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塔筒升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50698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4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塔筒升降机,属于建筑机械领域,包括基础平台、设置在基础平台上的基础底架、设置在基础底架上的单片导轨架、与单片导轨架连接的附墙架、在单片导轨架上上下滑动的吊笼、以及设置在吊笼上的手动释放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由于风电塔大都安装于靠海陆地、海上、高原、等风力资源丰富的场所,而升降机通过附墙架与塔筒内壁连接,其状态不管是在上下运行时还是停止不动时都会受到塔筒本身的影响。因此,与普通升降机的使用环境相比,可应用于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且产品整体运行平稳,体积小,安装、拆卸便捷,运输方便,承载力强,最多可承载525kg,尤其适应了风电塔通内部等狭小空间内复杂的工作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塔筒升降机,属于建筑机械领域,包括基础平台、设置在基础平台上的基础底架、设置在基础底架上的单片导轨架、与单片导轨架连接的附墙架、在单片导轨架上上下滑动的吊笼、以及设置在吊笼上的手动释放装置。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由于风电塔大都安装于靠海陆地、海上、高原、等风力资源丰富的场所,而升降机通过附墙架与塔筒内壁连接,其状态不管是在上下运行时还是停止不动时都会受到塔筒本身的影响。因此,与普通升降机的使用环境相比,可应用于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中,且产品整体运行平稳,体积小,安装、拆卸便捷,运输方便,承载力强,最多可承载525kg,尤其适应了风电塔通内部等狭小空间内复杂的工作环境。【专利说明】一种塔筒升降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机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塔筒升降机。
技术介绍
风电塔筒就是风力发电的塔杆,在风力发电机组中主要起支撑作用,同时吸收机组震动。塔筒常安装于人烟稀少的地方,陆地或者海上都是,塔筒安装于陆上时,扬尘大;而安装在海上时,塔筒内部闷热,潮湿,尤其盐雾等腐蚀性影响很大。塔筒高度按照发电机组的功率大小而有不同的高度,从几十米至上百米,百米以上不等,因此,对安装于塔筒顶部机械部件的维护修理就比较复杂,现有的方法是,维修人员通过塔筒内部徒手爬上去,徒手爬到顶部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费时费力也很不安全,而且人的体力有限,一次不能携带较多的设备;塔筒内部的空间狭小,无法进行大型设备的操作。塔筒内部可供升降机上下运行的空间狭小,升降机从底部至塔筒顶还需穿越数个平台,并且不能与塔筒内部结构和设施产生干涉;塔筒整体随着塔筒顶部风机的转动,外部风力对塔筒的作用而形成一种动态的工作环境,因此塔筒会产生较剧烈的摇晃;而且金属制成的塔筒有较大的热胀冷缩作用,尤其是垂直方向,这些因素对使用升降机的安全性有很大的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用于狭小空间内运输人货的塔筒升降机,例如大跨度桥梁塔柱内部,大型港口起重机、塔式起重机设备以及各类建筑物内的狭小空间,尤其是风力发电塔塔筒内。为了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种塔筒升降机,包括基础平台、设置在所述基础平台上的基础底架、设置在所述基础底架上的单片导轨架、与所述单片导轨架连接的附墙架、在所述单片导轨架上上下滑动的吊笼、以及设置在所述吊笼上的手动释放装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基础底架包括:两个设置在所述基础平台上的圆形底盘、竖直设置在每个所述底盘上侧的可调螺杆、以及横向设于两个可调螺杆之间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可调螺杆螺纹连接。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单片导轨架包括两根竖向并行设置的导轨、以及若干根横向设置在两个导轨之间的导轨固定片。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吊笼包括笼体、以及组装在所述笼体一侧的托架。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笼体由若干块片式侧壁组装成一个四方体结构,侧壁与侧壁之间通过螺栓固定,侧壁上设有若干个通孔。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托架上设置有若干个在所述导轨上滑动的导向轮。