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持翻转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34924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8 18:00
一种夹持翻转装置,包括一具有第一夹持装置的主动夹持翻转装置和一具有第二夹持装置的从动夹持翻转装置,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对置设置,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共同夹持待加工梁,并通过主动夹持翻转装置中的第一动力装置带动待加工梁翻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夹持翻转装置不需要其他辅助设置就可以自行对工字梁等梁结构进行夹持和翻转,从而满足生产要求,节约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夹持翻转装置,包括一具有第一夹持装置的主动夹持翻转装置和一具有第二夹持装置的从动夹持翻转装置,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对置设置,第一夹持装置和第二夹持装置共同夹持待加工梁,并通过主动夹持翻转装置中的第一动力装置带动待加工梁翻转。本技术夹持翻转装置不需要其他辅助设置就可以自行对工字梁等梁结构进行夹持和翻转,从而满足生产要求,节约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专利说明】夹持翻转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梁加工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夹持梁的两端并翻转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生产所需工字梁时,对工字梁进行点焊装配后需进行满焊,而自动焊机组合一般是进行直线往复运动,因此就需要工字梁在焊完一侧后进行180度翻转再进行另一侧的焊接。为了提高生产效率,需设计一套工字梁端部夹持翻转装置,此种夹持翻转装置需具有较高的柔性,可对不同型号的工字梁进行自动夹持,且此夹持翻转装置上自带翻转系统,不需要松开夹具即可对工字梁进行任意角度的翻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出一种可对不同型号的工字梁进行夹持翻转作业的夹持翻转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夹持翻转装置,用以夹持并轴向翻转一待加工梁,所述待加工梁具有一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一第二端,包括:一主动夹持翻转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待加工梁的第一端,其包括:第一夹持装置,其具有能够夹持住所述待加工梁的第一端的一工作态和与所述待加工梁的第一端脱离的一非工作态;第一支承机构,用于支承所述第一夹持装置;第一动力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在所述的第一支承机构上进行轴向翻转;一从动夹持翻转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待加工梁的第二端,其包括:第二夹持装置,其具有能够夹持住所述待加工梁的第二端的一工作态和与所述待加工梁的第二端脱离的一非工作态;第二支承机构,用于支承所述第二夹持装置,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在所述的第二支承机构上是可以进行轴向翻转的。所述的夹持翻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包括:一固定座,其具有一前端开口的安装腔;一第一压钩,其可旋转地装设所述的固定座中,其上设有一第一卡槽以对应卡持所述待加工梁的第一端;一第二压钩,其可旋转地装设所述的固定座中,其上设有一第二卡槽以对应卡持所述待加工梁的第一端;所述第一压钩和所述第二压钩是可以分别绕两平行轴反向联动旋转的;一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压钩和所述第二压钩转动;一翻转轴,其可旋转的支承在所述第一支承机构上,其一端与所述固定座固定连接。所述的夹持翻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夹持装置还包括平行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旋转套装有与所述第一压钩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所述第二转轴上旋转套装有与所述第二压钩固定连接的第二齿轮;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一齿条结构件,所述齿条结构件位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中间,所述齿条结构件的两侧有分别与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的齿结构;第二动力装置,其用于带动所述齿条结构件直线运动。所述的夹持翻转装置,其中,所述齿条结构件包括一设置在所述安装腔内的齿条滑块,所述齿条滑块的两侧分别装设有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啮合的齿条;所述第二动力装置包括一推杆,其穿过所述固定座的后端,所述推杆的一端与所述齿条滑块的后端固定连接;一油缸,所述油缸的活动件与所述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的夹持翻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夹持装置的翻转轴为空心结构,所述推杆穿设在所述翻转轴中。