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剪刀叉式车身下线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225699 阅读:3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7 16: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剪刀叉式车身下线吊具,包括电机、行走轨道、行走机构、升降机构和抓放机构,升降机构包括电动葫芦、导杆、单面剪刀叉和双面剪刀叉,抓放机构包括机架、托架、电动推杆、插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剪刀叉式吊具,只需要简单操作即可完成起吊、转运、降落车身的工作,完全能替代需要人为操作的吊具,大大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提高了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较高,且在起吊、转运、降落的过程中吊具运行平稳,安全可靠,同时抓放机构的电动推杆推动托架运动能实现多种不同宽度车型的抓放动作,为企业实现生产多种车型降低了生产设备的资金投入,且抓放机构在整个传输过程中不会对车身造成任何伤害,易于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剪刀叉式车身下线吊具,包括电机、行走轨道、行走机构、升降机构和抓放机构,升降机构包括电动葫芦、导杆、单面剪刀叉和双面剪刀叉,抓放机构包括机架、托架、电动推杆、插销。本技术采用剪刀叉式吊具,只需要简单操作即可完成起吊、转运、降落车身的工作,完全能替代需要人为操作的吊具,大大的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提高了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较高,且在起吊、转运、降落的过程中吊具运行平稳,安全可靠,同时抓放机构的电动推杆推动托架运动能实现多种不同宽度车型的抓放动作,为企业实现生产多种车型降低了生产设备的资金投入,且抓放机构在整个传输过程中不会对车身造成任何伤害,易于实施。【专利说明】—种剪刀叉式车身下线吊具
本技术属于汽车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剪刀叉式车身下线吊具。
技术介绍
汽车车身制造生产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大量的过程输送装置,主要用于工件的下线、上线以及在焊装生产线上各工位间转运的传输工作,通常情况下,过程输送装置主要的输送方式有地面输送、地下输送、空中输送等方式,在这些输送方式中,空中输送方式较为复杂,它不但需要综合考虑空中高度、吊具、吊物的平衡稳定性、还需考虑吊运的节拍、自动化程度及安全性能。而目前常用的空中输送方式主要采用电动葫芦、天车、自行葫芦、积放链等吊具进行吊转运输,其中电动葫芦通常是安装在天车上与吊钩、吊绳配合使用,在吊装的过程中,需要先用吊绳连接到起吊工件上,然后将天车上的挂钩挂住吊绳,即进行起吊、升降、输送的工作,采用上述现有的吊具进行输送工件,存在以下问题:①在吊装输送的过程中,吊绳固定连接工件的连接点较少,吊具运行的平稳性较差,②仅靠吊绳连接工件,容易造成工件滑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③行车吊装需要人为操作,自动化程度较低,④生产效率较低;而自行葫芦、积放链虽然自动化程度相对较高,但使用维修成本较高,且上述方式基本只能固定对某种车型进行吊运,变换车型时,还需要对夹具进行更换或调整,适用性窄。因此研制开发一种运行平稳、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简便、安全、高效、能满足不同车型吊运需求的车身下线吊具是客观需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行平稳、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简便、安全、高效、能满足不同车型吊运需求的剪刀叉式车身下线吊具。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电机、行走轨道、行走机构、升降机构和抓放机构,抓放机构安装在升降机构的下端,升降机构固定连接在行走机构上,升降机构包括电动葫芦、导杆、单面剪刀叉和双面剪刀叉,单面剪刀叉和双面剪刀叉相互垂直安装,在单面剪刀叉和双面剪刀叉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导杆,电动葫芦固定安装在行走机构下侧并与抓放机构连接;抓放机构包括机架、托架、电动推杆、插销,机架上表面与升降机构连接,托架铰接在机架底部,电动推杆固定安装在机架上并与托架用插销铰接,电动推杆动作时可推动托架沿其铰接点旋转。本技术的创新点在于将传统的天车吊具改为剪刀叉式吊具,只需简单操作即可完成行起吊、转运、降落车身的工作,完全能替代需要人为操作的吊具,可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较高,且在起吊、转运、降落的过程中吊具运行平稳,安全可靠,同时抓放机构的电动推杆推动托架运动能实现多种不同宽度车型的抓放动作,为企业实现生产多种车型降低了生产设备的资金投入,且抓放机构在整个传输过程中不会对车身造成任何伤害,易于实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双面剪刀叉结构的主视图;图3为双面剪刀叉结构的俯视图;图4为单面剪刀叉结构的侧视图;图5为吊具下部机构示意图。