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手动释放装置包括设于所述笼体上方的本体、固定在所述本体上且可绕本体旋转的“L”形连板、与所述连板一端连接的第一拉杆、与所述连板另一端连接的第二拉杆、以及与所述第一拉杆连接的手柄。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手柄设于所述笼体内,且所述手柄与所述第一拉杆之间设置有弹簧。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附墙架的一端设置有套管并套在该套管的内部,所述套管外侧设置有一“U”字形的套板,所述套板套在导轨固定片上,所述套管上还设置有起铰接作用的第一销轴,所述第一销轴穿过套管和附墙架。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附墙架的另一端设置有一 “U”形板,所述“U”形板内部的空腔中设置有耳板,所述“U”形板还设置有起铰接作用的第二销轴,所述第二销轴穿过“U”形板和耳板。普通施工升降机的一体式钢结构焊接框架,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是托架加笼体的组装式结构。托架是驱动吊笼上下运行的钢结构,托架上的导向轮全部采用尼龙轮,在满足自身强度的情况下,采用尼龙轮能吸收一定的冲击与振动,使得升降机上下运行平稳。笼体,也与现有普通施工升降机吊笼焊接式框架设计不同,整个笼体不用焊接,全部采用片式耐海上腐蚀的不锈钢板材折弯,然后螺栓连接而成。这样的设计使得笼体结构变形小,其可拆卸的片式结构,便于运输,更便于通过风电塔密封门狭小的空间,而后进入塔筒内部进行现场组装。在现场组装时也无需大的起重设备,用简单的吊装工具就可进行现场安装。另外,针对室内电梯轿厢密闭,舒适感差的特点,在片式侧壁上冲了若干个通孔,使得吊笼内外空气流通,人员还可对吊笼外部进行观察。单片导轨架作为吊笼上下运行的导轨,同时也可作为人员上下的爬梯。由于塔筒内可供升降机运行的通道非常狭小,因此单片导轨架采用了片式结构,这与普通升降机的矩形导轨架是不同的。片式结构更节省空间,确保升降机上下运行时不会与塔筒本身的结构干涉。手动释放装置的作用是,在吊笼失去一切动力的情况下可拉动手柄,将吊笼停至安全层面。普通施工升降机没有该装置,一般需要操作人员在笼顶操作,但本专利技术的手动释放装置在笼内即可操作,因为手柄设于笼体内,这样提高了安全性。实际上,第二拉杆与电动机的尾部连接,当拉动手柄后,在第一拉杆的拉动下,连板绕着本体旋转,进而带动与其另一端连接的第二拉杆往后拉,解除制动,使得吊笼下落。另外,当一直往下拉动手柄时,两个弹簧会紧密接触且可起到缓冲作用,进而可缓慢调节手柄下拉力度,同两个螺孔板一起,限制了第一拉杆可拉动的范围,避免用力过大使吊笼急速下滑造成危险。普通升降机的基础底架与混凝土基础上的预埋件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基础底架可现场安装,无需预埋件,圆形的底盘受力面积大,更加平稳牢固,并且该基础底架可通过自身的可调螺杆上下调节高度,以达到最佳的安装位置。附墙架是连接单片导轨架与塔筒筒壁的支撑杆件,其与塔筒的连接方式为铰接连接,实际上,耳板固定在塔筒的筒壁上,“U”形板固定在附墙架上,“U”形板顾名思义其截面为“U”字形,再通过第二销轴将“U”形板和耳板串起来,组成了铰接的连接方式,使得附墙架和“U”形板可绕着第二销轴转动。套管外侧的套板也是“U”字形的,刚好可以套在导轨固定片上,再通过螺栓固定,相当于把套管与单片导轨架固定在一起,附墙架的一端套在该套管内,附墙架的直径是小于套管的内径的,因此附墙架在套管内有一定的活动范围,第一销轴将附墙架和套管串起来,也组成了铰接的连接方式,附墙架可绕着第一销轴转动。因此这种附墙架连接的好处是:①、在各种外力作用下,如大风引起的塔筒摇晃,风机叶片转动产生的振动,以及其他各种不确定因素作用下形成的动态工作环境中,避免升降机与塔筒之间可能产生的共振;②、塔筒是钢板围成的筒状结构,考虑到气温变化会引起钢材热胀冷缩,使得塔筒尤其在垂直方向上有较大的尺寸变化,这种连接使得附墙架两端都可绕销轴旋转,附墙架有一定范围的可上下浮动而单片导轨架始终不动,避免了塔筒的整体热胀冷缩对单片导轨架的影响。无论什么天气和温度下,吊笼都能平稳的运行,晃动小,便于施工人员在上面操作,进而提高了整个升降机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由于风电塔大都安装于靠海陆地、海上、高原、等风力资源丰富的场所,而升降机通过附墙架与塔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塔筒升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基础平台(1)、设置在所述基础平台(1)上的基础底架(15)、设置在所述基础底架(15)上的单片导轨架(8)、与所述单片导轨架(8)连接的附墙架(9)、在所述单片导轨架(8)上上下滑动的吊笼(4)、以及设置在所述吊笼(4)上的手动释放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煜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宝达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