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型柴油机的气缸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77267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8-01 05: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V型柴油机的气缸盖,该V型柴油机安装两个相同的气缸盖,该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其内部具有冷却水腔,气缸盖本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端出水口和后端出水口,前端出水口和后端出水口与冷却水腔贯通;以及带缺口的导流板,其设在处于气缸盖鼻梁区的冷却水腔内,带缺口的导流板将气缸盖鼻梁区的冷却水腔分为上层水流区域和下层水流区域。利用该气缸盖,可以取消出水总管设计,整体布局紧凑,冷却效果明显,加工简单,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V型柴油机的气缸盖
本技术涉及柴油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V型柴油机的气缸盖。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V型柴油机中,需要安装左侧、右侧气缸盖,左侧、右侧气缸盖的结构相同,但是在安装时,需要转动180°角后形成前端与后端相对应的状态。而现有的气缸盖,在设计完成后,其冷却方式往往是确定的,冷却水的流向就固定不变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在整体布置完成后,上水孔、出水孔位置即固定不变,另外,在设计缸盖水套模型时必须考虑缸盖鼻梁区的冷却效果,鼻梁区的过水速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所以,在设计V型柴油机缸盖的过程中,往往要面临气缸盖出水孔设计的难题,以往为了不影响缸盖内部的冷却水流动效果,会设计出水总管(汇集前后端的出水),这样给V型柴油机的整体布局带来不便。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型柴油机的气缸盖,在保证气缸盖冷却效果,特别是保证鼻梁区的水流速度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柴油机整体布局简单紧凑。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V型柴油机的气缸盖,该V型柴油机安装两个相同的气缸盖,该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其内部具有冷却水腔,气缸盖本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端出水口和后端出水口,前端出水口和后端出水口与冷却水腔贯通;以及带缺口的导流板,其设在处于气缸盖鼻梁区的冷却水腔内,带缺口的导流板将气缸盖鼻梁区的冷却水腔分为上层水流区域和下层水流区域。上述技术方案中,前端出水口具有法兰面,法兰面与气缸盖的底面垂直。上述技术方案中,后端出水口位于气缸盖的顶面。上述技术方案中,气缸盖本体内部还具有排气道,排气道的排气口为O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气缸盖本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端出水口和后端出水口,不需要设计出水总管,整体布局紧凑,加工简单;通过在处于气缸盖鼻梁区的冷却水腔内设有带缺口的导流板强制改变位于气缸盖鼻梁区的冷却水的流向,加强水流反向后提高对鼻梁区的冷却效果;该V型柴油机的左右两个缸盖可以利用同一套模具生产,但是冷却水流在左右两个缸盖中的方向是相反的,改变了传统的冷却方式,冷却效果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V型柴油机的气缸盖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V型柴油机的气缸盖的左视示意图;图3是图1中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4是根据本技术的V型柴油机的气缸盖的局部剖视图,示出缸盖鼻梁区、带缺口的导流板的位置关系;图5是根据本技术的V型柴油机的气缸盖的局部剖视图,示出排气口的形状;图6是安装在V型柴油机左侧的气缸盖的冷却水流向示意图;图7是安装在V型柴油机右侧的气缸盖的冷却水流向示意图。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气缸盖本体,11-后端出水口,12-前端出水口,13-缸盖底部上水孔,2-导流板,21-缺口,3-缸盖鼻梁区,31-上层水流区域,32-下层水流区域,4-排气道,41-排气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如图1至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V型柴油机的气缸盖,该V型柴油机安装两个相同的气缸盖,气缸盖包括气缸盖本体I以及带缺口 21的导流板2 (参见图4),气缸盖本体I内部具有冷却水腔(参见图6或图7),气缸盖本体I的前端设有前端出水口 12,前端出水口 12具有法兰面121,法兰面121与气缸盖的底面垂直(参见图2),气缸盖本体I的后端设有后端出水口 11,后端出水口 11位于气缸盖的顶面(参见图1),前端出水口 12和后端出水口 11与冷却水腔贯通(参见图6和图7),前端出水口 12和后端出水口11与气缸盖本体I 一体铸造成型,增强气缸盖强度、刚度。该气缸盖分别安装在V型柴油机后,两个气缸盖的冷却水分别通过前端出水口 12和后端出水口 11流出,由此形成气缸盖在V型柴油机中同缸盖而不同冷却水流向,进而可以取消出水总管,可使V型柴油机整体布局简单紧凑,节约成本。带缺口 21的导流板2设在处于气缸盖鼻梁区3 (参见图4)的冷却水腔内,带缺口的导流板2将气缸盖鼻梁区的冷却水腔分为上层水流区域31和下层水流区域32(参见图3),带缺口的导流板2可以强制改变位于气缸盖鼻梁区3的冷却水的流向,加强水流反向后提高对鼻梁区的冷却效果。如图4及5所示,气缸盖本体I内部还具有排气道4,排气道4的排气口 41为O型(参见图5),排气道4的设计采用正向参数化设计,正向参数化设计可以直接建模,可以根据工程关系和几何关系对建模指定设计要求,有效控制该区域距缸盖底面的高度和过水面积,既能保证鼻梁区的冷却效果,又可避免该区域金属堆积过高,影响缸盖性能。排气口采用O型口设计,可使气缸盖排气密封性得到加强,改善排气密封,降低排气能量损失。另夕卜,本V型柴油机的气缸盖内部也可以采用加强底板、螺栓搭子等加强筋,与气缸盖本体一体铸造成型,进一步提高缸盖集成化程度和气缸盖本体的刚度。如图6及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V型柴油机的气缸盖同时改变了传统的冷却方式,具体地,V型柴油机在安装左侧气缸盖时,冷却水从缸盖底部上水孔13进入冷却水腔,此时,用盖板封住后端出水口 11,冷却水按照图6中箭头方向从前端出水口 12流出。在安装右侧气缸盖时,冷却水从缸盖底部上水孔13进入冷却水腔,此时,用盖板封住前端出水口 12,冷却水按照图7中箭头方向从后端出水口 11流出,这就使得冷却水流在左右两个缸盖中的方向是相反的,而在V型柴油机的外部出水处于同一侧,不需要设计出水总管,整体布局紧凑,但是不会改变对缸盖的冷却效果,特别是对鼻梁区的冷却效果。另外,该V型柴油机的左右两个缸盖可以利用同一套模具生产,但是冷却水流在左右两个缸盖中的方向是相反的,改变了传统的冷却方式,冷却效果明显。前述对本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将本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V型柴油机的气缸盖,该V型柴油机安装两个相同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该气缸盖包括: 气缸盖本体,其内部具有冷却水腔,所述气缸盖本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端出水口和后端出水口,所述前端出水口和所述后端出水口与所述冷却水腔贯通;以及 带缺口的导流板,其设在处于气缸盖鼻梁区的冷却水腔内,所述带缺口的导流板将所述气缸盖鼻梁区的冷却水腔分为上层水流区域和下层水流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V型柴油机的气缸盖,该V型柴油机安装两个相同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该气缸盖包括: 气缸盖本体,其内部具有冷却水腔,所述气缸盖本体的前端和后端分别设有前端出水口和后端出水口,所述前端出水口和所述后端出水口与所述冷却水腔贯通;以及 带缺口的导流板,其设在处于气缸盖鼻梁区的冷却水腔内,所述带缺口的导流板将所述气缸盖鼻梁区的冷却水腔分为上层水流区域和下层水流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型柴油机的气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义远沈捷覃文梁保权向本杰韩义勇黄弟云覃壮革粟荣锦王丽峰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