳化硅陶瓷上堵盘、碳化硅陶瓷下堵盘、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上归集口、下归集口和外壳,所述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设置于外壳内,碳化硅陶瓷上堵盘和碳化硅陶瓷下堵盘上设置有阶梯孔,所述的阶梯孔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一侧的孔径大于另一侧的孔径,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的两端通过阶梯孔分别与碳化硅陶瓷上堵盘和碳化硅陶瓷下堵盘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阶梯孔,改变了现有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与碳化硅陶瓷上堵盘和碳化硅陶瓷下堵盘之间的连接关系,解决了因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碳化硅陶瓷上堵盘和碳化硅陶瓷下堵盘与外壳因冷热不均导致的膨胀程度不同引起的密封失效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碳化硅陶瓷换热器,包括碳化硅陶瓷上堵盘、碳化硅陶瓷下堵盘、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上归集口、下归集口和外壳,所述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设置于外壳内,碳化硅陶瓷上堵盘和碳化硅陶瓷下堵盘上设置有阶梯孔,所述的阶梯孔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一侧的孔径大于另一侧的孔径,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的两端通过阶梯孔分别与碳化硅陶瓷上堵盘和碳化硅陶瓷下堵盘相连接。本技术通过设计阶梯孔,改变了现有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与碳化硅陶瓷上堵盘和碳化硅陶瓷下堵盘之间的连接关系,解决了因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碳化硅陶瓷上堵盘和碳化硅陶瓷下堵盘与外壳因冷热不均导致的膨胀程度不同引起的密封失效问题。【专利说明】一种碳化娃陶瓷换热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碳化硅陶瓷换热器,属于热交换设备

技术介绍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在冶金、石油、化工、电力、食品、制药等领域的具有广泛的应用。酸洗是轧钢生产过程中的一道重要工艺,酸的温度对酸洗效果有显著影响。以盐酸酸洗为例,相同浓度的盐酸,温度从18°C提高到60°C时,酸洗速度可提高将近10倍。因此高效、节能、安全的盐酸加热工艺和设备对于轧钢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换热器利用高温水蒸气加热盐酸是有效的途径,目前常用的主要是石墨换热器。中国专利文献CN101526317A (申请号200910135702.X)公开了一种块孔式石墨换热器,通过在石墨块上加工纵横垂直又互不贯通的通道实现换热,但是其加工复杂,且纵横通道间壁一旦破损就会造成换热流体混串使设备失效,无法检修再利用;中国专利文献CN102840775A (申请号201210210819.1)公布了一种均匀排布的石墨管管式石墨换热器,但是众所周知,虽然石墨理论热导率很高,但一般块状石墨热导率只有5-20W/(m.K),低的热导率限制了换热效率,而且石墨强度低,在使用过程中易受损破坏,服役可靠性差。碳化硅陶瓷具有 热导率高、耐高温、硬度大、耐氧化、耐腐蚀、化学稳定性好、抗热震性好、热膨胀系数低等优点,使其成为制备高效节能换热器的理想材料。对于腐蚀性工况,碳化硅陶瓷材料本身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因此制备腐蚀性工况下使用的碳化硅陶瓷换热器的关键是解决密封问题。碳化硅陶瓷的高硬度使得对其进行机加工的成本极高,因此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实现密封就成了制备高性能、安全可靠的碳化硅陶瓷换热器的关键。中国专利文献CN2901221A (申请号200620068354.0)公开了一种用碳化硅陶瓷管制备的管壳式耐腐蚀性换热器,通过借助沉孔、〇型密封圈、螺栓实现碳化硅硅陶瓷的密封,这种结构在常温下或者内、外为同种材质的情况下可以实现良好密封。但是换热器多是在较高温度下工作,而且制备碳化硅陶瓷壳体难度大、成本高,显然是不可行的。碳化硅陶瓷热膨胀系数小,在较高温度下碳化硅管束与外壳之间由于热膨胀系数不同而导致的伸缩差异容易导致连接管板随管壳伸长而导致密封失效,以不锈钢SUS304为例,从20°C到200°C,热膨胀系数约为16.8X10_6/°C,而同温度下碳化硅陶瓷管的热膨胀系数只有4.2X 10_6/°C,以2m长的换热器为例,从20°C到200°C,不锈钢外壳与碳化硅陶瓷管伸长量相差约2.26_,这样大伸缩差必然会导致密封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碳化硅陶瓷换热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碳化硅陶瓷换热器,包括碳化硅陶瓷上堵盘、碳化硅陶瓷下堵盘、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上归集口、下归集口和外壳,所述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设置于外壳内,碳化硅陶瓷上堵盘和碳化硅陶瓷下堵盘上设置有阶梯孔,所述的阶梯孔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一侧的孔径大于另一侧的孔径,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的两端通过阶梯孔分别与碳化硅陶瓷上堵盘和碳化硅陶瓷下堵盘相连接,碳化硅陶瓷上堵盘与上归集口相连接,碳化硅陶瓷下堵盘与下归集口相连接,下归集口与下压紧部件相连接,下压紧部件与外壳固定连接,上归集口与上压紧部件相连接,上压紧部件通过弹簧与外壳弹性连接,所述外壳侧壁上设置有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的阶梯孔为贯通于碳化硅陶瓷上堵盘或碳化硅陶瓷下堵盘的两级阶梯孔,一级阶梯孔孔径与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的外径相同,二级阶梯孔孔径与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的内径相同。