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挤压密封环封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73964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31 16: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挤压密封环封堵装置,包括内导套、设置在内导套内的且能在内导套中移动的芯轴、套在内导套上的密封环以及与密封环相接触的设置在密封环第一端的定环和设置在密封环的第二端的动环,密封环的轴向长度设置为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减小。动环与定环上和密封环相接触的径向外端部设有倒角。该挤压密封环封堵装置还包括固定连接在内导套上用于限定芯轴位置的限位档块以及油缸,芯轴通过活扣与油缸连接。此结构有效避免了芯轴的弯曲变形,降低了密封环被挤出损坏,显著增加了密封环的封堵效果和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挤压密封环封堵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缸体的试漏装置,具体为挤压密封环封堵装置。
技术介绍
发动机箱体类零件缸体由于在结构设计上的局限,使得油道试漏必须封堵主轴承孔内的油孔。由于封堵油道困难导致试漏困难。目前主要采用传统的推式挤压密封环封堵装置20。如图1所示,该推式挤压密封环封堵装置20包括滑台1,设置在滑台I上的且能沿着滑台I移动的油缸2,以及固定在滑台I上的支座5,穿过支座5并与之固定连接的内导套6、设置在内导套6内的且能在内导套6中移动的芯轴4、套在内导套6上的密封环7,以及与密封环7匹配式连接的动环10和定环8。将靠近油缸2的一端定义为第一端,远离油缸2的一端定义为第二端。由图1中的A处放大图,即图2可清楚的看出,密封环7的断面,即轴向方向的剖面为长方形。动环10设置在密封环7的第一端,且定环8设置在密封环7的第二端。其中,动环10与芯轴4固定连接,定环8与内导套6固定连接。在内导套6的第二端设置限位档块9,用来限制芯轴4的位置。利用螺母3将芯轴4的第一端与油缸2固定连接。封堵过程中,油缸2由第一端方向向第二端方向推动芯轴4,芯轴4带动动环10向第二端方向移动,其中定环8和内导套6固定不动,挤压密封环7,并引起密封环7变形,从而封堵主轴孔内的油孔。实际中,由于密封环7的断面形状,其变形往往如图3所示,封堵效果差,且容易脱出损坏。采用上述的推式挤压密封环封堵装置20,芯轴4在推挤过程中容易变形,使得装置稳定性差。密封环7变形不利于封堵,且容易脱出损坏,造成密封效果差,装置维护成本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挤压密封环封堵装置,其提高了装置寿命,减低了维护成本,增加了经济效益,且操作过程中,稳定性高,装备可靠性强。根据本技术提供一种挤压密封环封堵装置,包括内导套、设置在内导套内的且能在内导套中移动的芯轴、套在内导套上的密封环,以及与所述密封环匹配式连接的定环和动环,密封环的轴向长度设置为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减小。在一个实施例中,密封环的断面设置为梯形。优选地,梯形的腰与密封环的轴向方向的夹角为65?7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密封环设置为具有带齿状的断面。在一个实施例中,定环设置在密封环的第一端,动环设置在密封环的第二端。优选地,定环和/或动环上的与密封环的接触面的径向外端部设置为圆角。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挤压密封环封堵装置,还包括固定在内导套上的用于与所述芯轴的第一端接合以限制芯轴的位置的限位挡块。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挤压密封环封堵装置,还包括使所述芯轴运动的油缸,和用于支撑所述油缸并使所述油缸沿其移动的滑台。优选地,芯轴与油缸通过活扣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该挤压密封环装置能实现拉动芯轴挤压密封环,有效避免芯轴的弯曲变形,增强了挤压密封环装置的稳定性。密封环采用梯形断面结构,拱起时,两侧边缘被动、定环的斜面压住,能够有效避免密封环脱出损坏,且变形形状有利于封堵。动环与定环接触密封环的斜面外侧尖角倒园,十分显著的增加了密封环的寿命。油缸与芯轴采用活扣配合连接,具有一定的浮动自校同轴功能,降低零部件加工和设备装配的难度。【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来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地描述。在图中:图1显示了现有技术的推挤密封环封堵装置;图2显示了来自现有技术的推挤密封环封堵装置图1的A处放大图;图3显示了利用现有技术的推挤密封环封堵装置封堵过程中的密封环变形图;图4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挤压密封环封堵装置;图5显示了来自根据本技术的挤压密封环封堵装置图4的B处放大图;图6显示了利用根据本技术的挤压密封环封堵装置封堵过程中的封堵环变形图。在附图中,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介绍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图4显示了根据本技术的挤压密封环封堵装置50。