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绳类电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90524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6 17: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绳类电梯,包括曳引系统、导向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其中,曳引系统还包括曳引钢丝绳、导轨、导轨架、支撑平台和扶手;曳引钢丝绳一端固定缠绕在曳引机的曳引轮上,另一端固定缠绕在导轨上;导轨设于导轨架上;支撑平台与导轨固定相连;扶手固定设于支撑平台正上方;安全钳安装于支撑平台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开放式的支撑平台替代封闭的轿厢,使人在正常乘坐或电梯出现故障时,不会造成缺氧、胸闷的症状,且开放式的设计也便于故障时的救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绳类电梯,包括曳引系统、导向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其中,曳引系统还包括曳引钢丝绳、导轨、导轨架、支撑平台和扶手;曳引钢丝绳一端固定缠绕在曳引机的曳引轮上,另一端固定缠绕在导轨上;导轨设于导轨架上;支撑平台与导轨固定相连;扶手固定设于支撑平台正上方;安全钳安装于支撑平台上。本专利技术采用开放式的支撑平台替代封闭的轿厢,使人在正常乘坐或电梯出现故障时,不会造成缺氧、胸闷的症状,且开放式的设计也便于故障时的救援。【专利说明】智能绳类电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具体涉及一种绳类电梯。
技术介绍
电梯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的垂直升降机,装有箱状吊舱,用于多层建筑乘人或载运货物,是服务于规定楼层的固定式升降设备。它具有一个轿厢,运行在至少两列垂直的或倾斜角小于15°的刚性导轨之间。轿厢尺寸与结构形式便于乘客出入或装卸货物。但是通常会由于电气安全装置失灵、制动力矩不足、曳引力不足、限速器失灵、安全钳失灵等问题造成电梯出故障,由于轿厢式密封的箱体,所以当有人被困于电梯内,通常会造成缺氧、胸闷的症状,如果长时间得不到救助,甚至会有生命危险。不仅如此,电梯有时还有发生类似于自由落体的急速下降,有很大的隐患。在发生火灾或者地震时,由于外界因素,电梯是不被允许使用的,这就使得处于高层的人员只能通过安全楼梯下楼,这样阻碍了人员的逃生,进而会酿成悲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简单、开放式的电梯。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绳类电梯,包括曳引系统、导向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曳引系统包括曳引机;电力拖动系统包括曳引电动机、供电系统、速度反馈装置、电动机调速装置;电气控制系统包括操纵装置、控制屏、平层装置和选层器;安全保护系统包括电梯限速器、安全钳、夹绳器、缓冲器、电梯超载限制装置、限位开关装置;其中,曳引系统还包括曳引钢丝绳、导轨、导轨架、支撑平台和扶手;曳引钢丝绳一端固定缠绕在曳引机的曳引轮上,另一端固定缠绕在导轨上;导轨设于导轨架上;支撑平台与导轨固定相连;扶手固定设于支撑平台正上方;安全钳安装于支撑平台上。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扶手为圆弧状,圆弧中部与导轨固定相连。其中,扶手一端开口,且沿圆弧状中间设有空腔;扶手的空腔内设有可伸缩的保护架,且保护架的一端伸出扶手的开口处。选层器设于所述扶手另一端。支撑平台一端设有与导轨架相适配的导向槽。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采用开放式的支撑平台替代封闭的轿厢,使人在正常乘坐或电梯出现故障时,不会造成缺氧、胸闷的症状,且开放式的设计也便于故障时的救援。同时减轻了轿厢自身的重量,曳引机所需要提供的能量相对较小,进而需要的电力少,有效节约了能源。且本专利技术绳类电梯可用于室外,当遇到紧急情况时,避免了轿厢类电梯的使用限制,可直接通过绳类电梯从室外下楼,有效防止了由于时间延迟而造成人员伤亡的现象。【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智能绳类电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扶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曳引轮,2-曳引钢丝绳,3-导轨架,4-导轨,5-安全钳,6_扶手,7_支撑平台,61-保护架,62-选层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智能绳类电梯由曳引系统、导向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组成。其中曳引系统的主要功能是输出与传递动力,使电梯运行,曳引系统主要由曳引机、曳引钢丝绳2组成。导向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限制支撑平台的活动自由度,使支撑平台只能沿着导轨作升降运动,导向系统主要由导轨4和导轨架3组成。