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包括第二C形臂和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C形臂上的第一C形臂,所述第一C形臂上设置有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和第一影像接收装置;从而构成第一成像装置,所述第二C形臂上设置有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和第二影像接收装置,从而构成第二成像装置,所述第一C形臂的旋转轴线与所述第二C形臂的旋转轴线相同。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在所述第一C形臂沿所述第二C形臂滑动时,所述第一成像装置和所述第二成像装置之间能形成不同的角度,且由于所述第一C形臂和所述第二C形臂的旋转轴线相同,保证了所述第一成像装置和第二成像装置具有相同的旋转轴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X射线成像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
技术介绍
由于双平面成像装置可以对患者进行更精确的定位,帮助医生节省手术时间,减少曝光剂量和保持无菌环境等诸多优点,因此,在手术中被大量使用。双平面成像装置可以通过例如美国专利US4884293中的装置来实现,在该美国专利US4884293中,其描述了一个双平面成像系统,其中一套成像系统被固定安装在手术室地面上,另一套成像系统被悬挂在天花板导轨上。这个装置的缺点是两套成像系统初始安装时需要精确配合,极易造成两套系统不同旋转轴线的后果。所述双平面成像装置还可以通过例如美国专利US3549885中的装置来实现,在该美国专利US3549885中,其描述了一个双平面成像系统,两套成像系统被以相互垂直的方式安装在一个可旋转的圆环内。这个装置的缺点是两套成像系统间的角度永远是垂直的,不可改变。所述双平面成像装置还可以通过例如美国专利US5095501中的装置来实现,在该美国专利US5095501中,其描述了两套成像系统被以相互垂直的方式安装在一个可旋转的四分之三圆环内,形成一个可旋转的G型臂。这个装置的缺点是两套成像系统间的角度永远是垂直的,不可改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通过两套成像系统的相互运动,以及整体的旋转及移动,对目标物体进行双平面多角度成像的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包括第一C形臂、第二C形臂、滑动及旋转座、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第一影像接收装置、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和第二影像接收装置;所述第一C形臂通过支撑装置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C形臂上,所述第二C形臂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及旋转座上;所述第一C形臂的沿圆周方向的一端固定有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所述第一影像接收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C形臂的沿圆周方向的另一端或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C形臂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二C形臂的沿圆周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和第二影像接收装置,所述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的X射线发射平面与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的X射线发射平面的交线为旋转轴线;所述旋转轴线在所述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和第一影像接收装置的连线上,且所述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和第二影像接收装置在所述第二C形臂的带动下,沿所述旋转轴线旋转。可选的,所述第一C形臂和第二C形臂均为空心的矩形状,所述第一C形臂和第二C形臂之间设置有4个支撑装置。可选的,所述第二C形臂的截面为所述第一C形臂的截面为所述第一C形臂和第二C形臂之间设置有4个支撑装置。可选的,所述第二C形臂的截面为所述第一C形臂的截面为在所述第二C形臂的侧面与所述第一C形臂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三个支撑装置。可选的,所述第二C形臂的截面为所述第一C形臂的截面为在所述第二C形臂与所述第一C形臂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五个支撑装置。可选的,所述第一C形臂为两个C形梁组成而或为C形杆,所述第二C形臂上设置有与所述C形梁或C形杆相配合的滑槽。可选的,所述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C形臂上,以驱动所述第一C形臂沿所述第二C形臂滑动;或所述驱动装置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C形臂上,以分别驱动所述第一C形臂和所述第一影像接收装置沿所述第二C形臂滑动。可选的,所述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还包括升降及旋转部件、操作臂和移动台车;所述滑动及旋转座设置于所述操作臂上,且可相对于所述操作臂滑动和转动,所述操作臂通过升降及旋转部件设置于所述移动台车上。可选的,所述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还包括升降及旋转部件、操作臂和第一基座,所述滑动及旋转座设置于所述操作臂上,且可相对于所述操作臂滑动和转动,所述操作臂通过升降及旋转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基座上。可选的,所述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还包括升降及旋转部件、操作臂和第二基座,所述滑动及旋转座设置于所述操作臂上,且可相对于所述操作臂转动,所述操作臂通过升降及旋转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第二基座可滑动地设置于天花板上。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包括第二C形臂和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C形臂内的第一C形臂,所述第一C形臂的两端安装有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和第一影像接收装置,或所述第一C形臂的一端安装有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第一影响接收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C形臂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和第一影像接收装置构成第一成像装置,所述第二C形臂的两端安装有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和第二影像接收装置,所述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和第二影像接收装置构成第二成像装置,在所述第一C形臂沿所述第二C形臂滑动时,所述第一成像装置和所述第二成像装置之间能形成不同的角度,以从多个方向对被检测物体进行成像;由于所述第一C形臂和所述第二C形臂的旋转轴线相同,保证了所述第一成像装置和第二成像装置具有相同的旋转轴线,以实现对目标物体进行双平面多角度成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双平面X射线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双平面X射线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双平面X射线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双平面X射线的第一C形臂和第二C形臂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双平面X射线的第一C形臂和第二C形臂