如图4所示,该挤压密封环封堵装置50包括滑台21,设置在滑台21上的且能沿着滑台21移动的油缸22,内导套27,设置在内导套27内的且能在内导套27中移动的芯轴24,以及套在内导套27上的密封环29。靠近油缸22的一端定义为第一端,远离油缸22的一端定义为第二端。根据所要封堵的工件的油孔位置和数量,在内导套27上设置多个密封环29。相应地,在密封环29的第一端设置有与密封环29接触的定环34,且在密封环29的第二端设置有与密封环29接触的动环3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最靠近第一端方向的密封环29的第一端不需要再设置定环34,因为内导套27可起到定环34的作用,相关结构对本领域技术人员都是显而易见的,在此略去详细描述。在图4的B处放大图,即图5中可以看出,内导套27上与动环31相对应的位置开长槽39,使得可以利用涨紧销32穿过长槽39将动环31与芯轴24固定连接。芯轴24上与定环34相对应的位置开长槽33,使得可以利用涨紧销30穿过长槽33将定环34与内导套27固定连接。这样便能实现芯轴24在内导套27内由第二端向第一端移动时,带动动环31移动,而定环34和内导套27不动,从而挤压密封环29。密封环29的轴向长度设置为在径向向外的方向上减小,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密封环29的断面可设置为梯形。在挤压密封环封堵装置50工作过程中,密封环29变形拱起时,梯形的两腰边缘能被动环31和定环34的斜面压住,防止密封环29被挤压脱出损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密封环29的断面即密封环29的轴向方向的剖面。如图5所示的,密封环29的梯形断面的腰与轴向方向的夹角的锐角大约为65?75°,优选地为70°。因此,动环31和定环34作用到密封环29上的力,密封环29的梯形断面的形状有助于密封环29拱起变形的同时,有效地防止密封环29从与动环31和定环34相接触部位脱出。从而保证了密封效果。经试验验证,如图6所示,采用此种设置的密封环29变形优于现有技术中设置的密封环9的变形(如图3所示的),能更好的满足实际工作。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密封环29的断面可设置为带齿状的形状,与定环34和动环31啮合式接触。这种设置有助于避免密封环29被挤出,但其形状相比梯形断面复杂,制造工艺困难且成本高。密封环29的带齿状的断面形状是显而易见的,详细的结构图未给出。优选地,动环31和定环34上的与密封环29相接触面的径向外端部设置为圆角,详细的细节未在图中示出。避免了挤压过程中,动环31和密封环29的接触面以及定环34和密封环29的接触面产生应力集中。从而,降低了密封环29、定环34和动环31的损坏机会,增强了使用寿命。在芯轴24的第一端设置用于限制其位置的限位档块25,用于实现芯轴轴向移动限位。优选地,限位档块25可采用螺纹方式固定连接在内导套27上。芯轴24上设置台阶面37,台阶面37的第一端方向的芯轴24能穿过限位档块25,并能在限位档块25内移动,台阶面37的第二端方向的芯轴24不能穿过限位档块25。容易理解,限位档块25和台阶面37共同配合实现了对芯轴24的限位。同时,限位档块25可通过旋转螺纹调整与芯轴24配合的轴向的限位位置,实现密封环29的轴向压缩量,满足用以完成封堵所需的密封环29的变形量。芯轴24与油缸22固定连接。优选地,芯轴24与活扣23连接,活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挤压密封环封堵装置,包括内导套、设置在内导套内的且能在所述内导套中移动的芯轴、套在所述内导套上的密封环,以及与所述密封环匹配式连接的定环和动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的轴向长度设置为径向向外的方向上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挤压密封环封堵装置,包括内导套、设置在内导套内的且能在所述内导套中移动的芯轴、套在所述内导套上的密封环,以及与所述密封环匹配式连接的定环和动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的轴向长度设置为径向向外的方向上减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密封环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的断面设置为梯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挤压密封环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的腰与所述密封环的轴向方向的夹角为65?7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密封环封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环设置为具有带齿状的断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挤压密封环封堵装置,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小娟钟声费明勤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海马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海南;6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