所述的夹持翻转装置,其中,还包括导向结构,其用于限定所述齿条结构件直线运动的方向;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上壁上并突出上壁内表面的两个压条和固定在所述固定座下壁上并凸出下壁内表面的两个压条。所述的夹持翻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支承机构包括一底座和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轴承,所述翻转轴穿设于所述轴承中并由所述轴承支承。所述的夹持翻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动力装置为电机;还包括一减速机构,所述第一动力装置经减速机构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的翻转轴传动;所述减速机构为蜗轮蜗杆减速机,所述底座上设有两组轴承,所述蜗轮蜗杆减速机装设于两组所述轴承之间。所述的夹持翻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夹持装置与所述第一夹持装置结构相同。所述的夹持翻转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支承机构包括一龙门座和设置在所述龙门座上的轴承,所述第二夹持装置的翻转轴穿设于所述轴承中并由所述轴承支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夹持翻转装置不需要其他辅助设置就可以自行对工字梁等梁结构进行夹持和翻转,从而满足生产要求,节约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主动夹持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一夹持装置的图1中A向部分剖视图。图3为第一夹持装置非工作态时压钩收起的俯视剖视图。图4为第一夹持装置工作态时压钩张开的俯视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的从动夹持翻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夹持工字梁时主视图。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夹持工字梁时俯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21:固定座;22:第一转轴;221:套筒;222:中间链接件;223:轴承;224:第一齿轮;225:第一压钩;2251:第一通槽;226:键;23:第二转轴;234:第二齿轮;235:第二压钩;2351:第二通槽;241:齿条滑块;2411:螺孔;242:齿条;25:油缸;251:油缸座;26:推杆;261:连接件;27:压条;28:翻转轴;281:连接件;3:底座;31:轴承;4:蜗轮蜗杆减速机;5:龙门座;51:轴承;6:工字梁;61:第一端;62:第二端。【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和结构,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中的夹持翻转装置用以夹持并轴向翻转一待加工梁,包括一主动夹持翻转装置2和一从动夹持翻转装置3。主动夹持翻转装置的结构如图1所示,其主要包括第一夹持装置、第一支承机构和第一动力装置。第一夹持装置包括一固定座21,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座21总体呈一扁平的长方体形状,其为空心结构,在其内部形成有一安装腔,该安装腔的前端为具有开口的敞开式结构。在安装腔内平行设置有第一转轴22和第二转轴23。第一转轴22上套装有套筒221,套筒221外套装有中间链接件222,中间链接件222和套筒221之间设有轴承223,因此中间链接件222可绕第一转轴22旋转。中间链接件222的中部位置固定套装有第一齿轮224,第一压钩225与中间链接件222通过键226固定连接,该结构相当于齿轮224与第一压钩225是固定连接的,同时第一压钩225可以绕第一转轴22旋转。第一压钩225的夹持端(即图1中压钩225的最右端或图3中压钩225靠近固定座21中部的一端)设有第一通槽2251。由图中可见,固定座21中还设有第二转轴23以及装设在第二转轴23上的第二齿轮234和第二压钩235,其结构与前述第一转轴22、第一齿轮224第一压钩225的安装结构相同,在此不多余赘述。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压钩225和第二压钩235是相对第一转轴22和第二转轴23的中线呈对称状态设置的。第一压钩225和第二压钩235由驱动单元驱动反向联动旋转。驱动单元包括一齿条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夹持翻转装置,用以夹持并轴向翻转一待加工梁,所述待加工梁具有一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一第二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动夹持翻转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待加工梁的第一端,其包括: 第一夹持装置,其具有能够夹持住所述待加工梁的第一端的一工作态和与所述待加工梁的第一端脱离的一非工作态; 第一支承机构,用于支承所述第一夹持装置; 第一动力装置,用于带动所述第一夹持装置在所述的第一支承机构上进行轴向翻转; 一从动夹持翻转装置,其设置在所述待加工梁的第二端,其包括: 第二夹持装置,其具有能够夹持住所述待加工梁的第二端的一工作态和与所述待加工梁的第二端脱离的一非工作态; 第二支承机构,用于支承所述第二夹持装置,所述第二夹持装置在所述的第二支承机构上是可以进行轴向翻转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宏文相顺强雷国凯姚谷刘俊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新会中集特种运输设备有限公司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集团集装箱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