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中浓浆泵进料的中浓打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227836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7 22: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采用中浓浆泵进料的中浓打浆装置。该装置的中浓双网脱水机的进料口与进浆管连接,出料口与破碎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连接;破碎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与立管的进料口连接,所立管的出料口与中浓浆泵的进料口连接;缓冲管的进料端通过中浓浆泵出浆管与中浓浆泵的出料口连接,缓冲管的出料端与中浓盘磨机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溢流管与缓冲管上的溢流口连接;中浓盘磨机的出料口与出浆管连接;水封槽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中浓双网脱水机的白水槽出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调节、控制进浆管道中的低浓纸浆的流量和浓度,保证了中浓浆泵前的立管中的纸浆具有稳定的液位和稳定的浓度,有效地保证中浓盘磨机获得稳定的打浆质量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采用中浓浆泵进料的中浓打浆装置。该装置的中浓双网脱水机的进料口与进浆管连接,出料口与破碎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连接;破碎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与立管的进料口连接,所立管的出料口与中浓浆泵的进料口连接;缓冲管的进料端通过中浓浆泵出浆管与中浓浆泵的出料口连接,缓冲管的出料端与中浓盘磨机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溢流管与缓冲管上的溢流口连接;中浓盘磨机的出料口与出浆管连接;水封槽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中浓双网脱水机的白水槽出口连接;本技术通过调节、控制进浆管道中的低浓纸浆的流量和浓度,保证了中浓浆泵前的立管中的纸浆具有稳定的液位和稳定的浓度,有效地保证中浓盘磨机获得稳定的打浆质量和效果。【专利说明】采用中浓浆泵进料的中浓打浆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制浆造纸的打浆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中浓浆泵进料的中浓打浆装置。
技术介绍
中浓盘磨机近年来在我国造纸厂获得了较广泛的应用,而保持进入中浓盘磨机的纸浆的浓度和流量的稳定对于获得良好的打浆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当一定浓度的纸浆进入中浓盘磨机进行打浆时,如果在打浆过程中,中浓盘磨机的电机功率与纸浆的流量均维持在一个设定的允许的变化范围内,或者中浓盘磨机电机的功率与纸浆流量的比值维持在一个设定的允许的变化范围内,则可保证中浓盘磨机在稳定的打浆强度下进行打浆,而获得稳定的打浆效果。中浓盘磨机在6?12%的纸浆浓度下进行打浆,纸浆的流动性差,必须采用中浓浆泵来输送,并配备有真空泵和湍流器等辅助的设备。但是,实际生产中发现,采用中浓浆泵输出的浆料是一种脉动流,纸浆的压力和流量波动较大,对盘磨机的正常工作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另一方面,当生产中的工况条件不稳定时,纸浆的浓度也产生一定程度的波动。当通过中浓盘磨机磨区的纸浆的压力、流量和浓度存在较大波动时,中浓盘磨机无法在稳定的打浆强度下打浆,磨浆工艺难以控制,从而造成磨浆质量和磨浆效果的不稳定。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1010522397.2提供了一种中浓打浆泵送方法,该方法通过调节白水管道上的白水调节阀门,向中浓立管中加入白水,对已经过脱水浓缩的浆料进行稀释,使其浓度达到设定值,形成中浓浆料;因为中浓浆料流动性很差,难以将中浓浆料和加入的白水混合均匀,且中浓立管中并没有设置搅拌装置,不可避免的造成中浓浆泵输出的中浓浆料浓度不稳定,而影响了打浆的效果。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201010522397.2提供的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中浓泵和中浓盘磨机之间的纸浆压力和纸浆流量的脉动;但是,纸浆是不可压缩的流体,而缓冲器的容量是有限的,且中浓浆泵和中浓盘磨机之间的管道上未设置溢流装置,因此经过缓冲器的纸浆流量和压力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而缓冲器与中浓盘磨机之间的管道及管道上安装的浆料调节阀门扩大了进入中浓盘磨机之前的纸浆的压力和流量波动的程度,影响了打浆效果的稳定性;此外,中浓浆泵和中浓盘磨机之间的管道上未设置溢流装置,进入盘磨机的纸浆流量只能通过控制中浓浆泵出浆管道上的阀门的开度实现,因此,必须频繁调节中浓浆泵出浆管道上的阀门以满足中浓盘磨机对纸浆流量的要求,而这扩大了纸浆流量和压力的脉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可获得稳定的打浆质量和效果的采用中浓浆泵进料的中浓打浆装置。