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数据记录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7681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媒体数据记录器,其提供平台扫描模式与自动馈纸扫描模式来传送纸张,该媒体数据记录器包括纸张传送单元,其装设于壳体的顶侧用以传送纸张;数据撷取单元,配置于壳体内部用以读取纸张的数据;壳体的顶部具有一开口以容设承载玻璃,特别的是开口对应于纸张传送单元输送路径的一侧,低于承载玻璃的顶侧有一预定的距离,从而使纸张触及开口的一侧时可平顺的进行传送,而避免产生卡纸的现象。(*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媒体数据记录器,如打印机、传真机及扫描机等,用以传送纸张,特别是涉及一种可防止产生卡纸现象的媒体数据记录器。
技术介绍
媒体数据记录器普遍运用在个人与企业的运作,如书信与各式文件的往来,将纸张进行扫描、打印、影印或是传真的动作。媒体数据记录器的种类繁多,如打印机(Inkjet、Laser、Impact Printer)、绘图机(Plotter)、扫描机(Scanner)以及多功能事务机(MFP)、复印机(Copier)等等,因此其打印的品质与运作的效率,一直是媒体数据记录器相关制造生产者的发展重点。目前所使用的复印机等媒体数据记录器,无论是进行进纸、扫描打印或是退纸动作,大都利用滚轮(roller)等机构来传送纸张(media)。一般而言可分为平台式扫描(Flatbed)以及自动馈纸式扫描(AutoDocument Feeder,ADF),其中某些技术早已公开而为社会大众所熟知。如美国专利第4086007号(以下简称007案),第5010364号(简称364案)以及第6307621号(简称621案)等,即揭露了相关的技术。007案揭露了两种纸张传送模式,除了从复印机底部的纸匣取纸外,还可从复印机顶侧的自动走纸装置(ADF)来传送纸张。364案与621案更进一步地针对自动走纸装置进行改良,从而使纸张可经由自动走纸装置,从媒体数据记录器的顶侧来传送纸张。上述三案虽能合理的运作且具有一定的传送效果,然而此类机构上的改良,需经由构造复杂的齿轮相互啮合来完成进纸与退纸的传送作业,并通过两块承载玻璃,以分别供给平台式扫描与自动馈纸式扫描;其中使用自动走纸装置来进行传送时,此时纸张弯折度较大,容易在扫描的过程中产生卡纸现象。换言之,因纸张种类繁多而摩擦特性与纸张厚度迥异,极易在扫描的数据撷取过程中造成卡纸,即便是通过增设由聚酯薄膜(Mylar)所制成、具有可挠曲特性的辅助片等机构的协助,虽在预防卡纸现象上具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但仍然无法有效排除;再者额外装配的机构,也将造成生产成本的增加。以上所述为已知技术长久以来悬而未决的问题,有待加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媒体数据记录器,可为复印机、传真机及多功能事务机等,其主要目的在于有效解决进行自动馈纸式扫描时所产生的卡纸现象。依据本技术所揭露的媒体数据记录器,主要包括壳体、纸张传送单元、数据撷取单元与承载玻璃,其中纸张传送模块包括多个滚轮,用以输送纸张;数据撷取单元装配于纸张传送单元的底侧,用以扫描读取纸张上的内容数据,壳体的顶部具有一开口,可容设承载玻璃。有鉴于已知技术或市售产品经常在扫描传送过程产生卡纸现象,即便是经由辅助片等机构的协助仍无法有效排除,本技术壳体的开口对应于纸张传送单元输送路径的一侧,低于承载玻璃的顶侧有一预定的距离。当纸张传送单元进行纸张的传送作业时,纸张将依循输送路径在承载玻璃的上方移动,并将触及到壳体的一侧,由于壳体的一侧对应于输送路径低于承载玻璃的顶侧有一预定的距离,因此纸张传送单元可平顺的进行纸张的传送作业,有效避免产生卡纸的现象。为使对本技术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现配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媒体数据记录器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媒体数据记录器的壳体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媒体数据记录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及图4、图5、图6、图7为本技术媒体数据记录器的运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依据本技术所揭露的媒体数据记录器,可提供平台扫描模式与自动馈纸扫描模式来传送纸张,其主要目的在于防止输送纸张的过程中产生卡纸的现象。