电力拖动系统的功能是提供动力,实行电梯速度控制。电力拖动系统由曳引电动机,供电系统,速度反馈装置,电动机调速装置等组成。电气控制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电梯的运行实行操纵和控制。电气控制系统主要由操纵装置,位置显示装置,控制屏(柜),平层装置,选层器62等组成。安全保护系统保证电梯安全使用,防止一切危及人身安全的事故发生。由电梯限速器、安全钳5、夹绳器、缓冲器、、电梯超载限制装置、限位开关装置组成。本专利技术采用曳引钢丝绳2直接牵引支撑平台7代替轿厢式电梯,其中,曳引钢丝绳2 —端固定缠绕在曳引机的曳引轮I上,中间固定缠绕在导轨4上,另一端与支撑平台7固定相连;导轨4设于导轨架3上;扶手6与支撑平台7为一体式设计,且与导轨4固定相连。扶手6设于支撑平台7正上方,位置高度方便手握稳定;支撑平台7 —端设有与导轨架3相适配的导向槽,对支撑平台7的上下运动起导向作用。安全钳5安装于支撑平台7上,用于将支撑平台7紧急制停并夹持在导轨架3上。其中,扶手6为圆弧状,圆弧中部与导轨固定相连。扶手6 —端开口,且沿圆弧状中间设有空腔;扶手6的空腔内设有可伸缩的保护架61,且保护架61的一端伸出扶手6的开口处。电梯运行前,可从扶手6的开口处将保护架61抽出,形成密封环形,起安全保护作用。扶手6的另一端设有选层器62。其工作原理是曳引绳连接支撑平台,缠绕在曳引轮和导向轮上,曳引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变速后带动曳引轮转动,靠曳引绳与曳引轮摩擦产生的牵引力,实现支撑平台的升降运动,达到运输目的。本专利技术绳类电梯与轿厢式电梯一样,都是微机控制的智能化、自动化设备,不需要专门的人员来操作驾驶,普通乘客只要按下列程序乘坐和操作电梯即可。1、在乘梯楼层电梯入口处,根据自己上行或下行的需要,按上方向或下方向箭头按钮,只要按钮上的灯亮,就说明你的呼叫已被记录,只要等待电梯到来即可。2、电梯到达后,呼梯者进入电梯支撑平台7,然后根据你需要到达的楼层,按下扶手6处的操纵界面62选层器上相应的数字按钮,该按钮灯亮。同样,只要该按钮灯亮,则说明你的选层已被记录;此时不用进行其他任何操作,只要等电梯到达你的目的层停靠即可。3、电梯行驶到你的目的层后会自动开门,此时按顺序走出电梯即结束了 一个乘梯过程。【权利要求】1.一种智能绳类电梯,包括曳引系统、导向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所述曳引系统包括曳引机;所述电力拖动系统包括曳引电动机、供电系统、速度反馈装置、电动机调速装置;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包括操纵装置、控制屏、平层装置和选层器;所述安全保护系统包括电梯限速器、安全钳、夹绳器、缓冲器、电梯超载限制装置、限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系统还包括曳引钢丝绳、导轨、导轨架、支撑平台和扶手;所述曳引钢丝绳一端固定缠绕在所述曳引机的曳引轮上,另一端固定缠绕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导轨设于导轨架上;所述支撑平台与导轨固定相连;所述扶手固定设于所述支撑平台正上方;所述安全钳安装于所述支撑平台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绳类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为圆弧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绳类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扶手一端开口,且沿圆弧状中间设有空腔;所述扶手的空腔内设有可伸缩的保护架,且所述保护架的一端伸出所述扶手的开口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绳类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选层器设于所述扶手另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绳类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平台一端设有与所述导轨架相适配的导向槽。【文档编号】B66B9/00GK103964280SQ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绳类电梯,包括曳引系统、导向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和安全保护系统;所述曳引系统包括曳引机;所述电力拖动系统包括曳引电动机、供电系统、速度反馈装置、电动机调速装置;所述电气控制系统包括操纵装置、控制屏、平层装置和选层器;所述安全保护系统包括电梯限速器、安全钳、夹绳器、缓冲器、电梯超载限制装置、限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曳引系统还包括曳引钢丝绳、导轨、导轨架、支撑平台和扶手;所述曳引钢丝绳一端固定缠绕在所述曳引机的曳引轮上,另一端固定缠绕在所述导轨上;所述导轨设于导轨架上;所述支撑平台与导轨固定相连;所述扶手固定设于所述支撑平台正上方;所述安全钳安装于所述支撑平台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明良云曙先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