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抗静电结构的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206694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12 08: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抗静电结构的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该液晶显示器包括:薄膜晶体管基板,在薄膜晶体管基板之下的下偏光片,彩膜基板,在彩膜基板之上的第一导电膜,设置于第一导电膜之上的上偏光片,夹在薄膜晶体管基板与彩膜之间的液晶分子和封胶物,所述上偏光片的面积小于第一导电膜的面积,在所述第一导电膜之上未被上偏光片覆盖的区域具有第二导电膜。该发明专利技术可增强液晶显示器的抗静电能力,并且可适当减薄在彩膜基板上沉积的导电膜厚度,从而维持或提升面板的穿透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抗静电结构的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器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抗静电结构的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液晶显示器在信息科学的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对液晶显示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一些产品对于抗静电的要求特别高。当施加在液晶盒上的电压撤除后,由于静电感应,液晶盒中的电场未能在瞬间消失,仍有部分的像素处于显示状态,并维持一段时间才消失。目前很多厂商采用在液晶中添加一些抗静电剂来降低静电的残留时间,但这种方法因在液晶中添加了其他物质,也降低了液晶显示器的可靠性。目前研究者较多的是采用在偏光片和玻璃基板之间增加导电膜的方法使聚焦在像素点上的静电能更迅速地分散。如公告为CN2849767Y和CN202548490U的中国专利都采用这样方法消除液晶显示器面板产生的静电。。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防静电的液晶显示结构如图1所示,液晶显示结构包括上下两片平行且相互对应配置的彩膜基板10阵列基板2,夹在彩膜基板10和阵列基板1之间的液晶分子层6和封胶物3,在阵列基板之下具有下偏光片1,在彩膜基板10之上具有上偏光片5,在上偏光片和彩膜基板之间具有一层导电膜4,用于静电防护和电场屏蔽的作用。导电膜4的电阻越小其静电防护能力越强,但是要达到较小的电阻,导电膜的膜厚要相应增加,从而会导致面板总体穿透率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抗静电结构的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能够使得液晶显示器的抗静电能力增强,并且不降低面板的穿透率。为达此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抗静电结构的液晶显示器,包括:阵列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液晶层形成在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在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液晶层的一侧上的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膜之上的上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偏光片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导电膜的面积,所述第二导电膜覆盖在所述第一导电膜未被上偏光片覆盖的区域。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膜未被上偏光片覆盖的区域为沿所述彩膜基板四周边缘围成的矩形。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的材料可以为透明导电材料,如: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铝锌(AZO),氧化镓锌(GZO)。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膜的材料可以为铜,铝,银金属材料。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膜层覆盖部分上偏光片,且所述第二导电膜层至多覆盖液晶显示面板的全部非有效显示区域。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导电膜的透过率大于9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导电膜的方块电阻小于50Ω/□。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抗静电结构的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形成液晶盒;在所述液晶盒的彩膜基板上面形成第一导电膜;在所述第一导电膜上贴附上偏光片,所述上偏光片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导电膜的面积;在所述第一导电膜未被上偏光片覆盖的区域覆盖第二导电膜。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导电膜未被上偏光片覆盖的区域覆盖第二导电膜步骤包括:通过丝印工艺将所述第二导电膜直接印刷在所述第一导电膜未被上偏光片覆盖的区域。进一步地,所述上偏光片远离所述第一导电膜的一侧上覆盖有第一保护膜。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导电膜未被上偏光片覆盖的区域覆盖第二导电膜步骤包括:整面印刷所述第二导电膜;形成液晶显示面板;将所述液晶显示面板组装成模组时,剥离所述第一保护膜,以暴露出全部上偏光片区域。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导电膜未被上偏光片覆盖的区域覆盖第二导电膜步骤包括:剥离所述第一保护膜;整面印刷所述第二导电膜;刻蚀所述的第二导电膜,以暴露出全部上偏光片区域;在所述上偏光片上重新贴附所述第一保护膜。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导电膜未被上偏光片覆盖的区域覆盖第二导电膜步骤包括:剥离所述第一保护膜;通过丝印工艺印刷所述第二导电膜,其中所述第二导电膜层覆盖部分上偏光片,且所述第二导电膜层至多覆盖液晶显示器的全部非有效显示区域。在所述上偏光片上重新贴附所述第一保护膜。进一步地地,在所述第一导电膜未被上偏光片覆盖的区域覆盖第二导电膜步骤包括:剥离所述第一保护膜;在所述上偏光片上贴附隔离膜,所述隔离膜至少覆盖液晶盒的全部有效显示区域;整面印刷所述第二导电膜;剥离所述隔离膜,以暴露出液晶盒全部有效显示区域;在所述上偏光片上重新贴附所述第一保护膜。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导电膜未被上偏光片覆盖的区域覆盖第二导电膜步骤包括:剥离所述第一保护膜;整面印刷所述第二导电膜;刻蚀所述的第二导电膜,以暴露出液晶盒全部有效显示区域;在所述上偏光片上重新贴附所述第一保护膜。