1-限位机构,2-行走电机,3-行走轨道,4-行走机构,5-升降机构,6-单面剪刀叉,7-抓放机构,71-电动推杆,72-托架,73-导向杆,74-插销,75-机架,8-导向座,9-导杆,10-双面剪刀叉,101-剪刀臂杆,102-连接杆,11-电动葫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更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5所示,本技术包括电机2、行走轨道3、行走机构4、升降机构5和抓放机构7,抓放机构7安装在升降机构5的下端,升降机构5固定连接在行走机构4上,升降机构5包括电动葫芦11、导杆9、单面剪刀叉6和双面剪刀叉10,单面剪刀叉6由两个以上相互交叉的剪刀臂杆101首尾铰接连接而成,双面剪刀叉10由两组单面剪刀叉6中间通过连接杆102与剪刀臂杆101的两端部连接而成,单面剪刀叉6和双面剪刀叉10相互垂直安装,在单面剪刀叉6和双面剪刀叉10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导杆9,电动葫芦11固定安装在行走机构4下侧并与抓放机构7连接;抓放机构7包括机架75、托架72、电动推杆71、插销74,机架75上表面与升降机构5连接,托架72铰接在机架75底部,电动推杆71固定安装在机架75上并与托架72用插销74铰接,电动推杆71动作时可推动托架72沿其铰接点旋转。本技术的升降机构5采用剪刀叉式吊具,只需简单操作即可完成行起吊、转运、降落车身下线的工作,完全能替代需要人为操作的吊具,可大大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提高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较高,且在起吊、转运、降落的过程中吊具运行平稳,安全可靠,同时抓放机构7的电动推杆71推动托架72运动能实现多种不同宽度车型的抓放动作,为企业实现生产多种车型降低了生产设备的资金投入,且抓放机构在整个传输过程中不会对车身造成任何伤害,易于实施。进一步的,所述抓放机构7的机架75两侧中心处安装有导向杆73,起吊工位的地面上固定安装有位置与导向杆73对应的导向座8,抓放机构7下降时,导向杆73端部可插入导向座8中。吊装的工件输送达到预设的摆放位置时,吊具降落的位置与工件预设的摆放位置难免存在偏差,为了避免产生较大的偏差,在工件预设的摆放位置处设置导向座8,导向座8能够准确的定位,使吊装下线的车身能够精准的放置在预设的摆放位置处。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座8的上端为上侧开口较大的锥形开口结构,能够让导向座8在吊具降落的过程中定位更加精准。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轨道3上设置有用于限制行走机构4行走位置的限位机构1,可避免吊具在起吊、转运、降落的输送过程中越位,保护整个输送过程安全运行。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焊装线上各工位的工作完成后,由远程控制平台将接收到的车型状态信号传给PLC主控台,PLC主控台按照所接收到的信号通过网线传输给变频器,由变频器驱动行走电机2,行走电机2带动吊具沿着走轨道3行走,行走到起吊车身的正上方时,限位机构I的自锁装置自动关闭并锁紧固定吊具,导杆9带动单面剪刀叉6和双面剪刀叉10伸展下降,下降至车身摆放位置处时,抓放机构7的电动推杆71推动托架72运动,运动至托架72托住整个车身时,导杆9带动单面剪刀叉6和双面剪刀叉10收缩并上升,此时,限位机构I的自锁装置完全开启,行走电机2带动吊具及车身沿着行走轨道行走,行走至达到车身下线预设的摆放位置的正上方时,限位机构I的自锁装置又自动关闭并锁紧固定吊具,导杆9又带动单面剪刀叉6和双面剪刀叉10伸展下降,当导向杆73精准的插入到导向座8后,电动推杆71推动托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剪刀叉式车身下线吊具,包括电机(2)、行走轨道(3)、行走机构(4)、升降机构(5)和抓放机构(7),抓放机构(7)安装在升降机构(5)的下端,升降机构(5)固定连接在行走机构(4)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5)包括电动葫芦(11)、导杆(9)、单面剪刀叉(6)和双面剪刀叉(10),单面剪刀叉(6)和双面剪刀叉(10)相互垂直安装,在单面剪刀叉(6)和双面剪刀叉(10)的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导杆(9),电动葫芦(11)固定安装在行走机构(4)下侧并与抓放机构(7)连接;所述抓放机构(7)包括机架(75)、托架(72)、电动推杆(71)、插销(74),机架(75)上表面与升降机构(5)连接,托架(72)铰接在机架(75)底部,电动推杆(71)固定安装在机架(75)上并与托架(72)用插销(74)铰接,电动推杆(71)动作时可推动托架(72)沿其铰接点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刚金柱发杨春茂孙永祥赵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一汽通用红塔云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