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采用中浓浆泵进料的中浓打浆装置,包括流量控制系统、中浓双网脱水机、破碎螺旋输送机、立管、中浓浆泵、缓冲管、中浓盘磨机、水封槽和白水泵;所述中浓双网脱水机的进料口与进浆管连接,出料口与破碎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破碎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与立管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立管的出料口与中浓浆泵的进料口连接;缓冲管的进料端通过中浓浆泵出浆管与中浓浆泵的出料口连接,缓冲管的出料端与中浓盘磨机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溢流管与缓冲管上的溢流口连接;所述缓冲管上的溢流口设置在缓冲管前段的前1/3 - 2/3的管壁上;所述中浓盘磨机的出料口与出浆管连接;所述水封槽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中浓双网脱水机的白水槽出口连接;所述白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水封槽的出水口连接,白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白水管与进浆管连接;所述缓冲管为阶梯管,与中浓浆泵出浆管连接的缓冲管前段的内径为中浓浆泵出浆管内径的1.5?2倍,与中浓盘磨机进料口连接的缓冲管后段的内径为中浓浆泵出浆管内径的3?5倍,所述的缓冲管后段直接与中浓盘磨机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流量控制系统包括流量计、浓度计、液位计进浆调节阀、出浆调节阀、溢流调节阀、白水调节阀和可编程控制器;流量计、浓度计和液位计分别与可编程控制器连接;流量计包括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第三流量计和第四流量计;浓度计包括第一浓度计和第二浓度计;所述进浆管上设置用于调节纸浆流量的进浆调节阀,所述中浓浆泵出浆管上设置用于调节中浓浆泵输出纸浆的流量调节阀,所述溢流管上设置用于调节纸浆溢流量的溢流调节阀;所述白水管上设置用于调节白水流量的白水调节阀;进浆管上设置有第一浓度计和第一流量计,立管上设置有液位计,缓冲管前段上设置有第二浓度计和第二流量计,溢流管上设置有第三流量计,出浆管上设置有第四流量计。为进一步实现本技术目的,优选地,所述的第二浓度计与第一浓度计相连接,第一浓度计与白水调节阀相连接;液位计与第一流量计相连接,第一流量计与进衆调节阀相连接;第四流量计与第二流量计相连接,第二流量计与中浓衆泵出衆调节阀相连接;第二流量计还与第三流量计相连接,第三流量计与溢流调节阀相连接。所述的进衆调节阀、中浓浆泵出浆调节阀、溢流调节阀和白水调节阀为手动调节阀或自动调节阀;所述的进浆调节阀、中浓浆泵出浆调节阀、溢流调节阀和白水调节阀为自动调节阀时,进浆调节阀、中浓浆泵出浆调节阀、溢流调节阀和白水调节阀分别与可编程控制器连接。所述的中浓盘磨机、中浓浆泵与水封槽都安装在同一个平面上;或者中浓浆泵与水封槽都安装在同一个平面上,中浓盘磨机安装在另一个更高的平面上。所述的缓冲管的轴向长度不小于3米,其中缓冲管前段与缓冲管后段长度比为0.5:1 -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通过调节、控制进浆管道中的低浓纸浆的流量和浓度,很好地保证了中浓浆泵前的立管中的纸浆具有稳定的液位和稳定的浓度,保证中浓浆泵具有稳定的泵送能力,有效地保证中浓盘磨机获得稳定的打浆质量和效果。2、本技术采取在中浓浆泵和中浓盘磨机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溢流管道和溢流阀门,通过流量控制系统实时检测、控制通过中浓盘磨机磨区的纸浆流量和通过溢流管道的溢流量,使中浓盘磨机的功率与通过磨区的纸浆流量的比值维持在一个设定的允许的变化范围内,保证盘磨机在稳定的打浆强度下进行打浆,从而获得了稳定的打浆质量和效果。3、本技术通过在中浓浆泵和中浓盘磨机之间的连接管道上设置与中浓盘磨机进料口直接相连的阶梯式缓冲管,以及在缓冲管上设置溢流口,使纸浆的压力和流量脉动得到逐渐、充分的缓冲、释放而大大减小,保证进入中浓盘磨机的纸浆的压力和流量的稳定;4、本技术通过稳定中浓浆泵输出纸浆流量和控制溢流量,保证盘磨机获得稳定的打浆效果,大大减少了调节中浓浆泵出口阀门的频率,使中浓浆泵在稳定的流量下运行,而减少了纸浆流量和压力的脉动。【专利附图】【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采用中浓浆泵进料的中浓打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量控制系统、中浓双网脱水机、破碎螺旋输送机、立管、中浓浆泵、缓冲管、中浓盘磨机、水封槽和白水泵;所述中浓双网脱水机的进料口与进浆管连接,出料口与破碎螺旋输送机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破碎螺旋输送机的出料口与立管的进料口连接,所述立管的出料口与中浓浆泵的进料口连接;缓冲管的进料端通过中浓浆泵出浆管与中浓浆泵的出料口连接,缓冲管的出料端与中浓盘磨机的进料口连接;所述溢流管与缓冲管上的溢流口连接;所述缓冲管上的溢流口设置在缓冲管前段的前1/3‐2/3的管壁上;所述中浓盘磨机的出料口与出浆管连接;所述水封槽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中浓双网脱水机的白水槽出口连接;所述白水泵的进水口通过管道与水封槽的出水口连接,白水泵的出水口通过白水管与进浆管连接; 所述缓冲管为阶梯管,与中浓浆泵出浆管连接的缓冲管前段的内径为中浓浆泵出浆管内径的1.5~2倍,与中浓盘磨机进料口连接的缓冲管后段的内径为中浓浆泵出浆管内径的3~5倍,所述的缓冲管后段直接与中浓盘磨机的进料口连接。 所述流量控制系统包括流量计、浓度计、液位计进浆调节阀、出浆调节阀、溢流调节阀、白水调节阀和可编程控制器;流量计、浓度计和液位计分别与可编程控制器连接;流量计包括第一流量计、第二流量计、第三流量计和第四流量计;浓度计包括第一浓度计和第二浓度计;所述进浆管上设置用于调节纸浆流量的进浆调节阀,所述中浓浆泵出浆管上设置用于调节中浓浆泵输出纸浆的流量调节阀,所述溢流管上设置用于调节纸浆溢流量的溢流调节阀;所述白水管上设置用于调节白水流量的白水调节阀;进浆管上设置有第一浓度计和第一流量计,立管上设置有液位计,缓冲管前段上设置有第二浓度计和第二流量计,溢流管上设置有第三流量计,出浆管上设置有第四流量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利荣李友明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