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导电膜上贴附上偏光片之后,还包括:在阵列基板的台阶处贴附第二保护膜。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导电膜上贴附上偏光片之后,还包括:去除阵列基板台阶处的所述第二保护膜;利用导电胶带将所述第二导电膜与阵列基板的公共电极电连接。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具体实施例一中的液晶显示器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图3是具体实施例一中的液晶显示器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图4是具体实施例二中的液晶显示器结构示意图的侧视图。图5是具体实施例二中的液晶显示器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1、101、201、下偏光片;2、102、202、阵列基板;3、103、203、封胶物;4、导电膜;104、204、第一导电膜;5、105、205上偏光片;6、106、206、液晶分子层;107、207、第二导电膜;108、208、有效显示区域;109、209、阵列基板台阶;10、110、210、彩膜基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具体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具有抗静电结构的液晶显示器,图2为该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液晶显示器包括在上下两侧平行且相互对应配置的彩膜基板110和阵列基板102,夹在彩膜基板110和阵列基板102之间的液晶层106和封胶物103,液晶显示器包括有效显示区域108。在阵列基板之下具有下偏光片101,在彩膜基板110之上具有上偏光片105,在上偏光片105和彩膜基板110之间具有一层第一导电膜104,第一导电膜104完全覆盖彩膜基板110,用于静电防护和电场屏蔽的作用。但第一导电膜会降低液晶面板的穿透率。在阵列基板102上还具有阵列基板台阶109用于后续组装模块时进行电路板的连接,该液晶显示器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从图2和图3同时可以看出上偏光片105的面积小于第一导电膜104的面积,在第一导电膜上具有未被上偏光片105覆盖的区域,该区域分布在第一导电膜上的外围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导电膜未被上偏光片覆盖的区域可以为沿所述彩膜基板四周边缘围成的矩形。上述区域还可以是其他形状,只要满足沿第一导电膜外围围绕一周即可。在该外围区域上具有第二导电膜层107,这样在该外围区域上具有两层的导电膜,故电阻会有较大程度的降低,当有电荷聚集时可通过外围的导电膜层迅速疏导至阵列基板的公共电极线,提高液晶模块的抗静电能力。同时减小第一导电膜的抗静电压力,这样第一导电膜的厚度可以适当减薄,提高面板总体的穿透率。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具有抗静电结构的液晶显示器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抗静电结构的液晶显示器,包括:阵列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液晶层形成在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在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液晶层的一侧上的第一导电膜,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膜之上的上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偏光片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导电膜的面积,所述第二导电膜覆盖在所述第一导电膜未被上偏光片覆盖的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抗静电结构的液晶显示器,包括:阵列基板;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的彩膜基板;液晶层形成在所述阵列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之间;在所述彩膜基板远离液晶层的一侧上的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膜之上的上偏光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偏光片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导电膜的面积,所述第二导电膜覆盖在所述第一导电膜未被上偏光片覆盖的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导电膜未被上偏光片覆盖的区域沿所述第一导电膜外围围绕一周;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公共电极,所述第二导电膜与所述公共电极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膜未被上偏光片覆盖的区域为沿所述彩膜基板四周边缘围成的矩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膜和第二导电膜的材料为透明导电材料,所述第一导电膜和所述第二导电膜的材料采用氧化铟锡(ITO),氧化铟锌(IZO),氧化铝锌(AZO),氧化镓锌(GZO)中的任一个。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膜的材料可以为铜,铝,银金属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膜层覆盖部分上偏光片,且所述第二导电膜层至多覆盖液晶显示面板的全部非有效显示区域。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膜的透过率大于98%。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晶显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膜的方块电阻小于50Ω/□。8.一种具有抗静电结构的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形成液晶盒;在所述液晶盒的彩膜基板上面形成第一导电膜;在所述第一导电膜上贴附上偏光片,所述上偏光片的面积小于所述第一导电膜的面积;在所述第一导电膜未被上偏光片覆盖的区域覆盖第二导电膜,其中,所述第一导电膜未被上偏光片覆盖的区域沿所述第一导电膜外围围绕一周;利用导电胶带将所述第二导电膜与阵列基板的公共电极电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晶显示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导电膜未被上偏光片覆盖的区域覆盖第二导电膜步骤包括:通过丝印工艺将所述第二导电膜直接印刷在所述第一导电膜未被上偏光片覆盖的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嘉民李俊谊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