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浓浆泵系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214254 阅读:3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浓浆泵系统装置,包括中浓立管、湍流发生器、离心式中浓浆泵、三相分离器、真空泵及其连接管路。中浓浆泵系统装置的湍流发生器通过进口法兰固定在中浓立管的底部,湍流发生器的出口与离心式中浓浆泵的进口法兰连接,湍流发生器的支座通过真空排气管路与三相分离器进气管连接,三相分离器排气管与真空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中浓纸浆清洁漂白工艺流程中浓浆料按一定的流量与压力连续稳定地送入漂白塔装置。(*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浆造纸工业中浓纸浆清洁漂白技术方法一中浓浆料输送技术,特别涉及一种中浓浆料输送的关键装置中浓浆泵系统装置
技术介绍
制浆造纸工业的两个主要的污染源是蒸煮产生的黑液的污染和漂白废水的污染, 其中漂白废水污染的危害性远大于蒸煮黑液污染,且毒性极大。传统低浓含氯CEH漂白需 消耗大量的氯、碱和次氯酸盐等化学品,产生大量含AOX的有毒废水,据统计每生产一吨 CEH漂白浆会产生100立方以上的有毒废水。随着人们对环保的重视,环保法规的完善和日 益严格,制浆造纸企业已开始逐步采用无元素氯(ECF)漂白和完全无氯(TCF)漂白的中浓 清洁漂白技术,减少废水的排量和毒性,减少或消除制浆造纸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实行清洁 生产。 中浓浆料输送技术是实现ECF漂白和TCF漂白的中浓清洁漂白技术的主体工艺, 且中浓清洁漂白技术和常规漂白技术相比,具有环境污染小、得率高,漂白浆白度稳定性 好,化学药品用量少、产生废水少等一系列优点而被广泛采用,而中浓输送技术的关键装备 是中浓浆泵系统装置。 目前国内生产的单叶片中浓浆泵ZL95215788. 8和湍流式中浓浆泵CN88201317U输送浓度大于10X的中浓浆料时均出现送浆不稳、压力波动大,无法实现ECF漂白和TCF漂白的中浓清洁漂白技术工艺流程中浓浆料的输送;利用容积式单螺杆泵输送中浓浆料时,由于纸浆纤维与螺杆橡胶衬套磨擦系数大,螺杆衬套很容易损坏而使中浓浆料输送失败;国内引进及国外在线的中浓清洁漂白制浆生产线一般采用苏尔寿公司带卧式湍流器的中浓浆泵系统或安德利兹公司带立式调质器的中浓浆泵系统,这两种中浓浆泵系统有一个共同的缺点是其真空泵抽气系统直接通过管路与阀门与泵或调质器连接,浆、水、汽三相流直接通过真空泵,真空泵叶轮很易损坏而使真空度下降或失效,影响中浓浆料的稳定输送与中浓清洁漂白制浆生产线安全运行。因此,专利技术一种能稳定输送中浓浆料装置,保证中浓清洁漂白制浆生产线安全运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连续稳定输送中浓浆 料,保证中浓清洁漂白制浆生产线安全运行的中浓浆泵系统装置。 本技术的技术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本中浓浆泵系统装置,包括中浓 立管、湍流发生器、离心式中浓浆泵、三相分离器、真空泵及其连接管路。所述湍流发生器 通过进口法兰固定在中浓立管的底部,湍流发生器的出口与离心式中浓浆泵的进口法兰连 接,湍流发生器的支座通过真空排气管路与三相分离器进气管连接,三相分离器出气管与 真空泵连接。 上述中浓浆泵系统装置中,所述中浓立管的主体为圆柱形,且所述中浓立管的底部沿所述圆柱的中心线折成45度角。 上述中浓浆泵系统装置中,所述中浓立管由主体部分和底部部分构成,主体部分为圆柱形,底部部分为由用一平面沿所述圆柱底面的中心点且与圆柱底面成45度角的方向对圆柱进行切除后剩余的与圆柱形连接在一起的部分,切除后圆柱的底部缺口由圆锥的一部分围成,圆锥的锥顶位于所述中心点处,圆锥底面与圆柱底面平行,且圆锥底面的直径与圆柱底面的直径大小一致。所述圆柱的直径小于900mm,高度大于3000mm。 上述中浓浆泵系统装置中,所述湍流发生器包括转子、壳体、密封、轴、皮带轮传动组件、支座及真空排气接管,湍流发生器的转子为三爪或四爪形转子,且爪上焊有螺旋形叶片。 上述中浓浆泵系统装置中,所述湍流发生器的轴为空心轴,轴与支座通过轴承连 接,支座上连接有真空排气管。 上述中浓浆泵系统装置中,所述离心式中浓浆泵为半开式叶轮的离心式浆泵,离 心式浆泵的泵壳上安装有与所述半开式叶轮配合的调整衬套。 上述中浓浆泵系统装置中,所述三相分离器为密闭的容器,由大小两个圆柱筒体焊接而成,大小两个筒体上均焊有连接管,连接管的外壁与筒体外壁在几何上相切。本中浓桨泵系统装置所述中浓立管为直径小于900mm,圆柱高度大于3000mm,中浓立管的底部沿中浓立管的中心线折成45度角,以防止中浓浆料架桥;所述湍流发生器的转子为三爪或四爪形转子,爪上焊有螺旋形叶片,以便高速旋转时产生强的剪切应力;所述离心式中浓浆泵设计为半开式叶轮的离心式浆泵,离心式浆泵的泵壳上有调整衬套与半开式叶轮的配合,当叶轮磨损泵的容积效率下降时及时调整衬套与叶轮的间隙。