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44511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23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煤气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1)、脱氰富液换热器(6)、脱氰塔(7)、脱酸塔(8)、再沸器(9)和硫回收系统,还包括导热油换热管式炉(13),导热油换热管式炉(13)的换热管通过导热油循环泵与脱氰富液换热器(6)和再沸器(9)的换热管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导热油的高温、低压、稳定并且热损少等特性来替代蒸汽,不仅降低运行成本而且能够在较低的压力下,获得较高的工作温度,不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而且运行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煤气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1)、脱氰富液换热器(6)、脱氰塔(7)、脱酸塔(8)、再沸器(9)和硫回收系统,还包括导热油换热管式炉(13),导热油换热管式炉(13)的换热管通过导热油循环泵与脱氰富液换热器(6)和再沸器(9)的换热管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利用导热油的高温、低压、稳定并且热损少等特性来替代蒸汽,不仅降低运行成本而且能够在较低的压力下,获得较高的工作温度,不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而且运行成本低。【专利说明】煤气脱硫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煤气生产装置,尤其是一种煤气脱硫装置。本技术利用管式炉加热导热油为工艺系统提供热源提高脱硫工艺热效率,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为生产正常运行提供可靠保障。
技术介绍
目前煤气AS或FAS等脱硫生产装置主要采用蒸汽对工艺系统进行加热,由于全球水资源的紧缺,以及蒸汽对水质的要求严格,同时,蒸汽加热热量损失多,运行成本较高,而且压力波动较大,因此,设计一种热量损失少、运行成本较低的煤气脱硫装置,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量损失少、运行成本低的煤气脱硫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煤气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脱氰富液换热器、脱氰塔、脱酸塔、再沸器和硫回收系统,还包括导热油换热管式炉,导热油换热管式炉的换热管通过导热油循环泵与脱氰富液换热器和再沸器的换热管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脱硫塔的塔腔通过上中下三块塔盘分为上下四段,所有塔盘的中部均设有带伞帽的煤气上升通道,在靠近塔底的塔壁上有煤气进口,在塔顶上有脱硫后煤气出口,在最上一段塔腔内设有碱液喷雾头,碱液喷雾头靠近塔顶,在对应最上一段塔腔的塔壁上设有碱液排出口,碱液排出口靠近上塔盘,碱液喷雾头通过碱液喷管与I碱液泵的出口连通,碱液排出口通过碱液排出管与I碱液泵的进口相连,II碱液泵的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I碱液泵的进出口管道连接,II碱液泵的进口与碱液槽连通;在中上段塔腔内设有贫液喷雾头,贫液喷雾头靠近上塔盘,贫液喷雾头通过贫液喷管与贫液泵的出口连通,贫液泵的进口与贫液槽连通,贫液喷管从低温水冷却器和循环水冷却器中穿过;在对应中上段塔腔的塔壁上设有贫液排出口,贫液排出口靠近中塔盘,贫液排出口通过贫液排出管与中段循环泵的进口连通,中段循环泵的出口通过循环喷管与设在中下段塔腔内的循环喷头连通,循环喷管在中段冷却器中穿过;在中下塔腔的腔壁上设有I富液排出管,I富液排出管接近下塔盘,I富液排出管与富液槽连通,在下塔腔的内设有富液喷雾头,富液喷雾头接近下隔板,在下塔腔的塔壁上设有II富液排出管,II富液排出管和氨水补充管并联后与预冷循环泵的进口连通,预冷循环泵的出口与富液槽连通;脱氰塔的底部通过富液输送管和富液泵与富液槽连通,富液输送管从所述的脱氰富液换热器中穿过,脱氰塔的顶部通过管道与脱酸塔的中上部连通,脱酸塔的中上部通过管道与低温水冷却器和循环水冷却器之间的贫液喷管连通,脱酸塔(8)的底部通过贫液回流管和贫液回流泵与贫液槽连通,富液输送管和贫液回流管均在贫富液换热器中穿过,脱酸塔的顶部通过管道与硫回收系统的进口连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脱酸塔为并联的两个,所述的再沸器也为并联的两个,再沸器与脱酸塔的塔釜