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薄膜、偏振片、液晶显示器、和光学薄膜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211463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17: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排斥、出现亮斑和不规则状物的光学薄膜,并且提供了将该光学薄膜在液晶显示器中的用途,用于获得高的正面对比度、降低的灰阶反转、以及正面图像和倾斜图像之间在灰阶再现性和色彩方面的降低的差异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学薄膜包含: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和在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上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是经取向并通过聚合而固定的液晶化合物的层,并且该液晶化合物的分子在与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接触的位置的表面倾斜角在5°至80°的范围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止排斥、出现亮斑和不规则状物的光学薄膜,并且提供了将该光学薄膜在液晶显示器中的用途,用于获得高的正面对比度、降低的灰阶反转、以及正面图像和倾斜图像之间在灰阶再现性和色彩方面的降低的差异性。本专利技术的光学薄膜包含: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和在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上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是经取向并通过聚合而固定的液晶化合物的层,并且该液晶化合物的分子在与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接触的位置的表面倾斜角在5°至80°的范围内。【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学薄膜、偏振片、液晶显示器、和该光学薄膜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已知的液晶显示器包含液晶单元、偏振薄膜、和光学补偿用的光学薄膜(也称之为光学补偿薄膜或延迟薄膜)。透明液晶显示器包含在液晶单元的两个表面上的两个偏振薄膜,以及在所述液晶单元和所述偏振薄膜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光学补偿薄膜。反射液晶显示器依次具有反射器、液晶单元、光学补偿薄膜和偏振薄膜。液晶单元由棒状液晶分子、包封这些分子的两个衬底、以及对这些分子施加电压的电极层组成。液晶单元因它们的棒状液晶分子的取向状态而分成不同显示模式。例如,透明显示器有不同显示模式,如扭曲向列(TN)、面内切换(IPS)、铁电液晶(FLC)、光学补偿弯曲(OCB)、超扭曲向列(STN)、垂直取向(VA)和电控双折射(ECB)模式。反射显示器有TN单元、混合取向向列(HAN)和宾主(GH)模式。光学补偿薄膜用于各种液晶显示器中以免图像着色或者增加视角。传统光学补偿薄膜包含拉伸双折射聚合物薄膜。作为由拉伸双折射薄膜构成的光学补偿薄膜的替换,目前推荐这样的光学补偿薄膜,它包含由涂布有取向液晶化合物的支撑体组成的光学各向异性层。液晶化合物具有各种不同取向状态并因此可以提供传统拉伸双折射聚合物薄膜不能实现的光学性能。光学补偿薄膜的光学性能取决于液晶单元的光学性能或显示模式。使用液晶化合物可以生产具有适用于液晶单元不同显示模式的不同光学性能的光学补偿薄膜。这种光学补偿薄膜的实例包括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2000-304930中公开的两个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层合物。具体地说,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2000-304930公开了图6中的光学补偿薄膜,它依次包含支撑体I’、经摩擦的第一取向薄膜2’、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3’、经摩擦的第二取向薄膜2’和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4’,其中所述第二取向薄膜2’在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3’上并取向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4’中的液晶化合物。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报2000-304930中的两个或多个光学各向异性层的层合物是通过依次层合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取向薄膜和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形成的,导致层合的层数增加并因此产率下降。图7示例了另一光学补偿薄膜,它依次包含支撑体I’、经摩擦的第一取向薄膜2’、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3’和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4’,其中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3’具有经摩擦的表面,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4’含有取向的液晶化合物。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4’直接提供在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3’的表面上。摩擦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3’的表面留下摩擦碎片,这样增加了所得光学薄膜产生排斥、亮斑和不规则状物(irregularity)的风险。已做出本专利技术以解决这些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这样一种光学薄膜,它包含两个或多个防止排斥、出现亮斑和不规则状物的光学各向异性层。问题的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们已进行研究以解决这些问题并发现可以形成这样一种光学薄膜,它包含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和在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表面上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表面倾斜角在5°至80°的范围内,这样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中的液晶化合物可以在没有取向薄膜或摩擦的情况下取向。这些问题是通过构造<1>——优选下面的构造〈2>-〈14>——解决的。〈1>光学薄膜,其包含: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和在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表面上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是经取向并通过聚合而固定的液晶化合物的层,且该液晶化合物在与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接触的位置的表面倾斜角在5°至80°的范围内。<2>如〈1>所述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慢轴和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慢轴彼此正交。<3>如〈1>或〈2>所述的光学薄膜,其中表面活性剂偏心地位于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的与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接触的表面侧。<4>如〈1>-〈3>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含有棒状液晶化合物且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含有盘状液晶化合物;或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含有盘状液晶化合物且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含有棒状液晶化合物。<5>如〈1>-〈4>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薄膜,该光学薄膜意欲用于双折射模式液晶显示器中。<6>如〈1>-〈5>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薄膜,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的Re值和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的Re值之和在_75nm至25nm的范围内,各个Re值代表550nm的波长下的面内延迟并且是相对于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慢轴测定的。<7>偏振片,包含:偏振薄膜;和在所述偏振薄膜的两个表面上的保护薄膜,其中所述保护薄膜中的至少一个包含如〈1>-〈6>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薄膜。〈8>如〈7>所述的偏振片,其中所述保护薄膜中的至少一个是如〈1>-〈6>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薄膜,并且所述偏振薄膜通过粘合层与取向薄膜或光学各向异性层粘结。〈9>如〈7>所述的偏振片,其中所述保护薄膜中的至少一个是如〈1>-〈6>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薄膜,所述光学薄膜依次包含所述偏振薄膜、支撑体、取向薄膜、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和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10>液晶显不器,包含如〈1>-〈6>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薄膜或如〈7>-〈9>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11>液晶显示器,包含:一对偏振片;和在这对偏振片之间的TN-型液晶单元,其中这对偏振片中的至少一个是如〈7>-〈9>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并且经设置使得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与所述TN-型液晶单元相邻。<12>液晶显示器,包含:一对以双折射模式设置的偏振片;和在这对偏振片之间的TN-型液晶单元,其中这对偏振片中的至少一个是如〈7>-〈9>任一项所述的偏振片并且经设置使得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与所述TN-型液晶单元相邻,并且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的Re值和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的Re值之和在_75nm至25nm的范围内,各个Re值带有负号或正号,负号相当于液晶分子在与相邻于所述液晶单元的衬底表面接触的位置的指向矢的方向,正号相当于与该液晶分子的指向矢的方向正交的方向。<13>如〈1>-〈6>任一项所述的光学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通过用含有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直接涂布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的未经摩擦的表面而形成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以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光学薄膜,包含: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和在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的表面上的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其中所述第一光学各向异性层是经取向并通过聚合而固定的液晶化合物的层,且所述液晶化合物在与所述第二光学各向异性层接触的位置的表面倾斜角在5°至80°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宽齐藤之人市桥光芳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