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车盘成型模具以及碳/碳化硅刹车盘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2150280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9-21 04: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刹车盘成型模具以及碳/碳化硅刹车盘成型模具,涉及模具领域;刹车盘成型模具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上模和下模,以及型芯;下模具有环形腔室,环形腔室的外环侧壁上排布有通孔,型芯可拆卸地穿设于通孔之中,且型芯的第一端部置于环形腔室的内部;此刹车盘成型过程简单、周期短,直接提升了刹车盘的成型效率;与此同时,型芯结构使刹车盘一次成型,缩减工序,提升了刹车盘的成型效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碳/碳化硅刹车盘成型模具包括上述的刹车盘成型模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碳/碳化硅刹车盘成型装置的成型周期长,工序复杂、繁琐,导致的碳/碳化硅刹车盘成型效率低的问题。

Brake disc forming die and carbon/silicon carbide brake disc forming di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刹车盘成型模具以及碳/碳化硅刹车盘成型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刹车盘成型模具以及碳/碳化硅刹车盘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碳/碳化硅刹车盘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碳/碳化硅刹车盘是采用碳纤维增强碳化硅基复合材料制作而成的一种刹车盘。1999年某国际汽车交易会上,碳/碳化硅刹车盘首次被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碳/碳化硅刹车盘基体的主要成分有碳化硅(SiC)、硅(Si)和石墨。碳纤维的作用是提供材料所需的机械强度和断裂韧性,而基体中的碳化硅决定着复合材料的硬度,硅和石墨在其中则是改善刹车盘的摩擦系数。因此,碳/碳化硅刹车盘具有密度低、耐高温、摩擦性能高且稳定等优点,在汽车、高速列车、飞机等高能刹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碳/碳化硅刹车盘应用前景广阔,碳/碳化硅刹车盘的生产工艺及成本问题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碳/碳化硅刹车盘制备成型工艺中,用现有技术中通过气相沉积的方法成型碳/碳化硅刹车盘时,在成型装置中成型时,需要的时间长,导致了成型周期长,成型完成后需要对工艺孔进行二次加工,导致了工序复杂、繁琐,因此现有技术中的碳/碳化硅刹车盘成型装置的成型效率不高,导致了碳/碳化硅刹车盘成型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刹车盘成型模具以及碳/碳化硅刹车盘成型模具,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碳/碳化硅刹车盘成型装置的成型周期长,工序复杂、繁琐,导致的碳/碳化硅刹车盘成型效率低的问题。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刹车盘成型模具,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上模和下模,以及型芯;下模具有环形腔室,环形腔室的外环侧壁上排布有通孔,型芯可拆卸地穿设于通孔之中,且型芯的第一端部置于环形腔室的内部。进一步地,此刹车盘成型模具包括了套设于下模的外部的限位环,该限位环用于阻挡型芯脱出下模,防止型芯在刹车盘成型过程中从下模中脱出。进一步地,限位环上有台阶结构,台阶结构包括用于与型芯的第二端部的侧壁相抵的第一台阶面以及用于与第二端部的端面相抵的第二台阶面,限位环套设于下模的外部时,型芯的第二端部可承载住限位环,而限位环的第一台阶面与第二端部的端面相抵,防止型芯在成型过程中脱出下模。进一步地,型芯的第二端部设有拔模结构,此拔模结构提供了将型芯从下模中拔出的施力位置,在刹车盘成型后,方便将型芯从下模中拔出。进一步地,拔模结构包括设置于型芯的第二端部的端面的螺纹孔以及用于与螺纹孔螺纹连接的拔模螺栓。拔模螺栓与螺纹孔螺纹连接,拔模螺栓的头部与型芯的第二端部之间形成可供夹具夹持的结构,方便从下模中拔出型芯。进一步地,环形腔室的内环侧壁上排布有用于与型芯的第一端部配合的限位孔,型芯的第一端部嵌入限位孔中,防止型芯在大压力的成型过程中发生偏转或折断,对型芯起到了一定的稳固与保护的作用。进一步地,型芯为具有拔模斜度的锥状结构,在刹车盘成型后的起模过程中,此拔模斜度的锥状结构的设计,方便于将型芯从下模中拔出。进一步地,下模包括第一圆环结构、第二圆环结构以及下模底托;下模底托为圆环形结构,下模底托套设于第一圆环结构的外部,第二圆环结构可拆卸地套设于下模底托的外部,第一圆环结构与第二圆环结构以及下模底托组合形成环形腔室,此下模结构为可拆卸的分体结构,下模的每个部件均可以单独制造,此结构方便于下模的制造,与此同时,此下模的可拆卸结构还起到了利于成型后的刹车盘从模具中起模的作用。进一步地,上模的顶部设有用于与起模握把安装配合的安装孔,在起模时,该起模握把便于将上模与下模分离,起到利于起模的作用。