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的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与碳化硅陶瓷上堵盘、碳化硅陶瓷下堵盘之间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可以选择密封垫、密封环、密封套、密封胶、生料带等常用密封工艺或其组合进行强化密封。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的外壳还设置有温度监测口、压力监测口、排液口和/或排气口。根据本技术优选的,所述的流体出口与壳体外侧壁之间设置有防冲挡板。所述防冲板用于将流入的流体均匀分散,避免高速流体直接冲击内部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导致不均匀受热。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设计阶梯孔,改变了现有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与碳化硅陶瓷上堵盘和碳化硅陶瓷下堵盘之间的连接关系,并通过弹簧压紧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与碳化硅陶瓷上堵盘和碳化硅陶瓷下堵盘,解决了因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碳化硅陶瓷上堵盘和碳化硅陶瓷下堵盘与外壳因冷热不均导致的膨胀程度不同引起的密封失效问题。【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碳化硅陶瓷复合材料内加热器保护管示意图;图2为阶梯孔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其中:1、外壳,2、压紧法兰,3、上压紧部件,4、弹簧,5、上归集口,6、压紧螺栓,7、碳化硅陶瓷上堵盘,8、流体出口,9、防冲挡板,10、阶梯孔,11、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12、流体进口,13、碳化硅陶瓷下堵盘,14、下归集口,15、下压紧部件;16、一级阶梯孔,17、二级阶梯孔,18、密封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所保护范围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2所示的碳化硅陶瓷换热器,包括碳化硅陶瓷上堵盘7、碳化硅陶瓷下堵盘13、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11、上归集口 5、下归集口 14和不锈钢外壳1,所述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11设置于外壳I内,碳化硅陶瓷上堵盘7和碳化硅陶瓷下堵盘13上设置有阶梯孔10,所述的阶梯孔10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11 一侧的孔径大于另一侧的孔径,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11的两端通过阶梯孔10分别与碳化硅陶瓷上堵盘7和碳化硅陶瓷下堵盘13相连接,碳化硅陶瓷上堵盘7与上归集口 5相连接,碳化硅陶瓷下堵盘13与下归集口 14相连接,下归集口 14与下压紧部件15相连接,下压紧部件15与外壳I固定连接,上归集口 5与上压紧部件3相连接,上压紧部件3与外壳I弹性连接,外壳I与压紧法兰2通过压紧螺栓6固定连接,压紧法兰2与上压紧部件3之间设置有弹簧4,所述外壳I侧壁上设置有流体进口12和流体出口 8。所述的阶梯孔10为贯通于碳化硅陶瓷上堵盘7或碳化硅陶瓷下堵盘13的两级阶梯孔,一级阶梯孔16孔径与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11的外径相同,二级阶梯孔17孔径与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11的内径相同。所述的上归集口 5的材料为碳化硅陶瓷,下归集口 14的材料为碳化硅陶瓷。所述的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11端面与碳化硅陶瓷上堵盘7、碳化硅陶瓷下堵盘13之间的阶梯孔台阶面连接处设置有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化硅陶瓷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碳化硅陶瓷上堵盘、碳化硅陶瓷下堵盘、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上归集口、下归集口和外壳,所述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设置于外壳内,碳化硅陶瓷上堵盘和碳化硅陶瓷下堵盘上设置有阶梯孔,所述的阶梯孔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一侧的孔径大于另一侧的孔径,碳化硅陶瓷换热管束的两端通过阶梯孔分别与碳化硅陶瓷上堵盘和碳化硅陶瓷下堵盘相连接,碳化硅陶瓷上堵盘与上归集口相连接,碳化硅陶瓷下堵盘与下归集口相连接,下归集口与下压紧部件相连接,下压紧部件与外壳固定连接,上归集口与上压紧部件相连接,上压紧部件通过弹簧与外壳弹性连接,所述外壳侧壁上设置有流体进口和流体出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军李兆敏李其松孙海滨宋建锋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宝纳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