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75511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1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发动机喷射控制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所述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设有一封装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尿素泵、气阀和传感器,所述壳体上设有尿素管路、气体管路以及尿素喷射孔,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可插接安装发动机冷却水管道的水加热管路。由于在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的壳体上设有可插接安装冷却水管道的水加热管路,将现有技术线接触方式的水加热管路替换为面接触,接触面积增大,从而提升了对喷射控制装置的加热效果,保证喷射控制装置的正常工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
本技术属于发动机喷射控制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排放法规的日趋严格,带选择性催化还原方式(SelectiveCatalyticReduction, SCR)的后处理系统成为降低排放污染的主流技术,在高纬度地区,冬季对喷射控制装置加热是SCR的后处理系统能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如图1所示,一般通过发动机冷却水对喷射控制装置进行加热,使其能正常工作。目前,现有的SCR的后处理系统采用发动机冷却水来加热喷射控制装置时,一般采用捆绑式的加热方式,即通有发动机冷却水的加热管道固定捆绑在喷射控制装置的外壳体上,对壳体进行加热,保证壳体内的各个部件能正常工作。但是采用上述捆绑式的加热方式,造成壁厚较厚的加热管道与喷射控制装置的壳体的接触方式为线接触,接触面积较为有限,对喷射控制装置的加热速度较慢,效果较差,从而导致整个喷射控制装置不能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采用捆绑式的加热方式时,造成加热管路与喷射控制装置的壳体线接触,对喷射控制装置的加热速度较慢,效果较差,从而导致整个喷射控制装置不能正常工作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所述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设有一封装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尿素泵、气阀和传感器,所述壳体上设有尿素管路、气体管路以及尿素喷射孔,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可插接安装发动机冷却水管道的水加热管路。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水加热管路设为半嵌入式结构。进一步地的方案,所述半嵌入式结构的水加热管路设有管路自锁结构。更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水加热管路与所述壳体的接触面角度为215度。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半嵌入式结构的水加热管路设置为横向设置的近似S型。[0011 ]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水加热管路为内嵌式结构。进一步地方案,所述内嵌式结构的水加热管路设置为横向设置的近似S型。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水加热管路为直线式管道。进一步地方案,所述水加热管路由两段成一定角度直线管道组成。由于在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的壳体上设有可插接安装冷却水管道的水加热管路,将现有技术线接触方式的水加热管路替换为面接触,接触面积增大,从而提升了对喷射控制装置的加热效果,保证喷射控制装置的正常工作。由于将水加热管路设置为半嵌入式结构,增大了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产品的通用性,喷射控制装置在高纬度地区可以安装发动机冷却水管道,在低纬度地区可以不安装发动机冷却水管道。由于将半嵌入式结构的水加热管路设置为管路自锁结构,水加热管路与所述壳体的接触面角度为215度,从而省略了插接安装发动机冷却水管道至水加热管路所需要的固定连接件,节省成本,同时,增加了发动机冷却水管道与壳体的接触面积,利于快速传热。由于将半嵌入式结构的水加热管路设置为横向设置的近似S型,使发动机冷却水管道在壳体上沿横向的近似S型曲线行进,延长了水加热时间,加速加热速度。由于将水加热管路设置为内嵌式结构,增加了发动机冷却水管道与壳体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加热速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发动机冷却水加热SCR后处理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半嵌入式结构的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的模型图;图3是本技术提供的管路自锁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提供的近似S型的半嵌入式结构的示意图;图5至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内嵌式结构的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其中,1-壳体,2-水加热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提供的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设有一封装壳体,该壳体内设有尿素泵、气阀和传感器,壳体上设有尿素管路、气体管路以及尿素喷射孔,该壳体上还设有可插接安装发动机冷却水管道的水加热管路。其中,该发动机冷却水管道通过插接安装的方式通过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对喷射控制装置进行加热,该插接安装的方式通过水加热管路实现。由于在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的壳体上设有可插接安装冷却水管道的水加热管路,将现有技术线接触方式的水加热管路替换为面接触,接触面积增大,从而提升了对喷射控制装置的加热效果,保证喷射控制装置的正常工作。为了便于说明,下述给出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本技术中,水加热管路可以设置为半嵌入式结构,也可以设置为嵌入式结构。图2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半嵌入式结构的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的模型图,其中,图中仅给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件。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设有一封装壳体1,该壳体I内设有尿素泵、气阀和传感器(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内部设有若干部件,由于现有技术方案已公开,在此文字部分和图示中均未给出记载和描述),壳体I上设有尿素管路、气体管路以及尿素喷射孔(图中未示出),该壳体I上还设有可插接安装发动机冷却水管道的水加热管路2,该水加热管路2设为半嵌入式结构。其中,将水加热管路2设置为半嵌入式结构,增大了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产品的通用性,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在高纬度地区可以安装发动机冷却水管道,在低纬度地区可以不安装发动机冷却水管道。如图3所示,半嵌入式结构的水加热管路2设有管路自锁结构,该水加热管路2与壳体I的接触面角度为215度(180+35 = 215度)。当然,上述215度为较佳效果的角度,也可以采用其他角度,例如214度、208度等,也能达到较好的加速效果,在此不再赘述,但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将半嵌入式结构的水加热管路2设置为管路自锁结构,水加热管路2与壳体I的接触面角度为215度,从而省略了插接安装发动机冷却水管道至水加热管路2所需要的固定连接件,节省成本,同时,增加了发动机冷却水管道与壳体的接触面积,利于快速传热。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图2中,将水加热管路2设置为近似S型的半嵌入式结构,效果如图4所示,从加工工艺上,其加工操作实现简单,不会额外增加工艺流程。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将半嵌入式结构的水加热管路2设置为横向设置的近似S型,使发动机冷却水管道在壳体上沿横向的近似S型曲线行进,延长了水加热时间,加速加热速度。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图5和图6分别示出了本技术提供的内嵌式结构的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的截面示意图,图中仅给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件。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设有一封装壳体1,该壳体I内设有尿素泵、气阀和传感器(由于其与现有技术方案相同,在此图中未给出),壳体I上设有尿素管路、气体管路以及尿素喷射孔(图中未示出),该壳体I上还设有可插接安装发动机冷却水管道的水加热管路2,水加热管路2为内嵌式结构,其中,内嵌式的水加热管路2可以设置一条,也可以设置多条,即始端分流、末端汇流的方式。在该实施例中,由于将水加热管路2设置为内嵌式结构,增加了发动机冷却水管道与壳体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加热速度。在本技术中,上述水加热管路2设置为直线式管道的方式,即图5和图6所/Jn ο当然,水加热管路2也可以由两段成一定角度直线管道组成,如图7所示,该角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在此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在该实施例中,当然该内嵌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所述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设有一封装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尿素泵、气阀和传感器,所述壳体上设有尿素管路、气体管路以及尿素喷射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可插接安装发动机冷却水管道的水加热管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所述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设有一封装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尿素泵、气阀和传感器,所述壳体上设有尿素管路、气体管路以及尿素喷射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还设有可插接安装发动机冷却水管道的水加热管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加热管路设为半嵌入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嵌入式结构的水加热管路设有管道自锁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加热喷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加热管路与所述壳体的接触面角度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万洋朱金亮王秀雷刘正锐
申请(专利权)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