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碳/碳化硅刹车盘成型模具,包括上述的刹车盘成型模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刹车盘成型模具以及碳/碳化硅刹车盘成型模具所具有的技术优势为:本技术提供的刹车盘成型模具,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碳/碳化硅刹车盘成型周期长,工序复杂、繁琐,导致了碳/碳化硅刹车盘成型效率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的刹车盘成型模具本身结构简单,上模与下模通过外部挤压将原材料成型为刹车盘,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气相沉积工艺在沉积成型时时间长,操作复杂,本技术提供的刹车盘成型模具成型过程简单、周期短,直接提升了刹车盘的成型效率;与此同时,在刹车盘挤压成型完成时,从下模中拔出型芯后,刹车盘中形成了具有散热以及减重作用的工艺孔,使刹车盘一次成型,减少了现有技术中对工艺孔进行二次加工的工序,提升了刹车盘的成型效率。另外,优选地,下模选用分体的可拆卸结构,下模包括第一圆环结构、第二圆环结构以及下模底托;下模底托为圆环形结构,下模底托套设于第一圆环结构的外部,第二圆环结构可拆卸地套设于下模底托的外部,下模的部件可以单独制作,装配成型,此结构方便于下模的制作,与此同时,刹车盘起模过程中,先拆卸掉第二圆环结构,成型的刹车盘裸露,易于起模,因此,此下模的可拆卸结构还起到了利于成型后的刹车盘从模具中起模的作用。本技术提供的碳/碳化硅刹车盘成型模具,包括上述刹车盘成型模具,由此,碳/碳化硅刹车盘成型模具的优势包括刹车盘成型模具的优势,不再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刹车盘成型模具总装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刹车盘成型模具爆炸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刹车盘成型模具总装断面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模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下模爆炸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型芯断面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限位环示意图。图标:100-下模;110-第二圆环结构;111-通孔;120-型芯;121-螺纹孔;122-第二端部;123-第一端部;130-第一圆环结构;131-限位孔;140-下模底托;150-拔模螺栓;160-环形腔室;200-上模;210-安装孔位;300-限位环;310-台阶结构;311-第一台阶面;312-第二台阶面;400-拔模握把。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具体结构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刹车盘成型模具,根据图1与图3所示,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上模200和下模100,以及型芯120;下模具有环形腔室1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刹车盘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上模(200)和下模(100),以及型芯(120);所述下模(100)具有环形腔室(160),所述环形腔室(160)的外环侧壁上排布有通孔(111),所述型芯(120)可拆卸的穿设于通孔(111)之中,且所述型芯(120)的第一端部(123)置于所述环形腔室(160)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刹车盘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上模(200)和下模(100),以及型芯(120);所述下模(100)具有环形腔室(160),所述环形腔室(160)的外环侧壁上排布有通孔(111),所述型芯(120)可拆卸的穿设于通孔(111)之中,且所述型芯(120)的第一端部(123)置于所述环形腔室(160)的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刹车盘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套设于所述下模(100)的外部的限位环(300),所述限位环(300)用于阻挡所述型芯(120)脱出所述下模(10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刹车盘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环(300)上有台阶结构(310),所述台阶结构(310)包括用于与所述型芯(120)的第二端部(122)的侧壁相抵的第一台阶面(311)以及用于与所述第二端部(122)的端面相抵的第二台阶面(31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刹车盘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芯(120)的第二端部(122)设有拔模结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刹车盘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拔模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型芯(120)的第二端部(12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甄风磊邱传波李兆敏张玉军翟彦霞刘欢吴修政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宝纳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