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利用导热油的高温、低压、稳定并且热损少等特性来替代蒸汽,不仅降低运行成本而且能够在较低的压力下,获得较高的工作温度,不但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而且运行成本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系统原理图;图2是现有技术系统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煤气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1、脱氰富液换热器6、脱氰塔7、脱酸塔8、再沸器9和硫回收系统,还包括导热油换热管式炉13,导热油换热管式炉13的换热管通过导热油循环泵与脱氰富液换热器6和再沸器9的换热管连通。脱硫塔I的塔腔通过上中下三块塔盘分为上下四段,所有塔盘的中部均设有带伞帽的煤气上升通道,在靠近塔底的塔壁上有煤气进口,在塔顶上有脱硫后煤气出口,在最上一段塔腔内设有碱液喷雾头,碱液喷雾头靠近塔顶,在对应最上一段塔腔的塔壁上设有碱液排出口,碱液排出口靠近上塔盘,碱液喷雾头通过碱液喷管与I碱液泵的出口连通,碱液排出口通过碱液排出管与I碱液泵的进口相连,II碱液泵的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I碱液泵的进出口管道连接,II碱液泵的进口与碱液槽5连通;在中上段塔腔内设有贫液喷雾头,贫液喷雾头靠近上塔盘,贫液喷雾头通过贫液喷管与贫液泵的出口连通,贫液泵的进口与贫液槽3连通,贫液喷管从低温水冷却器10和循环水冷却器11中穿过;在对应中上段塔腔的塔壁上设有贫液排出口,贫液排出口靠近中塔盘,贫液排出口通过贫液排出管与中段循环泵的进口连通,中段循环泵的出口通过循环喷管与设在中下段塔腔内的循环喷头连通,循环喷管在中段冷却器12中穿过;在中下塔腔的腔壁上设有I富液排出管,I富液排出管接近下塔盘,I富液排出管与富液槽2连通,在下塔腔的内设有富液喷雾头,富液喷雾头接近下隔板,在下塔腔的塔壁上设有II富液排出管,II富液排出管和氨水补充管并联后与预冷循环泵I的进口连通,预冷循环泵I的出口与富液槽2连通;脱氰塔7的底部通过富液输送管和富液泵与富液槽2连通,富液输送管从所述的脱氰富液换热器6中穿过,脱氰塔7的顶部通过管道与脱酸塔8的中上部连通,脱酸塔8的中上部通过管道与低温水冷却器10和循环水冷却器11之间的贫液喷管连通,脱酸塔8的底部通过贫液回流管和贫液回流泵与贫液槽3连通,富液输送管和贫液回流管均在贫富液换热器4中穿过,脱酸塔8的顶部通过管道与硫回收系统的进口连通。所述的脱酸塔8为并联的两个,所述的再沸器9也为并联的两个,再沸器与脱酸塔的塔釜相连。【权利要求】1.煤气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I)、脱氰富液换热器(6)、脱氰塔(7)、脱酸塔(8)、再沸器(9)和硫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油换热管式炉(13),导热油换热管式炉(13)的换热管通过导热油循环泵与脱氰富液换热器(6)和再沸器(9)的换热管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煤气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脱硫塔(I)的塔腔通过上中下三块塔盘分为上下四段,所有塔盘的中部均设有带伞帽的煤气上升通道,在靠近塔底的塔壁上有煤气进口,在塔顶上有脱硫后煤气出口,在最上一段塔腔内设有碱液喷雾头,碱液喷雾头靠近塔顶,在对应最上一段塔腔的塔壁上设有碱液排出口,碱液排出口靠近上塔盘,碱液喷雾头通过碱液喷管与I碱液泵的出口连通,碱液排出口通过碱液排出管与I碱液泵的进口相连,II碱液泵的出口分别通过管道与I碱液泵的进出口管道连接,II碱液泵的进口与碱液槽(5)连通;在中上段塔腔内设有贫液喷雾头,贫液喷雾头靠近上塔盘,贫液喷雾头通过贫液喷管与贫液泵的出口连通,贫液泵的进口与贫液槽(3)连通,贫液喷管从低温水冷却器(10)和循环水冷却器(11)中穿过;在对应中上段塔腔的塔壁上设有贫液排出口,贫液排出口靠近中塔盘,贫液排出口通过贫液排出管与中段循环泵的进口连通,中段循环泵的出口通过循环喷管与设在中下段塔腔内的循环喷头连通,循环喷管在中段冷却器(12)中穿过;在中下塔腔的腔壁上设有I富液排出管,I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煤气脱硫装置,包括脱硫塔(1)、脱氰富液换热器(6)、脱氰塔(7)、脱酸塔(8)、再沸器(9)和硫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热油换热管式炉(13),导热油换热管式炉(13)的换热管通过导热油循环泵与脱氰富液换热器(6)和再沸器(9)的换热管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玉朝何勤德胡全生张孟贤马常虹游丽萍
申请(专利权)人:邯郸市裕泰燃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