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双平面X射线的第一C形臂和第二C形臂的横截面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双平面X射线的第一C形臂和第二C形臂的横截面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双平面X射线的第一C形臂和第二C形臂的横截面的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双平面X射线的第一C形臂和第二C形臂的横截面的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示意为:1-第一C形臂;2-第二C形臂;3-滑动及旋转座;4-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5-第一影像接收装置;6-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7-第二影像接收装置;8-支撑装置;9-驱动装置;10-升降及旋转部件;11-操作臂;12-移动台车;13-第一基座;14-第二基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实施例1参考图1-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包括第一C形臂1、第二C形臂2、滑动及旋转座3、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4、第一影像接收装置5、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6和第二影像接收装置7;所述第一C形臂1通过支撑装置8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C形臂2上,所述第二C形臂2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及旋转座3上;所述第一C形臂1的沿圆周方向的一端固定有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4;所述第一影像接收装置5设置于所述第一C形臂1的沿圆周方向的另一端或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C形臂2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二C形臂2的沿圆周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6和第二影像接收装置7,所述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4的X射线发射平面与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6的X射线发射平面的交线为旋转轴线;所述旋转轴线在所述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4和第一影像接收装置5的连线上,且所述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6和第二影像接收装置7在所述第二C形臂2的带动下,沿所述旋转轴线旋转。本专利技术的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包括第二C形臂2和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C形臂2内的第一C形臂1,所述第一C形臂1的两端安装有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4和第一影像接收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C形臂、第二C形臂、滑动及旋转座、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第一影像接收装置、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和第二影像接收装置;所述第一C形臂通过支撑装置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C形臂上,所述第二C形臂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及旋转座上;所述第一C形臂的沿圆周方向的一端固定有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所述第一影像接收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C形臂的沿圆周方向的另一端或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C形臂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二C形臂的沿圆周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和第二影像接收装置,所述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的X射线发射平面与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的X射线发射平面的交线为旋转轴线;所述旋转轴线在所述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和第一影像接收装置的连线上,且所述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和第二影像接收装置在所述第二C形臂的带动下,沿所述旋转轴线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平面X射线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C形臂、第二C形臂、滑动及旋转座、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第一影像接收装置、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和第二影像接收装置;所述第一C形臂通过支撑装置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C形臂上,所述第二C形臂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滑动及旋转座上;所述第一C形臂的沿圆周方向的一端固定有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所述第一影像接收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C形臂的沿圆周方向的另一端或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二C形臂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二C形臂的沿圆周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和第二影像接收装置,所述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的X射线发射平面与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的X射线发射平面的交线为旋转轴线;所述旋转轴线在所述第一X射线发生装置和第一影像接收装置的连线上,且所述第二X射线发生装置和第二影像接收装置在所述第二C形臂的带动下,沿所述旋转轴线旋转;其中,所述第二C形臂的截面为所述第一C形臂的截面为所述第一C形臂和第二C形臂之间设置有4个支撑装置;所述第一C形臂和第二C形臂之间设置的4个支撑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C形臂在所述第一C形臂内的部分的上、下、左、右的四个侧面上;或者,所述第二C形臂的截面为所述第一C形臂的截面为在所述第二C形臂的侧面与所述第一C形臂的内表面之间设置有三个支撑装置;在所述第二C形臂的侧面与所述第一C形臂的内表面之间设置的三个支撑装置中的两个支撑装置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二C形臂的侧面,并卡合于凸出部;所述三个支撑装置中的第三个支撑装置设置于所述两个支撑装置之间,以通过所述两个支撑装置实现所述第二C形臂对第一C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春雷,张军,曹流,何荣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惠尔图像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