如图1所示,该图为本技术的媒体数据记录器的示意图,主要包括壳体50,纸张传送单元10、数据撷取单元40以及承载玻璃20。实际上媒体数据记录器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如打印机(Printer)、传真机、扫描仪(Scanner)及多功能事务机(MFP)、复印机(Copier)等等。大体而言,各类媒体数据记录器具有平台式扫描模式(Flatbed)与自动馈纸扫描模式(Auto Document Feeder,ADF)两种运作模式,若进行平台式扫描模式,使用者仅需将纸张60置放在承载玻璃20上,再经由电荷耦合器(Charge Couple Device,CCD)等数据撷取单元40即可进行运作。若为自动馈纸扫描模式,则需通过纸张传送单元10传送纸张60,以供数据撷取单元40读取纸张60的数据。然而市售产品与已知技术在纸张60的传送过程中,经常产生卡纸的现象,即便是通过复杂的机构,或增设具有挠曲特性的辅助片的协助仍难以避免此类情形产生。因此本技术集合多年来从事相关制造的经验提供一种媒体数据记录器,现结合图1与图2来加以说明。其中本技术的媒体数据记录器,包括壳体50,具有容置空间;纸张传送单元10,装设于壳体50的顶侧,以自动馈纸扫描模式来传送纸张60;数据撷取单元40,配置于壳体50的容置空间内,用以读取纸张60的数据;承载玻璃20,装配于数据撷取单元40的上方,纸张60可在承载玻璃20上移动,并避免外界的异物杂质进入壳体50的内部。其中,壳体50的顶侧具有开口51,以容设承载玻璃20,更为特别的是,开口51对应于纸张传送单元10传送纸张60的输送路径的一侧,低于承载玻璃20的顶侧有一预定距离。当纸张传送单元10进行纸张60的传送作业时,纸张60将依循纸张传送单元10的输送路径在承载玻璃20的顶侧移动,而触及到壳体50的一侧时,由于壳体50的一侧对应于输送路径低于承载玻璃20的顶侧有一预定的距离,因此纸张传送单元10可平顺的进行纸张的传送作业,可有效避免产生卡纸的现象。如图3至图6所示,说明本技术媒体数据记录器的各部分组件的组成与传送纸张的运作。如图3所示,纸张传送单元10具有进纸滚轮11与走纸滚轮12;定位块13装配于进纸滚轮11的邻近处,且对应于进纸滚轮11,设有第一辅助滚轮130;壳体50对应于走纸滚轮12,配置有第二辅助滚轮52。其中进纸滚轮11、走纸滚轮12、第一辅助滚轮130以及第二辅助滚轮52覆有橡胶层,用以提高对纸张60的摩擦力。其中,为了能够让纸张60的运送更为顺滑,优选定位块13对应于进纸滚轮11的一侧大概呈圆弧状;而壳体对应于纸张60输送路径的一侧,如图所示也呈现圆弧状。另外,纸张传送单元10还包括动力马达(图中未示),用以提供纸张传送单元10运作所需的驱动力,如带动进纸滚轮11与走纸滚轮12的运转等。如图4所示,进纸滚轮11配合第一辅助滚轮130夹持纸张60由右方进入,并通过定位块13的导引朝向左方移动,接着如图5所示,进纸滚轮11持续旋转,将纸张60继续推往左方,此时可通过数据撷取单元40读取纸张60上的数据,然后如图6所示,纸张60将抵触到壳体50的一侧,已知技术或市售产品的壳体50与承载玻璃20的相接处,通常高起有一预定的距离,从而使纸张60此时极易产生挠曲而造成卡纸现象,本技术媒体数据记录器的壳体50对应于纸张60输送路径的一侧,低于承载玻璃20的顶侧有一预定的距离,因此纸张可通过纸张传送单元10平顺的进行传送作业。最后如图7所示,走纸滚轮12将配合第二辅助滚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媒体数据记录器,可提供平台扫描模式与自动馈纸扫描模式来传送纸张,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    用以传送纸张的纸张传送单元,装设于该壳体的顶侧;    用以读取所述纸张数据的数据撷取单元,配置于该容置空间;及    承载玻璃,装配于该数据撷取单元的上方;    其中,该壳体的顶部具有一开口以容设该承载玻璃,该开口对应于该纸张传送单元的输送路径的一侧,低于该承载玻璃的顶侧预定距离,经由该输送路径而触及该开口的一侧可平顺的传送该纸张。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淑雅
申请(专利权)人: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