所述三相分离器与湍流发生器连接的管路与三相分离器主筒体相切,有利于气、液、固三相分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中浓纸浆在湍流发生器的转子高速旋转产生的强剪切作用下,纤维网络解体,中浓浆料流态化,由于离心力作用,在转子中心形成低压,纸浆中的空气与纤维发生分离并向转子中心低压区聚集而形成气团,在真空泵抽气系统作用下,及时把聚于转子中心的空气及少量水、纤维送入三相分离器而分离;去除了空气且流态化的中浓浆料在离心式中浓浆泵叶轮离心力作用下按工艺要求的流量与压力连续稳定的输送入中浓漂白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浓浆泵系统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技术本中浓浆泵系统装置的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中浓浆泵系统装置湍流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中技术浓浆泵系统装置离心式中浓浆泵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中浓浆泵系统装置的三相分离器结构主视图。 图6为本技术中浓浆泵系统装置的三相分离器结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作进一步说明。 图l示出了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由图1、图2所示,本技术中浓浆泵系统装置包括中浓立管1、湍流发生器2、离心式中浓浆泵3、三相分离器4、真空泵5及系统 连接管路6。中浓立管1为直径小于900mm,圆柱高度大于3000mm,且所述中浓立管的底部 沿中浓立管的中心线折成45度角,中浓立管的底部接有中浓浆料排出管,中浓浆料由中浓 立管l的顶部进入,底部排出;中浓立管上安装有稀释水管,并设有上、下稀释水阀门FV1和 FV2 ;如图3所示,湍流发生器2包括转子301、壳体302、密封303、轴承体304、轴305、皮带 轮传动组件306、支座307及真空排气接管308、电机309 ;湍流发生器2的转子301固定在 轴305上,通过密封303与轴承体304安装在壳体302内,通过皮带轮传动组件306带动转 子301旋转;如图4所示,离心式中浓浆泵3包括泵体401、调整盖402、半开式叶轮403、泵 后盖404、密封405、轴承体406、泵轴407、联轴器408、电机409、底座410,调整盖402由调节 螺栓固定在泵体401上,半开式叶轮403固定在泵轴407上,泵轴407穿过固定在泵体401 的泵后盖404、密封405、轴承体406,通过联轴器408与电机409联接,泵体401与电机409 安装在底座410上;如图5、图6所示,三相分离器包括小筒体501、大筒体502、进气管503、 排气管504及排污管505,进气管503管壁与大筒体502筒壁在几何上相切,排气管504管 壁与小筒体501筒壁在几何上相切。 本技术中浓浆泵系统装置的湍流发生器2通过进口法兰固定在中浓立管1的 底部,湍流发生器2的出口与离心式中浓浆泵3的进口法兰连接,湍流发生器2的支座通过 真空排气管路6与三相分离器4的进气管503连接,三相分离器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浓浆泵系统装置,包括中浓立管、湍流发生器、离心式中浓浆泵、三相分离器和真空泵,其特征是所述湍流发生器通过进口法兰固定在中浓立管的底部,湍流发生器的出口与离心式中浓浆泵的进口法兰连接,湍流发生器的支座通过真空排气管路与三相分离器进气管连接,三相分离器出气管与真空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中浓浆泵系统装置,包括中浓立管、湍流发生器、离心式中浓浆泵、三相分离器和真空泵,其特征是所述湍流发生器通过进口法兰固定在中浓立管的底部,湍流发生器的出口与离心式中浓浆泵的进口法兰连接,湍流发生器的支座通过真空排气管路与三相分离器进气管连接,三相分离器出气管与真空泵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浓浆泵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浓立管的主体为圆柱 形,且所述中浓立管的底部沿所述圆柱的中心线折成45度角。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浓浆泵系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浓立管由主体部分和 底部部分构成,主体部分为圆柱形,底部部分为由用一平面沿所述圆柱底面的中心点且与 圆柱底面成45度角的方向对圆柱进行切除后剩余的与圆柱形连接在一起的部分,切除后 圆柱的底部缺口由圆锥的一部分围成,圆锥的锥顶位于所述中心点处,圆锥底面与圆柱底 面平行,且圆锥底面的直径与圆柱底面的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庆喜陈中豪刘明友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中国|广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